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型社交产品的思考
在QQ和微信两座大山前面,如何在社交领域做出声色,一直是困扰在社交产品经理头上的一片散不开的乌云。
作为一名曾经从事一款恋爱社交产品的产品经理,曾经也做过很多深度的分析和思考,不过最后负责的产品还是死掉了,因为面临几个问题,聊起来的人最后都跑微信去了,不管加严格限制还是强力堵截,都没有很好的效果。另外的一个问题就是劣质用户的不断蔓延,用户信用体系也无法有效的遏制,最后劣币驱逐良币,用户质量和活跃度也陷入低谷。
试图做过转型,将应用向游戏社交上面去靠拢,加入社交属性较强强的小游戏;也曾经跟风做过高质量的恋爱用户推荐,要知道,我国存在2亿的单身人口,恋爱社交的需求也是非常强烈的,用户量如此巨大,可是为什么做不好,做不到。反观现在应用市场中一群骗钱的软件肆意横行,不断的破坏市场的同时,也在消耗着社交应用中人们的信用。
不过,在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单纯的依靠社交来作为卖点的应用,发展往往大多会进入瓶颈期,如果我们从另外的一个方面来进行思考和拓展。从其它纬度来切入社交因素,即对于其它非社交产品加入一些相关的社交属性,即工具性社交产品。
一般情况下一款社交产品要有流量和用户,才能吸引投资,向大拓展,但是往往面临用户粘性差,流失率高等问题,而且如果以社交为主导的产品,这些产品的用户喜新厌旧的特征非常明显,可能会在经历短暂的辉煌之后,迅速死掉。
工具产品的属性则不一样,在用户使用之后,就会产生较强的用户粘性,工具的学习成本和内容转移成本相对比较高,切换至使用其他工具的可能性就相对小。因而用户的产品依赖性相对就会比较高,整体的环境很好。可以在此基础上,加入社交因素,会发生一些特殊的化学反应
用社交的思维做工具类产品,已经有一些表现很突出的产品了,例如网易云音乐、虎扑体育、社交电商类(蘑菇街等)。例如现在的手游等,都大量的融入了社交的因素,注重玩家社交体验。这些产品解决的根本需求不是社交需求,而是诸如听歌、看球、购物等具像化的需求,而社交元素的融入,让产品本身有了造血功能,变成鲜活的生命。
工具类社交有这么几个特点:
产品的核心还是以各自的工具性占据主要的地位,通过社交来辅助发展,并且通过社交制胜,例如网易云音乐的最核心的不仅仅是音乐本身内容,通过添加的强社交属性,例如评论、分享等功能让其迅速崛起。
用户要首先被满足其个人的真实需求,其后才是需要去满足群体的需求,意思就是说,如果不发生社交行为,这个产品对于个体用户来说,也是一款非常有价值的应用,例如充分的内容,优质的音乐,以及智能的算法推荐等。
必须要具备可分享属性的内容,可以产生内容,对应的内容属性都可以得到支持,这些工具对运营的属性要求很高。并且这类产品的前期用户流量并不大,更多的是依靠口碑传播,需要注重服务,其商业模式更多的是依靠变现方式取决于工具属性。
工具型社交有什么发展前景呢
工具型产品有一个非常大的优势,就是使用者的使用场景和需求非常强烈。为了达到某一目的,必须要使用特定的工具,该工具本身功能已经足够完善,比如作为用户我在使用工具的时候,使用一个功能完善且顺手的工具之后,就很难会再轻易改变,比如说我听歌,但是还想找人一起来聊聊音乐,想要购买产品,但是还想找人一起聊聊购物渠道和货比三家的方式,所以现在什么值得买的市场相对比较庞大
任何产品都是人在使用,顺着人性向下深挖,可以有更多的耕耘空间和深度。工具解决的是人们在处理问题,以及获取信息时候需要付出的人力成本信息,但是现在信息传播以及传递进入瓶颈期,人们面临的更多的是一种信息的筛选。如何降低筛选成本,除了掌握合理的一个方法以及准确的一个途径以外,还需要形成或者融入到同类社区或者同个领域中想同类型的群体寻求帮助,这也是社会再次细分化的一个趋势
未来互联网将作为一个基础性质的服务存在,各行各业都在不断的融入到现在的互联网基础设施中来,而不同的群体中会产生不同的群体,虽然这些群体有非常多的共同性,但是在彼此之间交流和沟通之间,还是会归属到特殊的群体中去,自然会再各个特殊领域紧密的联系起来,工具的社交属性也相对的会占据很大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