这么巧你也爱手作
那就戳手艺网
手艺君带你玩手工
黑格尔说:“每一个艺术家都要用一种材料来进行工作,而能驾驭材料,正是天才所特有的本领”。泥巴正是陶艺人手中的魔法。
算算做陶艺也有8年了,朋友问我摸了那么多泥巴是种怎样的体验?
我觉着吧,用久了对皮肤不错,特别是油性皮肤!吸走多余油分,富含矿物质,细软绵滑深入毛孔滋润你的每一寸肌肤,焕发光彩!泥巴玩的越多越能感受陶瓷的精髓,制陶的人大抵都有这种感觉吧,一旦上瘾就永远戒不掉了!
学基本功很苦,还要得职业病
拉坯可能是大家最熟悉的场景,初学陶艺,以为一砣泥在机器上转着转着就能转出一个碗,图样图森破。
做陶的过程中,无意间就练就了肱二头肌。拉坯是项技术活儿,揉泥是第一步。在石膏板上,用尽全身力道360度无死角地揉,直到柔软均匀为止。拉坯时,讲求力道均匀有力,手肘放到膝盖上以保证平稳,手腕用力,手指紧紧相合与泥团两边,右脚控制转盘的速度,全身力气放到膝盖与手肘上,屏住呼吸,在泥团上找到重心。这个看似简单的过程一套做下来,比跑5km还累。
修坯、上色时,手要细,眼要尖,心要专。常常一低头,一抬头,天就黑了。待到直起身来,才觉腰酸背疼。做陶的人,没有谁敢说自己腰椎颈椎是好的。
这持久战,一打就是8年
一件美丽的瓷器,往往伴随着无数的失败品,欲速则不达,心态很重要,莫生气是每个陶艺人都必经的烦恼。作品和产品做坏了不好做,作品缺乏方向定位,随波逐流。最后作品毁了,产品缺乏竞争力,没挣到钱又没做成事儿,烦了不想干了。
但如果坚持下来了,又会觉得从前的自己幼稚好笑,还有好多不会的得学,怎么办呢?有点起色了,想走又不忍心放弃了,一场旷日持久战就打响了。我这一打就是8年,抗战都胜利了......(笑)
作品《曲意·流水》,灵感来源于胡杨,将根与水结合,做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陶艺就是陶与艺的融合
一件作品不过是揉揉捏捏,涂涂画画,再经历一番火的洗礼便浴火重生了?
刚开始学陶时心高气傲,以为陶瓷单一易掌控,不过是运用了绘画雕塑的手法而已。直到真正接触了学习了开工作室了,才发现陶瓷艺术并非是其他艺术的分支,而是大部分艺术的综合,包括科学技术,而且是很强的技术应用科学。陶瓷是我见过最大的无底洞之一了,融合的学科之多,我这辈子恐怕是没法学完了。
金缮,让受损的器物重回生活。这是很多有着惜物、恋旧情结手艺人都喜欢的艺术。
练好基本功只是小小地迈出了第一步,如果作品没思想,那不过是一堆泥。陶瓷是有灵魂的物件,前提是创作者有灵魂!充分补充新思想是每个陶艺人必须要做的。
我时常提醒自己多看陶瓷史,了解陶瓷的文化脉络、历史记忆、技艺传承……只有自己有深厚的积累和沉淀,才能创作出真正意义上的作品。那些成天发牢骚想入非非的一定做不出好作品,好的瓷器永远都是在好的环境中诞生的,历史上也如此,战乱的年代瓷器也粗制滥造。
做陶很挣钱?活着就好
其实抛开金钱,泥巴是真是意思,陶艺人的生活好似神仙,但金钱又是一个没办法回避的话题。很多人以为陶瓷作品轻轻松松就能卖四五位数的价格,特别挣钱。我只想说,活着就好。
陶瓷这东西很多有价无市,大师的作品也难以出手,比如柴烧。很多人都在争这碗饭吃,鱼目混珠的也多,和娱乐圈一样,靠脸没演技的多半只能是个花瓶。柴烧的未知性太大,烧不好一窑就废了,所以开窑时大家表情都很严肃。不论柴烧还是气烧,烧窑时都必定会伴随一定的危险,每年都会出一两个事故,说是用生命在做陶也不为过!
《曲意·流水》系列作品之一,将胡杨树根抽象化。
说是活着,就应该算是痛了累了,该做的都做得差不多了,成一种且等且珍惜的心态了,多少透着点对生活的无奈和对社会的无望感吧。但也不能常常这么想,毕竟这个时代不算是最坏的时代。不如意时就念一遍孟子的话安慰自己:“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何苦做陶艺:为什么不肯放弃?
人嘛,总要试着为自己活上一阵子,一辈子,专注做点东西,至少对得起光阴岁月。不耐烦的时候总是说明天不干了要回家之类的,却一直背叛自己的嘴巴。嘴上不要不要的,结果还是老老实实干活儿。
要说得酸一点,可能是不忘初心吧,学艺术的总是太多的情节。可能人都很懒,牛顿的惯性定律在起作用。也可能总想要做出件满意的作品才算完整了陶瓷生涯,通常这件作品叫“下一件”。
手捏的碗有种迷人的特性,不用借助过多工具,只需一双手,捏出对自然的崇尚。
歪陶
俞书沛与朋友在景德镇的柴烧工作室。推崇侘寂生活美学,日用即道的制陶理念,创作中国风的陶瓷器皿。目前工作室搭建了一座日式的高效柴烧窑,一切又将开始。
点击这里,跟着视频学陶艺!
微信:手艺网(craft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