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力、思考力、说服力、领导力、谈判力……这些都是很有用的能力;而在这其中,学习不止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艺术。
《学习之道》的作者维茨金是一位国际象棋神童,拿过多次世界冠军;之后开始学习太极,又拿到世界冠军。象棋和武术是两个不相干的领域,而维茨金跨界做出了卓越的成就。
本书一条主线是讲维茨金的象棋之路,除了介绍基本情况以外,提出了一些问题:各个领域中,为什么有的人可以做到顶尖的王者,而大多数人做不到?竞争带来的是什么,我们是否要参与竞争?
在这部分,维茨金提到:“国际象棋拥有无穷无尽的魅力,它蕴含的意义大大超出了输和赢——目的不再是追求高超的棋艺,而是通过对象棋的研究学习来探索自我。它朝着真理的方向前进,如同我在穿越一个隧道,越是往前走那隧道就越来越深邃,越来越宽广。对象棋这个游戏了解得越多,就越能体会到还有无数的知识是我们所不了解的。这样一路走来,怀着一颗谦卑的心和对神秘莫测的象棋深切的崇敬之情,从每一段美好的岁月中走了过来。与残酷难耐比起来,更多感受到的是温馨。”
另一条主线介绍学习太极的历程,如何从一个初学者成长为全球顶尖的高手,这是全书的精华所在。正如维茨金所言,“我意识到自己最擅长的既不是象棋也不是太极,我最擅长的是学习的艺术。”
这本书并不是教你如何学象棋或太极拳,而是让你掌握适用于任何领域的学习之“道”。
1. 关于如何学习的建议
1)初学者心态
当你还是个初学者时,要保持初学者的思维并且愿意以退为进并不是多么困难,但是当人们都在看着你,期待你表现时,要仍然保持谦虚和乐于学习就要难得多了。
作者开始学太极几个月之后,就可以应付学了几年的人,这其中很关键的一点是初学者心态,并且愿意与练得好的人一起训练。有一个很强悍的对手,大家都不愿意与他对战,只有维茨金接受他作为对手。在不断被对方击败的过程中,维茨金广泛接收各种信息,尽全力从每个错误中吸取经验,不管是自己的还是同伴的,每次训练都是一次领悟。几个月后,终于击败了这个对手。
如果一开始为了保持形象,满足自己的自尊心,避开这个机会以及所有的这些伤痛。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会因为输不起,怕丢人而回避挑战,进而导致自己的停滞不前。
当放弃自尊心的阻碍、用一种开放性思维学习时,进步是无可限量的。而其他学生僵硬地站在那里,不停地重复他们的错误,因为不能舍弃旧习,所以他们没有办法取得进步。当老师给他们提建议时,他们试图为自己辩解。他们太不愿出错,以致于被框住而无法前进。
2)分解与刻意练习
学习的基本原则是钻研微观的细节,进而促成宏观上的改变。
把大的东西分解为各个细节,这个过程挖掘技能的实质所在,然后有效地围绕技能的内在实质而压缩技能的外在表现。一段时间后,广度会慢慢缩小而力量会逐渐增加,这种方法作者称之为“划小圈”。
象棋大师能在很短时间内做出分析和判断,快速落子,这是因为大师通过不断的磨练每个细节,以至于其成为自身的一种本能。一旦深奥的原理内化了,令人惊讶的速度只是出于直觉。在更高的境界里,原理和规则可以被人内化到即使最有技巧的观察者也无法察觉的程度。
在激烈的比赛中取胜的往往是那些把技能磨炼得更深刻的选手。成为顶尖选手并没有什么秘诀,而是对基本技能有更深的理解。每天都要学得更深一点,学得更深可以让把我们潜力中那些看不到、感受不到但又极具创造力的部分挖掘出来。
这种学习方法的美妙之处就在于我们一旦感受到技术磨炼的博大精深,无论技巧多么细微,我们都能把这种感受当作指路灯塔,照亮我们继续前进的道路。只要你知道什么叫做好,你就有了目标并不断地追寻。
只有当我们的工作超越熟练阶段而成为自身的一种表达的时候,学习才成为一门真正的艺术。
3)保持良好的心态
最优秀的艺术家和运动员都很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态,发挥自身的优势,同时控制竞争中的局势,使其符合自己的特点。
认识到情绪具有摧毁性力量的选手会努力避开情绪,变得淡漠和超然。然而随着压力变大,这样的自我克制常常会被瓦解。会利用自己情绪的精英选手通过观察自己的兴奋点,将事情引导到产生独特创造力的深层焦点上。这是基于灵活性和内心微妙的自省意识的有趣方法。这些选手不会被自己的潜意识所威胁,也不会否认它,相反,他们让内心的情绪变化鼓舞自己的斗志。
适应情绪,观察和研究它们,了解如何让它们自然地宣泄,学习如何利用它们来激发我们的创造力。如此,我们将弱势转化成优势,不再否认自己内心情绪的爆发,勇气将提升我们的状态,恐惧会使我们产生警觉,愤怒将让我们更加专注。
当别人把我们推向极限时,我们正视并挑战自己的技术弱点,而不会退缩不前,也不会以自我保护的姿态应战。做了这种调整后,便能自如地学习。对手的挑衅会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弱点,这是宝贵的学习机会提高自己应对骚乱状况的能力。
每件事情都会有面临危机的可能。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越从容,就意味着在比赛中,在董事会上,在考试中,在手术台上,在更大的舞台上我们就能把从容这一品质发挥得更好。如果我们想追求卓越,那么必须适应自我激励和控制的生活方式。从容应对所发生的一切,像呼吸一样自如。
要做到这点,我们需要静静地、高度专注,看起来很放松,很沉稳,但精神世界却是激流暗涌。平静接受眼前的事,将生命中每一圈涟漪都融入自己创新思维过程中去。这个“软区域”弹性十足,就像柔韧的草叶,在劲风中左右摇摆,以顽强的生命力幸存下来。
世上总是有讨厌的人,我们需要学会怎样以冷静的头脑应对。愤怒失控会让人生止步不前。
4)对局面的掌控
通过洞察微观来掌握宏观既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观点,也是重要的功底。所有竞争项目的高水平比赛中,每个参赛者都是出类拔萃的。在这种情况下,决定性的因素不是谁知道得更多,而是谁能控制场上局面。冠军几乎毫无例外地都是这样的一些人,他们知道自己独有的优势,从而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而且比别人更善于把比赛引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
在每一个领域,区分强者与弱者的标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危机关头是否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冷静,从容自如。
对于一个顶级对手而言,最关键的优势之一就是掌控全局基调的能力
3. 对学习的感受
1)学习乐趣
与吃一顿美食的即时快乐相比,学习是一种深层次的精神快乐。学习没有尽头,越是深入,越是能感觉和触摸到一定的规则和规律,体会到它带来的震撼。这种通过智力挑战带来的乐趣是深邃的,很难有其它事物与之相比。
如果发自内心深处且灵活的从容成为了习性,那么生活、艺术和学习将会变得丰富多彩,而这种丰富多彩能带给你不断的惊喜和愉悦。能到达巅峰的人都是能将创造潜力发挥到极致的人,对于他们来说,从容应对每天的学习过程的心理就如同他人梦想着在危机时分能体验极限瞬间的那种执著。
2) 学习误区
误区之一,对于学习,经常有人会鄙视高分者,觉得这些人只会读书,高分低能,创造性差。
高分低能者确实存在,但不得不说,低分低能者更多,能考到高分,本身也是一种能力。至于创造性,总是有着某种基础;缺乏基础,创新便是空中楼阁。我们有自己的知识基础,如果使用的时候不需要前思后想,这些知识就已经扎根于我们的头脑,借此继续向前一两步,然后发现新事物。很多人就此止步不前,这就是失去的机会。
知识的金字塔需要一个建造的过程,每个平面由技术信息和解释这些信息的原理组成。一旦内化了足够多的信息来搭建金字塔的一层,就能继续下一层。假如正在某一层,突然有了创造性的爆发,在那一刻,看见了原本飘浮在金字塔顶的天空中的事物。你的发现和你所知道的一切是有关系的——否则你发现不了——如果愿意尝试,你能发现其中的关联,下一步就是找出创造中的技术成分,找出究竟是什么带来了“奇迹”。
我们太容易被日常生活方式所桎梏,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失去创造性。想要做到最好时,需要一种全神贯注并善于搜寻的思维模式,需要利用阻碍来刺激你在学习过程中创造新的视角,让挫折来磨炼你的意志。比起屈服于这些挫折,更好地应对是通过受伤或是失败磨砺出更深层次的潜力和创造性。
另一个误区是,失败者往往会认为自己很有天赋,只是没有好好努力。
事实上,“努力”并不是每个人想做就能做到的。有的时候没有努力,是因为没有能力努力。努力去做一件事情,需要很多的前提条件:清晰明确的目标,内在的动力和自我激励,高度专注,及时根据反馈调整努力方向和方式等等。能做到这些的只是少数人。
还有一种是感动了自己的努力。每天看似早出晚归很努力,学到深更半夜甚至通宵,但实际是用表面上的努力掩饰了思维上的惰性。真正有效的努力,是高强度的刻意练习,需要花费大量的脑力和精力。这种练习很少能连续坚持1小时以上。
3)学习的天赋
看到一个有趣的讨论:“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靠的到底是勤奋还是天赋?”赞同其中的一个回答 - “勤奋就是一种天赋。”
能静下心来好好学习的人,往往在很早期就理解学习的重要性,也许是天生,也许是家庭的熏陶和影响。然而有不少人并不能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这扇大门从头至尾没有打开过。
每个人都有学习的经历,但真正能长期坚持学习并且成为终生学习者的人,必然是能体会学习乐趣的人。如果对一件事情没有兴趣,即使被硬逼着学习,效果也不好,更无法长久坚持。有一部分人觉得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情,离开学校之后再也不学习。能否领悟学习的乐趣,天赋往往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即使认识到学习的重要,并且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也并非每个人都能勤奋努力。学习依然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因为要不断否定原先的自己,重建各项知识及技能体系。尤其是刻意练习的阶段,单调、枯燥而极度耗费精力。这个过程,往往要靠一定的自制力和自我激励才能顺利度过。
最后,天赋好的人学习见效快,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正反馈,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励进一步的努力,并且提供坚持下去的动力。
4. 什么是成功
在追求卓越的过程中,获得的教训比奖杯和荣耀有意义得多。从长期来看,痛苦的失败比获胜更有价值。拥有健康的心态,能够从每次经历(不论好与坏)中有所得,才能一路走下去,并且一路走得很开心。
维茨金提到,致力于自身技艺的发展,习惯于长时间高强度思考后辛苦换来成就与满足感,这种平静的感觉与外界的称赞毫不相关。成为他人眼中的巅峰人物与生活质量之间毫无关系,真正提高生活质量的是内心的宁静。
如果不尽最大的努力,我们便无法从挑战中有所收获。成长源于对决的那一刻。唯有推动自我,探寻自身能力的极限,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