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工作室接待几位学员,她们兴致勃勃的试穿我的各种美衣,惊诧于自己原来还有这么多的可能性,然而当我建议她们可以把原来不适合自己的衣服断舍离掉,开始全新的形象,她们就开始犹豫,或者说是不自信,她们说,我平时不能这么穿的,我做的就是普通的工作,穿那么出格会被大家讲的。
我每次都会给她们说:我们之所以普通是因为我们觉得自己普通。
同样的,当我们开始觉得自己与众不同,我们就真的会与众不同。
可能你会觉得我这么说很唯心主义,然而这是有科学实验的。
有一个著名的心理实验就是把一群数学天才招到一个班里头分成 A组 和 B组,让这两组人都读著名的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哥德尔的传记。
但是在两组读到的传记有一个微小的差别,A组 读到的就是一个在百科全书上头你能看到的一个标准的传记,B组 读到的传记有一个小小的改动,就是哥德尔的出生日期是不一样的,当每一个学生读到这份传记的时候,他发现哥德尔的出生的月份和日期跟他自己是一样的。
这个小小的差别最后导致了两组的成绩有明显的不同。B组的学生的成绩明显的要比 A组学生的成绩要好。
这里头的奥妙在哪儿?当B组的学生读到哥德尔传记的时候,竟然发现自己跟哥德尔是在同一个月份,同一天出生的时候,他会不自觉地认为自己跟哥德尔之间有一种隐秘的相关,或者说悄悄地认为自己可能是个小哥德尔,这种神秘的巧合会对他形成一种强烈的暗示,这在心理学上叫自居作用。
拥有自居效应心理倾向的人,会在心目当中觉得自己理所当然的扮演者一种什么样的角色,这种角色常常表现为一种自我暗示。
与自居效应对应的心理倾向冒充者综合征,有这种心理倾向的人,遇到一些重大机会的时候,他常常会表现出来某种拖延和无穷准备的状态。
拥有这种心理倾向的原因有很多,核心原因是幼年时代的家庭教育。家长担心孩子因为一点儿成绩而产生骄傲的情绪,就会有意的贬低孩子所取得的成就。当一个孩子长期受到这样的压制和否定的时候,父母的这种评价标准就会内化成一种心理上的力量。
现在有一个公益组织专门教女工表演话剧,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件事情呢?其实这个理念来自英国。研究发现,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有冒充者综合征。由于在传统社会对女性的社会角色是有一个固定的定位的,所以当一些女性走向社会,虽然她们实际的能力足以胜任某种工作,可以担当某种角色。但当她们被置于这种角色的时候,她们常常会自我怀疑,我有这种能力吗?我难道是一个经理吗?甚至有的人有那种创业的天赋,但是当她开始创业的时候,常常表现出一种拖延、犹豫。尽管周围有人在鼓励她,甚至得到了很多人的肯定,但她们心里头还在犯嘀咕。
研究者发现,用表演话剧的方式比较容易的让女性摆脱冒充者综合征。有过表演经历的人都知道,当你在表演一个角色,比如说让你去演埃及艳后克利奥佩特拉的时候,你一定要全情的投入,表现出一个女王的样子。尽管你心里头觉得自己并不是,这种持续的全情的投入,会让你习惯性的进入一种你不是的角色当中。
《正能量》这本书一直很火,其实它的原标题并不是这个,而是“act as if
,so you are.”就是当你表现出你好像是的样子,时间久了,你就是。
我们之所以普通是因为我们觉得自己普通。那么,从今天起,我们从内心里即使不认定自己“天上地下,唯我独尊“,也要认定自己”天上地下,独一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