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为了我们父母而写的文章。
前段时间家母因病手术,万幸现已出院。期间略有所得,因此特别撰文分享一些浅见,如果有人能从文章中受益,就是我最大的成就了。为了我们的爸爸妈妈。
对于所有的老人。
首先,请定期做骨密度检查。老年人特别是老年女性的骨质疏松比例很高,正因如此,轻微跌倒就很容易导致骨折。所以定期检查很重要。这个检查很简单也并不昂贵,至少可以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在检查的基础上确定补钙的方案。大多数老人甚至大多数人都是要补钙的,因为人体钙含量自35岁后呈下降趋势,且该趋势为不可逆的过程。也就是说,你只能延缓钙的流失,而无法让其增加了。当然,35岁是经验数据。
再次,既然都要补钙,那做骨密度检查的意义何在呢?我是这么理解的。它可以筛查出特别好和特别不好的人群。特别好的,补钙就要防止过量;特别不好的,就必须尽快重视补钙的问题。
最后,关于补钙量的问题。我的建议是问医生以及问知乎。你的父母至少值得你这一点时间。我所得到的信息如下:钙口服后先进入血液,再进入骨骼,因此有血钙和骨钙的概念。后者经由前者转换得来,但转换的效率很低,因此如果单纯补钙但不重视转化效率,则会导致血钙浓度过高进而引发结石类疾病。(确切的说法应该是两者双向调节。但这个说起来很麻烦就不详细说啦,有兴趣的知乎吧。)以最常见的钙尔奇d为例,其推荐剂量为600mg每片,每日1至两次,即每天600到1200mg之间。以此为参考的话,大部分高钙奶粉冲泡250ml的钙含量都小于300mg,这意味着单纯靠牛奶补钙多半是不够的,至少对骨质疏松患者不够。更何况奶粉里没有添加骨钙转化所需的维生素d3。还是老实吃含有维生素d3的钙片比较靠谱。当然还有另一种帮助钙吸收的方法,多晒太阳。所以,请至少把向阳的卧室给父母居住吧,反正我们下班回家时天已经黑了。
对于需要输液的老人。
医院的常见诊疗手段就是输液,这既难以避免,也无可厚非。但是冰冷的液体进入血管,身体的感受是非常糟糕的。通常一瓶点滴打下去,整条手臂都是冰凉的。这时一个小小地热水袋就能够帮上忙。可以将热水袋放在扎针处的前端,使药液进入身体前保持微温的状态。也可以将热水袋放在手臂上,避免手臂过凉,以此提高输液过程的舒适度。
对于刚做完手术的老人。
温暖,请保持温暖。如果将谁家孩子谁心疼,改成谁家父母谁心疼的话,你会轻易发现手术后老人的身体不够温暖,四肢多半是凉的。这时候多观察,多采取减轻痛苦的措施我觉得比较重要。当然因为我母亲做的是髋关节手术,所以可能下肢冰凉的情况更为严重些,但我个人觉得其他手术也会如此,只是程度不同吧。因为术后我发现她的两肩部也是很凉的。我采用的方法是用黄豆灸包,外面包上毛巾,垫在脚部。这之前她一直说患肢又凉又疼,难以入睡。用上之后效果很明显,至少晚上都能睡觉了。
上面这段我写的时候犹豫了很久。因为很担心把错误的信息带给大家。首先,护士是不建议用热水袋或灸包的。因为患肢一般都比较麻木,对温度不甚敏感,这是有低温烫伤的风险的。也就是说,如果你自己不能时刻注意观察,只是冲个热水袋往被子里一塞完事了,那还不如不做。这也是我用黄豆灸包的其中一个原因,它散热比较慢,温度可以保持稳定,既不会太烫,也不会迅速变凉,用微波炉重新加热也十分方便。其次,使用的部位应该尽量远离伤口,这个不用解释大家应该也明白原因的。
对于需要长期卧床的老人。
即使是简单的小手术,老人出院后也可能卧床一段时间。卧床久了就有血液循环不畅的风险,似乎也有许多由此而起的并发症。我妈妈术后患肢有一定浮肿,出院开的药物里也有抗血栓类药物。我不是医护工作者,遇到这种情况只能从最朴素的角度进行理解。患肢经过手术后,血液循环较差,越是末梢处,血液供给越是不足,长期卧床又加剧了这个过程,因此,当天晚上就泡了脚,并且加了一点点艾叶,第二天浮肿有明显缓解。我想,泡脚至少是比较安全的吧,当然是否要加艾叶就因人而异。同时,老人主动性的练习也很重要。即使躺在床上转转手腕转转脚腕也能帮助血液循环呢。
总之,我不是医生,甚至可以说对医疗知识一无所知。我只是一个女儿,在妈妈住院及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有些感触,自以为有了一点小经验,希望把它分享出来,给其他有需要的女儿或儿子。
如果有任何医生看到这篇文章,文中有任何不当之处,请务必告知我。如果我传播了错误的信息给大家,那就真的弄巧成拙,难辞其咎了。在此提前谢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