叨姐在健身群的新更文“邀请100个姑娘,参加一场变身游戏”中的开篇用到了我去参加大学室友聚会回来在群里发出的感慨——最怕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这个话题引起了我们在群内的话题讨论。
本科毕业四年,正是第一个拉开同学差距的第一个阶段,也是众多自媒体人往往会写的爆款文标题之一——比如如今自己创业开自媒体公司的94年男孩子陈珂写文说,毕业3年了,学校里看不出太多区别的同学们,如今收入已经有了数量级的差距。有幸,我目前是所有同学间收入最高的,所以也就大胆谈谈毕业后,大家出现贫富差距的几个主要原因。
他列举了在自己经历中和同学们拉开差距的3个原因,比如:选择大于努力,别在错的方向上多浪费1天时间;学习很重要,但你得先学会学习;赚钱分层级,仅靠努力远远不够......其实相比于外在经济或者形象的表现,思维的差距才真是可怕的地方。我在参加完大学几个寝室女生聚会后,深感此言不虚。
2个寝室,8个姑娘,除我一个人是本地人外,其他都来自于安徽、山东、浙江境内,目前1人毕业后定居新西兰,1人就职上海某民宿业,3人毕业后换了好几份工作目前从事文职类工作,2人在老家从事安稳的工作。乍一看很能概括大部分女孩子毕业后的发展轨迹,一部分人回老家结婚生子,一部分人留在一线城市尝试不同的工作.....如果从外在社会地位、名声、物质来比谁发展的好一目了然,但是个人幸福感确实只有本人知道。你说毕业回老家听父母的话找份安稳工作组建家庭的女孩子不幸福吗?可他们拥有着在大城市打拼女孩子们所羡慕的,离父母近,有房有车有老公有娃,虽然每月只有固定的那么点工资,但他们幸福感高啊;而那些在大城市打拼的女孩子,工作压力大,生活水平高,年年工资还没有房租涨得快,动辄5-6万/平的房价和社保摇号的购房政策,难免叫人心生倦怠,灰心丧气,但大城市还有这蓬勃的欲望和希望,好东西层出不穷,艺术展、画展、书展,各种好玩的娱乐场所层出不穷,地铁高铁滴滴各种便利,最重要的是,只要努力,一定会有所回报,而不是小城市里的那些“靠关系”。如果放弃一切回到那些晚上9点马路上就没有人,只听到狗叫的偏僻老家,心里怎么肯。
“只有梧桐树下才是真正的上海”,我的一个朋友怀着满满信心来到上海打拼,她很喜欢上海,精致小资,但综合比对下来还是深圳更适合发展和创业,更能够包容得下她的欲望,于是又回到了当初创业的地方。每个城市有每个城市独有的味道,生活在这个30多年快速发展建造起来的一线城市深圳的年轻人,怎么会理解上海年年岁岁积累下来的“梧桐树”文化,和上海女孩子那种,找个本地人结婚,在法式饭店办一场草坪婚礼,穿着Vare Wang,脚踩Jimmy choo,戴着Cartier戒指的愿望。没有谁对谁错,渴望变得更好是每个女孩子的梦想,只不过方式不同。
思维的差距很大程度来自于生活的环境,而城市和城市里的人带给人的影响是全面的。那些毕业后立刻回老家的同学,我已经没有任何话题可以和他们聊了。他们不明白为什么我们会对一个画展或者艺术展如此热衷,他们也对网红店打卡点没什么兴趣。他们的孩子也不需要挤破头皮买什么学区房,因此他们整个人的状态是放松的,但是足够长时间的放松,整个人意志就垮了,再想回到当初压力紧迫的工作中,会完全不适应。
《上海女子图鉴中》海燕的初恋男友陈晓伟劝她和自己一起回家,但是海燕明白,一旦回去就再也回不来了。同学会上,老同学见面除了回忆大学时的故事,似乎也没有什么可以聊得话题,聊工作,你的互联网新词她听不懂;聊生活,有丈夫有孩子的她觉得你一个人在城市也不找对象多孤独,天知道你把自己收拾的漂漂亮亮,周末看书、做头发、逛街、约会有多么开心。于是毕业四年的同学会,我们聊房子车子;毕业十年的同学会,我们聊教育和孩子;毕业三十年的同学会,我们聊孩子的发展和孙子的诞生。
最怕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那个一成不变的自己。每天和柴米油盐作斗争,生活好像就是这样了,平淡的每天都是一样的,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当初的你一样上了家教也不见起色,虽然望子成龙,但成绩也不是想提高就能提高了。年年岁岁,以后的日子看起来似乎都一样,那才是真正的可怕。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而思维方式正是一日日的积累所拉开的。
牛津大学Brian Little说,每个人生来都有三个自我:
第一个,是父母基因决定的自我,
第二个,是环境文化影响下的自我。
第三个,是我们所追求的人生目标和自我价值定位的自我。
这个社会的财富一定是优先分给承担风险的人,然后是分给有资产/资源的人,最后才是分给纯粹付出劳动的人。多读书,多经历,多学习,多赚钱。毕业后我成为奥运会志愿者、换了三份工作,一次比一次工资高,去了二十多个国家,创办了有味读书会,认识了更多优秀的90后陌生人,参与和组织过各种活动,我从不停止读书和写文,和很多牛人建立了弱链接,只要我觉得重要的东西,都会虚心学习和请教,最重要的是,我在不断提升大脑操作系统的同时,从来不曾停止思考和尝试。
我能够在毕业四年后成为优秀毕业生,寄语给学弟学妹,我想真正可以归纳为这四个词——多读书,多经历,多学习,多赚钱。
你的选择、执行力、学习能力,决定你收入的下限;
你对赚钱的理解与认识,你所处的赚钱层级,决定你收入的上限。
最怕我们出走半生,在未来的同学聚会上,归来仍是那个一成不变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