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是为成功而降临到这个世界上的,但是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没有,那是因为每个人的思考方法不同。本书将告诉你如何用聪明人的思维方式思考和解决问题、提高效率、在社会里脱颖而出、更能让你掌握运用大脑思考的诀窍。
一、聪明人是怎样的
1、能迅速发现规律
2、思路清晰
他们在分析问题时,都有非常清晰的思考过程。
注意:是清晰的思考过程,而不是绝对正确的思考结果。
3、不做显而易见的蠢事
聪明就是少做蠢事,尤其不做显而易见的蠢事。
因为聪明人都具备一定的理性、所谓理性,是指人类能够运用理智的能力。
理性是相当于感性的概念,它通常指人类在审慎思考后以推理方式推导出结论的思考方式。
4、智商测试与多元智能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智商,即智力商数,具体是指数字、空间、逻辑、词汇、记忆等能力,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983年,心理学家加德纳(Gardner)提出:过去对智力的定义过于狭窄,未能正确反映一个人的真实能力。他认为人类的智能至少可以分成七个范畴,后来增加至九个,其范畴和内容如下所示。
(1).语言智能
这种智能主要是指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及文字的能力,即指听说读写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顺利而高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的能力。这种智能在作家、演说家、记者、编辑、节目主持人、播音员、律师等职业上有更加突出的表现。
(2).逻辑数学智能
从事与数字有关工作的人特别需要这种有效运用数字和推理的智能。拥有这种智能的人学习时靠推理进行思考,喜欢提出问题并执行实验以寻求答案,喜欢寻找事物的规律及逻辑顺序,对科学的新发展有兴趣。即使他人的言谈及行为也成了他们寻找逻辑缺陷的好素材,对可被测量、归类、分析的事物比较容易接受。
(3).空间智能
空间智能强调人对色彩、线条、形状、形式、空间及它们之间关系的敏感性很高,感受、辨别、记忆、改变物体的空间关系并借此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能力比较强,表现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造型将他们表现出来的能力。空间智能能准确地感觉视觉空间,并把所知觉到的表现出来。拥有空间智能的人在学习时是用意象及图像来思考的。
空间智能可以划分为形象的空间智能和抽象的空间智能两种能力。形象的空间智能是画家的特长。抽象的空间智能是几何学家的特长。建筑学家形象和抽象的空间智能都擅长。
(4).肢体运动智能
肢体运动智能是指善于运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想法和感觉,以及运用双手灵巧地生产或改造事物的能力。拥有肢体运动智能的人很难长时间坐着不动,喜欢动手建造东西,喜欢户外活动,与人谈话时常用手势或其他肢体语言。他们学习时习惯通过身体感觉来思考。
这种智能主要是指人调节身体运动及用巧妙的双手改变物体的技能,表现为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对事件能够作出恰当的身体反应以及善于利用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运动员、舞蹈家、外科医生、手艺人都有这种智能优势。
(5).音乐智能
这种智能主要是指人敏感地感知音调、旋律、节奏和音色等能力,表现为个人对音乐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达音乐的能力。这种智能在作曲家、指挥家、歌唱家、乐师、乐器制作者、音乐评论家等人员那里都有出色的表现。
(6).人际关系智能
人际关系智能是指能够有效地理解别人及其关系,以及与人交往的能力。人际关系智能包括四大要素:①组织能力,包括群体动员与协调能力;②协商能力,即仲裁与排解纷争能力;③分析能力,即能够敏锐察知他人的情感动向与想法,易与他人建立密切关系的能力;④人际联系,即对他人表现出关心,善体人意,适于团体合作的能力。
(7).内省智能
这种智能主要是指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正确把握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把握自己的情绪、意向、动机、欲望,对自己的生活有规划,能自尊、自律,会吸收他人的长处;会从各种回馈渠道了解自己的优劣,常静思以规划自己的人生目标,爱独处,以深入自我的方式来思考;喜欢独立工作,有自我选择的空间。这种智能在优秀的政治家、哲学家、心理学家、教师等人员那里都有出色的表现。
内省智能可以划分为两个层次:事件层次和价值层次。事件层次的内省指向对于事件成败的总结。价值层次的内省将事件的成败和价值观联系起来自审。
另外,有其他学者从内省智能分拆出“灵性智能”(spiritual intelligence)。
(8).自然探索智能
自然探索智能是指能认识植物、动物和其他自然环境(如云和石头)的能力。自然智能强的人,在打猎、耕作、生物科学上的表现较为突出。自然探索智能可进一步归结为探索智能,包括对社会的探索和对自然的探索两个方面。
该智能为加德纳在1995年所补充。
(9).存在智能
存在智能是指人们表现出的对生命、死亡和终极现实提出的问题,并思考这些问题的倾向性。该智能是加德纳在1995年之后再次补充的。
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是发展的,不是固定的。如果你的智能可以在现有的基础上有所提升,你也能成为莫扎特(音乐智能强大)或乔丹(肢体运动智能超群)。
按照加德纳的理论,成功的人士只不过是在某种智能或者某些智能上比大多数人聪明得多罢了。
5、不易辨认的聪明人
有时候,你没有进入一个聪明人的世界之前,你无法理解他,更不要提能从人群中辨别他。很多时候,我们没有相应的智能,因而对方不愿意向我们显露他自身的聪明,即使显露出来,我们也未必能够辨查对方的行为模式、思维模式,从而察觉对方的聪明。因为,我们真的不知道对方聪明在哪里。
二、聪明人为什么聪明
1、怀疑、独立思考
从小接受的教育容易让我们缺乏思考。在学习和生活中,扼杀我们独立思考天性的,很可能是周围人的嘲笑和不理解。但是依然会有一部分人把独立思考的天性保持下来,并形成自身的一个习惯。他们会听取别人的意见,但不会轻易相信别人的意见,而是在独立思考之后作出判断。他们大多都是怀疑论者,先怀疑、再求证是他们的思考顺序。如果他们想知道真相,就会坚定地去探求答案,而不会被错误的、毫无逻辑的意见干扰。他们通常会因为不按常理出牌而挨骂,但是他们依然可以因为独立思考而坚定。
2、好奇心
美国学者米哈伊提出:“通往创造性的第一步就是好奇心和兴趣的培养。”
3、快速纠错
苏格拉底悖论揭示了一个事实:聪明的人不是假装什么都知道,而是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无知、短处、错误和局限。
越聪明的人,越能快速发现自己的错误,然后快速进行纠正。如果你跟不上他的改错速度,你就会为他的“多变”而受煎熬。聪明人犯错并不比你少,而是改正得比你快。这才是聪明人真正聪明的地方。
4、深度阅读
只有深度阅读才能让人变聪明。
浅阅读:
朋友圈转发的文章和网上的段子,目的性不强,智力参与的程度很低,作用有限。
阅读文学作品不能算是深读。因为诗歌、散文和小说能给人带来阅读的快感、人生的哲理和精神的享受,但是其解决问题的目的性不够,人的逻辑智能和理性参与较少,锻炼脑力的作用也有限。当然如果你是文学专业的研究者,那就另当别论了。
深阅读:
它有三个特点:一是目的性强,是针对某个问题而展开的阅读;二是投入较长时间和精力;三是内化,是指把阅读的内容转化为自身的智能。简言之,深度阅读要求你能阅读专业书籍和专业文献。专业书籍和文献涉及术语、逻辑、推导,甚至运算等,浅尝辄止、走马观花的阅读方式是不管用的。因此,根据深度阅读的第二个特点,坐电梯、等车、走路、上厕所时的碎片化阅读不能算是深度阅读。
深度阅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内化,如果你读完一本书之后,依然不会做书上教到的事,那你的内化就没有完成,转化率为零。我们常用“书呆子”来比喻高分低能的人,他们的缺点可能就是阅读的转化率太低。转化率低的人,对某个概念和学问,他知道也有一定的认识,但需要的时候,概念和学问很难立刻出现在思维中。
阅读转化率高的人,一旦读懂了某个概念和学问,很快就能转化成为他自己的智能,不仅能不假思索地运用,而且能举一反三,与原有的智能融会贯通。
5、深度思考
学习数学,可以训练人的深度思考能力。
建议你养成多问多想的习惯,试图为每一个“果”找到一个“因”,针对每一个“假设”开展一段推导,如此刻意地训练自己,就能够逐步提高自己深度思考的能力。走路、休息,任何时间,都可以去思考。看到一个事物,常人可能会满足于“哦,这样。”而你可以去问“为什么是这样?” 比如,这个路段的摊贩为什么特别多?是不是这个路段的人流量比较大?或者是停留时间较长?为什么?在这里消费的人,会是些什么人?
6、1万小时定律
要获得深度思考能力,就要在某个领域成为一个真正的“专家”,这来自于持续的学习和思考训练。
生于加拿大、现居美国的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超凡的必要条件。”
他将此称为“1万小时定律”。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万小时,按比例计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8个小时,1周工作5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5年。这就是1万小时定律。
7、成长型思维
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往往觉得,“成功”意味着要证明自己有多棒,因此“努力”是很丢脸的——假如你冥思苦想、不断提问,说明你不够优秀。所以这些人习惯于不断重复自己一上来就能做好的事情。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会在一帆风顺时觉得自己很聪明,当事情不顺利的时候,会埋怨整个世界,很容易在遇到困境时觉得自己是loser。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会觉得,成功来源于成长,而且,只有通过努力你才会成长。当他们已经将某件事做得很好时,就会开始寻找更有挑战性的事情。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会在为某件事苦苦挣扎,并在最终找到解决方案的刹那觉得自己很聪明。永远不会惧怕尝试。
择偶选择上,有成长型思维的人会寻找那些让他们变得更好的伴侣,而固定型思维的人则更愿意寻找比不上他们、让他们觉得更自在的伴侣。而一旦伴侣间的关系出了问题,成长型思维的人会想找到问题之所在,固定型思维的人则会认定“这一定是因为我们不合适,我要是能找到合适的伴侣就好了”
黛珂还发现,一个人的思维模式是可以改变的。
比如,当学生表现得很好时,不是夸奖他们聪明,而是夸奖他们的努力尝试。如此做的好处是:当他们失败时,他们不会归因于“不聪明”“笨”等他们觉得自己无法控制的因素,而是将之归因于“我不够努力”“我应该多复习”等他们自己可以改变的因素。诸如此类的做法,可以将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改造”成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
8、采取行动
如果一定要表达“聪明”和“做”“行动”之间的关系,不妨这样来表述:不是聪明的人善于行动,而是善于行动才显得聪明。
行动,不仅指经商、做官、投资这些事,还表现在写作、研究、教学、著述、体育竞技等领域。简而言之,不管在哪个领域,你都要通过解决理论性问题或应用性问题,来施展你的聪明。即使当代人无法理解你的聪明,但只要你有行动,多年之后,也能让历史识别出你这个聪明人。
三、聪明人是如何思考的
1、理性思考的四个步骤
理性思考,就是运用理性的思维方式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是人们在解决问题时最常用的方法。
第一步:提出一些具体问题,找出问题的焦点。
第二步:针对问题展开分析,分析当时的情景,为什么会产生这些问题。
第三步:先罗列出所能想到的解决办法,找出最可行的方法。
第四步:验证已经想到的这些方法,思考在这些可行的办法中哪个是最好的。
2、把现象归纳为结论
完全归纳推理:考察一类事物中每一个对象,从而得出它们一般性属性的结论。适合数目小的类别考察
简单枚举归纳推理:考察一类事物中的部分对象,得出相应属性,并推测出这类事物共有的一般性属性。适合不可做完全归纳推理的事物。
科学归纳推理:找出这类事物具有这一属性的原因,从而得出它们的一般属性。得出结论后具有确定性,而简单枚举归纳法得出的结论随时可能被否决。
3、演绎思维法
演绎思维法:从若干已知命题出发,按照命题之间的必然逻辑联系,推导出新命题的思维方法。运用演绎思维法时,必须使结论与其前提之间有必然的逻辑联系,即断定结论应是断定其前提的必然结果,否则,就不能发挥其作用
4、类比思维法
类比思维法:根据两个对象在一系列属性上的相同或相似,由其中一个对象所具有的某种其他属性,推测另一个对象也具有这种其他属性的思维方法。
类比法可广泛运用于日常认识和科学研究。它对于探求新知识、进行发明创造都具有重要作用。科学史上的许多重大发现、发明都曾借助于类比法。类比法也可运用于论证,但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
5、逆向思维法
常见的逆向思维方法有:就事物的结果倒过来思维、就事物的某个条件倒过来思维、就事物所处的位置倒过来思维、就事物起作用的过程或方式倒过来思维等。
6、突破定式思维
所谓的创新,就是要学会放弃,突破常规,跳出框外去求新、求异、求变,放弃已知的东西,把心智的杯子空出来,以便装进新的东西,用新的观点、新的角度去看待事物,形成自己独有的、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正如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所说:“构成我们学习的最大障碍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
因此,当我们陷于已有知识的束缚中时,如果我们能够跳出框外,摆脱传统习俗和经验规则的约束,进行另一番思考,就会有一片更灿烂的天空。(换个角度思考问题)
7、思维技能训练
思维教育的核心或思维训练的核心是把大脑的思维当作一种技能来进行训练。
四、聪明人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1、善于提出问题
德鲁克认为:优秀的领导人给出答案,而伟大的领导人提出问题。为了帮助领导人在管理别人的同时,能够管理好自己,他提出了五个问题:
(1)我是谁?什么是我的优势?我的价值观是什么?
(2)我在哪里工作?我属于谁?我是决策者、参与者还是执行者?
(3)我应做什么?我如何工作?会有什么贡献?
(4)我在人际关系上承担什么责任?
(5)我后半生的目标和计划是什么?
2、运用分析框架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一个好方法,是使用分析框架。上一点的德鲁克的经典五问,就是一个分析框架,运用这个框架能够帮助你针对自己的情况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心理学家戈夫曼将框架定义为人们用来感知和解释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认知结构,即将个人生活经验转变为认知时所依据的一套规则。
3、聪明人常用的分析框架
(1)时间管理
(2)SWOT分析框架
(3)5W+1H万能分析框架
对象(What)——什么事情?
场所(Where)——什么地点?哪个环节?
时间和程序(When)——什么时候?
人员(Who)——谁对此负责?谁来做?
为什么(Why)——什么原因?
方式(How)——如何做?
4、运用系统思维
系统思维是“看见整体”的一项修炼,它是一种思考框架,能让我们看到相互关联的非单一的事情,看见渐渐变化的形态而非瞬间即逝的一幕。这种思维方法可以使我们敏锐地预见到事物整体的微妙变化,从而对这种变化制定相应的对策。
5、头脑风暴,群体思考
一种集思广益的办法。
6、找到问题背后的问题
找到了真正的问题所在,就等于问题解决了一半。如果你想解决一些问题,就必须了解它背后的过程和隐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