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舞台广阔、大有可为
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
党员干部人才齐下乡,是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重要生力军。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团结更多力量、动员更多群体、集中更多资源来推进。要在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基础上,充分发挥党员、干部、人才“三支队伍”的力量,建立健全服务“三农”工作的党员队伍体系、干部队伍体系和人才队伍体系。要完善服务机制,通过发展本土党员强村、下派第一书记驻村、选派农业人才挂村等方式,形成强化政治吸纳、优化服务载体、拓宽干事创业平台的“组合拳”,让党员干部人才下得去、干得好。要注重各级各类各战线资源统筹,以适当的机制把上级单位、组织系统、农业部门的力量整合起来,把“散小乱”各自为战转化成系统化“集团作战”,让沉淀资源成为源头活水、攻坚“金刚”。
成熟高效的理念方法机制,是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主要“参照系”。浙江省“千万工程”经验的可贵可学之处,关键就是形成了一套系统成熟、行之有效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关键就是用对的人干对的事、用对的方法持续干对的事。乡村振兴舞台广阔,资源多样、主体多元、路径多种,不可能千篇一律,更不能搞形象工程,必须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资源不同优势,对成本效益、面子里子、发展保护等不同层面进行综合统筹、科学规划、择优取舍。要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从退伍军人、返乡大学生、能人乡贤中物色储备“新鲜血液”,为推动队伍更新、理念更新、治理更新提供稳定支撑。要破立并举,守正创新,对传统手艺、红色资源、古建筑群、特色产业进行保护性开发,农旅融合拓展农民收入,民主协商优化基层治理,外联内引形成核心团队,逐步培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务实可行的示范性项目,是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关键“硬支撑”。乡村要振兴,必须让创新创业蔚然成风,全面打通农村资金链、产业链、循环链。乡村要振兴,不是要照搬照抄城市的那套,而是要始终让人“记得住乡愁”;不是要不留余地铺天盖地上项目、盖房子、转户籍,而是要“适当留白”。要结合农村生产生活实际,在建筑人居、创业增收、人文传统等方面都打造一批看得见、摸得着、可学可感的示范性项目,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做大做强乡村振兴“硬支撑”。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坚持一茬接着一茬干,成熟一个、落地一个,运营一个、储备一个,不断拓展项目库、动力源、“潜力股”。新质生产力和新市场是一个逐步开发不断拓展的过程,昨天没有合适的项目,不代表今天没有;今天没有,不代表明天也没有,一些科技公司把数据库放在深山之中就是明证。要始终保持战略定力、战术活力,干可干之事,成可成之业,推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