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这份工作之前,我对咨询的理解是:高端大气上档次
在做这份工作之初,我对咨询的理解是:压力大、出差多、不稳定
在做这份工作之中,我对咨询的理解是:原来不过如此
后来,我对咨询是真的爱恨交织,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咨询已经成为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工作方式、生活态度都有了很多改变.......下面我会根据作者的一些论点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和在工作中的感悟:
作者对咨询的定义是:”应人们的要求去影响他们的艺术”
在作者看来,做任何工作其实都涉及到“咨询”的方面,比如我们向华伟请教如何做知识管理,华伟跟我们做培训或者教学,这就是咨询的一种。而我的客户是银行,本身就是花钱请我到现场去解决问题的。这个过程中,我需要将我的观察、分析和结论跟客户讲清楚,并且帮助客户成功执行我的想法,这是一个非常标准的咨询项目。
但作者告诫我们,千万不要做咨询,因为:
“客户请你来,并不一定是真心想解决问题”
这个听起来比较矛盾,而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示例比比皆是,所以作者告诫我们“别忘了客户是按小时付费,而不是按解决方案付费”。在我的咨询工作中,许多银行请我们去做转型工作。这本质上来说是银行想要改变,他们应该比我们着急,但在实际落地执行过程中,许多方面的配合并不到位,甚至还需要我方去督促和协调,这就显得本末倒置了。原因大致有三条,第一,请我的人可能不一定是真正的负责人,只是负责将钱花出去的人,至于真实效果如何,他们并不关心,而当这种咨询涉及到增加他们工作量的时候,这种情况就更加明显了。第二,就算请我来的人是真正想要解决问题的人,也不一定按照我给他们的意见去执行,就算真的执行,执行的力度和效果差异性也非常大。第三,如果客户真的重视起来,那么他们提出的问题或者好高骛远,或者不切实际,甚至让人啼笑皆非。客户觉得花了钱,你一定能解决所有问题。
对于这种情况,作者讲了一个故事:
“橙汁测试”
这个故事大致讲的是:作者的客户在组织活动期间找酒店的会场,通常都会给销售经理提一个要求”你们需要准备700人的早餐,并且我们公司有一个神圣的传统,那就是早餐必须喝鲜榨的橙汁“。通常的销售经理无非是两种回答,其一是抱歉我们做不到,其二是我们一定满足您的要求。只有一个销售经理告诉他:没问题,这是您需要支付的费用。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客户的需求可以乱提,但是要让他们知道,他们提出的任何需求,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只有客户花了肉痛的价格,他们才会认真的考虑咨询给出的建议。
一旦咨询项目步入正轨,双方合作愉快,那么顾问就要考虑一个问题:如何发现问题的本质,并且提出靠谱的建议?
我觉得作者有一句深得我意:所有的问题,都是人的问题!
所有的问题都是一步步发展而来,追根溯源,找到关键人,听听他又臭又长的故事,了解故事的缘由,因为不论现状看起来有多么愚蠢,当时一定有很充分这么做的理由。
但是,作为顾问却又需要保持一定的警惕,因为你是顾问,不是律师,不需要站在审问的角度对待问题,只需要知道缘由。因为很有可能做出这个愚蠢决定的就是你现在的客户或者客户的上司。所以需要注意的是:在现状中找到你喜欢的东西,赞美它,然后告诉客户,你有一些想法,可以做的更好。
在面对客户的时候,我以前经常会有一些困惑:经常为客户的保守,不愿意实施我的伟大想法而苦恼,特别是似乎只要承担很小的风险,未来就能有巨大回报的时候。我以前非常不理解客户的短视,但是我后来认识到立场不同,风险的定义也不同。站在我的立场来说,这个想法实施不成功顶多证明了我的想法不合理或者不实际,我最多失去客户的信任,而对客户来说,一定实施出现问题,他需要被问责,如果不实施,上司也不会找他算账,因为上司根本不会知道有这个事情的存在。我所认为的风险很小,在客户方看来不实施不会有损失,而失败则要承担风险。所以通常最好的策略就是提供较低风险/较小范围的建议换取未来相对可控的回报。
其实在项目的管理和客户的沟通上,作者都有着比较多的深入思考和有趣的案例,让人能够有意识的反思自己在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错误,相关的事例还有很多,在这里不赘述。
最后引用作者的一个观点:生活太重要,所以不要太较真!
做这个工作时间久了,会不自觉的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因为咨询工作讲究是:逻辑缜密、思路清晰、直击重点。可是生活是感性的,是多彩的,是充满想象力的,过于理性的处事方式会产生很多的问题,身边的人会不理解,会产生误会,这个也算是我个人在工作和生活两方面不能有效平衡的一个弱点。
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