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听了菁羚老师的小白理财课的第十七课:小心你的心理账户!
听完以后,感觉又刷新了自己的认知,原来在简单消费的背后还隐藏着这么复杂的道理。
想想在自己的过往人生之中,不知不觉受“心理账户”的影响,花了多少冤枉钱?
真是庆幸,在今年1月份,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菁羚老师的《小白理财课》。
在两个多月的学习当中,不知不觉接受了财商思维的熏陶,自己也能够合理地面对各种消费的诱惑。
心理账户理论其实也是我们每一位拿着辛苦工资的职场人士都应该去认真了解和学习的。
因为它的确可以让我们避免很多坑,少花很多的冤枉钱。
那什么是心理账户呢?或者说心理账户的定义是什么呢?
心理账户其实是国外的一个研究,非常的有趣。
他说心理账户,就是人们在心里没有意识的,把财富,自己会规划成不同的账户来进行管理。
那不同的心理账户就有不同的记账方式,还有心理的这种运算的规则。
由于这个心理账户的存在,会让人们在行为决策的时候常常偏离基本经纪人偏理性的原则。
一、心理账户存在的价值是什么?
第一个,它可以避免过度的消费。
因为收入跟支出放在不同的账户,而且呢,我们自己预先就会根据这个心理账户的设定,就会去严格控制某一类的消费开支。
因为这个心理账户,它有非替代性的特征,所以通过这种控制心理账户的行动可以减少过度消费。
第二个,就是它可以提升个人的愉悦感觉。
比如说,同样5000块的收入,那假设呢,你把它分开放,
3000块放在工资账户,2000块放在奖励账户中,你那种获得的愉悦感会更高噢,因为奖励账户啊,多了2000块呢,对不对。
第三个,它会让我们去降低这种决策的难度。
比方说,我把这个收入跟支出自动设定在不同的账户了,
我现在想买一个1万块的名牌包包,那我就只需要去看看那个购买奢侈品的账户,里面的钱是不是足够1万块。
如果够呢,我可能想都不用想,我就会直接把它给买了。
为什么?因为这笔钱我就是要拿来买奢侈品的啊,所以就不会再去考量,我现在的收入多少啊,然后未来的风险啊。
会不会突然间工作收入中断啊,等等的这些分析,所以决策的难度呢,自动就会下降,而且甚至根本没有难度。
那么,在了解心理账户存在的价值之后,我们又该怎样正确面对呢?
或者说,怎么做可以避免自己在评估价值的时候犯错误?
第一个,要重视机会成本,要从机会成本的角度去思考。
一项消费或者是交易,将会牺牲掉什么。
比如说,我们可以把钱转化成时间,那这一笔钱呢,相当于你多少个小时的工资。
第二个,当你发现自己正在挥霍特定类别的账户里面的钱的时候,要去觉察,要暂时停下来考虑清楚。
因为钱是具有可替代性的,这一块钱跟那一块钱,它其实都是同样的一块钱,
都来自你自己很辛苦工作的所得,要提醒自己,这是我们自己的钱哦,它没有分别的。
第三个,就是人们喜欢逃避痛苦,在所有不理性混乱的用钱方式当中,花钱的痛苦堪称是最棘手的,最讨厌的一种。
所以维持一种花钱的痛,可以帮助我们至少考虑一些选项的价值,以及其中涉及的一些机会成本。
第四个,我们常常陷入一种公平性跟费力的纠结中,我们不要去纠结某一样东西的价格,它到底公不公平,你只需要思考它对我们到底值不值得。
最后一个,我们其实真的要用脑袋花钱。我们对一样东西的价值,在你没有任何明确概念的时候,你要真的去做一些研究嘛,
现在网络资讯这么发达,你去调查一下,去问一下别人,去百度搜索一下,对不对?
所以,职场小白要注意了:
要小心你的心理账户,捂紧你的钱包,合理地进行消费!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动动你的挖财小手,帮作者转发一下,财富就会被你吸引而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