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晋文公流亡十九年,终于登上王位,励精图治九年,在晋献公以来的基础上,终于使晋国成了继齐国之后的第二个霸主!
公元前628年冬天,晋文公重耳波澜壮阔、忍辱负重的一声,终于结束了。留下了一个欣欣向荣、文臣武将齐聚一堂的晋国给儿子公子欢,即晋襄公!
面对老爹留下的大好局面,晋襄公乐而受之。形势虽然大好,但也不是真的风平浪静,要想继续晋国的霸业,晋襄公还是需要做许多事的。
晋国在晋文公之后的形势
在国内,晋文公时候,改革军制、政治,启用了一大批追随自己多年的能臣武将。这些人对于晋文公,劳苦功高,且业务能力强,在治国理政,带兵作战各方面都是强人。晋文公霸业因为有了他们才成功。但是历史从来都是这样,父亲一辈的能人大功臣,往往也是后继之君的大隐患。轻的号令不从,自己的理念难以试行,重的尾大不掉,甚至威胁自己地位。就像康熙和鳌拜。
所以,晋献公还能拿出自己的本事震服这一棒子老臣,确立自己的权威!
对外,晋文公时期齐国已经衰落,但实力不容小觑。当然,最大的危险和挑战来自于与晋国号称有“秦晋之好”的秦国,还有就是不甘心居于蛮夷的楚国。这两个国家都有一争高下的实力,并且秦穆公和楚成王都是雄心万丈的君主。在晋文公时期,由于一系列内政外交手段,加之在城濮之战中击败楚军,才暂时压制住这两个国家,成为霸主。
如今,晋文公去世,这两个国家争霸的热情又一次熊熊燃烧起来。
晋襄公即位后的三场战役,奠定其君主地位,也将晋国霸业推向高潮
晋献公继位之后,对内沿用老爹晋文公政策和文臣武将,一切都依照晋文公时期而行,国内基本保持了安定团结局面。就在晋国君臣还在晋文公逝去的悲痛中时,秦国就第一个站出来挑战了。
崤山之战
就在晋文公去世这个冬天,秦穆公自以为迎来了自己霸业的春天,以为晋文公一死,天下便没有谁能在与之抗衡。终于摁捺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马不停蹄便派出孟明视等三人率军攻打郑国,以此走向中原,甚至都不顾老臣蹇叔等人的劝阻。
面对秦国的挑衅,晋襄公采纳了中军将先轸的建议,同意其会同姜戎军队在崤山的山谷伏击秦军。在这一战中,晋军全歼了秦军,还生擒了孟明视等三人。
这一战,彻底粉碎了秦国东进的雄心。但也破坏了晋国联合秦国,打击楚国的战略平衡。而且,在这过程中,先轸由于劝谏晋襄公时没有顾忌作为臣子的礼仪,也间接导致了一代战神最后的陨落!
箕之战
公元前627年秋天, 崤之战硝烟未散,狄人就向晋国进攻,中军将先轸认为,应该狠狠打击狄人的嚣张气焰,彻底解决狄人威胁。于是,晋襄公率领晋军在箕(今山西省榆社县讲堂村西南)迎战狄人。先轸在箕谷中设伏,大败狄军,欲缺甚至俘获狄人首领。
此战过后,翟人多年过后都没有缓过神来,但也是战神先轸生命中的最后一战。由于在崤之战之后,不同意晋襄公释放孟明视三人回秦,在朝堂之上与晋襄公争执。先轸认为自己作为臣子失礼于国君,应该受到惩罚,于是在晋军稳操胜券的情况下,不穿甲胄,不带兵器,单骑冲入狄营,壮烈殉国!
泜水之役
同样是在公元前627年的冬天,南边的楚成王也不甘晋国称霸,趁着晋文公新丧,出动大军征服陈国、蔡国,进攻郑国,反扑势头猛烈。
面对楚国的挑战,晋襄公迅速派大夫阳处父率兵进攻蔡国,楚国子上领兵救蔡,双方军队在泜水相遇。这场战争很具有戏剧性。
当时晋、楚两军隔水相望,僵持了下来。晋国大夫阳处父于是向子上下战表:"咱们是来打仗的,不是来磨蹭的,这样老对峙着也没个结果。如果你们有种过来,咱们马上就作战:或者你就退一退,让我过去打。怎么样?”
子上的谋士说:"我们不能过去,晋国人不讲信用,如果他等我们过去一半就打怎么办?还是我们退,让他们来吧。"于是楚军稍稍后退,狡猾的阳初父让士兵高呼:“楚军逃跑喽!楚军逃跑喽!”也没有真的打过去,就回去交差了。而楚军呢,也没有反身追击,自己也回去了。情节似乎和淝水之战差不多,只是结果不一样!
楚国子上回去后遭人陷害,说他通敌叛国,楚成王一怒就杀了子上。
晋国人在人才与声望的竞争上再次赢过楚国。
晋襄公在其即位后仅仅一年里,就对外击败秦、楚两个强国,打败日渐强大的狄人,稳定了晋国环境,同时巩固了晋国的霸权地位,对内使晋国君臣上下上下信心爆棚,其霸主之气势比其父有过之而无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