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书,我喜欢看书,我喜欢看书的人,我喜欢喜欢看书的人。
开门见山,先上书单。如若喜欢,长按保存。
01. 为什么要制作这张书单?
其实也是机缘巧合。
1月27日,学弟找我推荐体验设计相关的书籍,于是我开始东寻西觅,但是翻遍了百度、知乎、豆瓣、谷歌,都没有找到一份令我满意的书单,反而发现了网上书单常见的三个通病:
1. 没有明确书单是推荐给谁的
如果说以用户为中心(User-Centered)是成功互联网产品的圭臬,那么以读者为中心(Reader-Centered)就是一份好书单的罗盘。
但作者在编写书单的时候,往往容易陷入知识的诅咒,不知不觉丢失了这块罗盘。
故而我们常常会在书单中看到这些不痛不痒的引言,“最近读了几本书,整理了一下,分享给大家”,“给大家推荐几本不可不读的XX相关书籍”…更甚者,一上来就直接丢书单,这在我看来是作者的一种偷懒和没有以读者为中心。
2. 书单没有按照难易程度、阅读顺序进行划分
专业书籍囿于作者的知识水平、语言风格和写作技巧,有的通俗易懂、有的晦涩难读,如果不按照难易程度进行划分,就如同为了适应小鞋,削去脚趾。
轻则让人对书半途而废,重则让人对行业望而却步。
因此深谙此道的作者都会对书单进行难易度划分,但随之而来会涌现出另一个问题:你推荐给我的这十本书,我应该先读哪一本?
相信这是很多选择困难症的小伙伴的切身之痛。
3. 书单没有与时俱进
在我的搜索结果中,出现了几份数年前的推荐书单,殊不知,当中很多书籍的内容都已经不合时宜,有的还推出了新版。
书单和软件一样,需要与时俱进、不断迭代。
02. 这张书单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鉴于以上通病,我转念一想,不如我来编制一个应时当令的全新书单吧!
正如,创业界广为流传的一句话:任何行业都有重新创业的机会。
任何书单都有重新编制的机会。
于是我马不停蹄开始了行动,虽然最终大家看到的只是简简单单的一页,但书单从 0 到 1 的编制经历了三个步骤。
第一步:入围
就像金马奖选择哪些电影入围一样,第一步,我搜集了如下榜单、书单、文章中提到的所有书籍,入围评选池:
“豆瓣读书”用户体验类书榜
知乎上高赞的用户体验书籍推荐专栏
Medium 上的书籍推荐博客文章
第二步:评选
评选时我只简单地采用了两个漏斗,过滤出我想要的书:
我精读过的
内容难易度适合0-3岁的用户体验设计师
之所以选我精读过的书,是因为我需要对我的推荐负责;之所以选适合 0-3 岁的用户体验设计师的书(行业经验 0-3 年),是因为这份书单就是为他/她们写的。
第三步:排序
最后一步比较难,因为排序需要因子。
但书籍的作者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语言风格不同,写作目的不同…
让人难以找到一个通用的因子,一筹莫展之际,我灵机一动,想着不如,就选一个以读者为中心的因子:
这本书有多容易让读者读下去,也就是易读性 (Legibility).
既然选择了易读性这个定性的排序因子,那么结果必然会带有我的个人观点和倾向性。
如果大家对书单或者排序有意见,非常欢迎提出指正,我也会根据大家的意见对书单进行必要的更新迭代。
预告片放完,接下来,正片开始~
尚老师推荐 · 体验设计师必读 · 完整书单
1.《破茧成蝶 用户体验设计师的成长之路》
2.《简约至上:交互式设计四策略(第2版)》
3.《点石成金 访客至上的Web和移动可用性设计秘笈 原书第3版》
4.《设计心理学1-日常的设计》
5.《用户体验要素: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设计(原书第2版)》
6.《设计中的设计》
01-《破茧成蝶 用户体验设计师的成长之路》
尚老师评语:
接地气的敲门书
推荐理由:
作为了解体验设计的第一课,没有比《破茧成蝶》更适合的了。
很多设计师会一上来推荐一些外文译制书,但难以避免的翻译腔、偶尔跳脱的语言风格、无法引起共鸣的案例、艰深的专业术语等等,对初学者都不够友好,读者的代入感和兴趣都不易被激发。
踏入一个陌生专业的第一本读物,我希望是可以最大程度激发读者兴趣,从而留住读者的。
只有留住了读者,读者才会继续钻研探索,才有更多可能性。
娓娓道来的行文节奏、朴实无华的语言风格、面面俱到的知识体系,都让刘津老师和李月老师合著的《破茧成蝶》,当之无愧地成为了这样一本理想的“敲门书”。
文中金句
做设计是为了解决“人”的问题,是为了让“人”从中获得良好的体验。所以说到底,我们是在做以“人”为中心的设计师。那么这就需要了解“人”的想法、行为、习惯等,学会换位思考。
02-《简约至上:交互式设计四策略(第2版)》
英文书名:
Simple and Usable
尚老师评语:
说到做到的飞机书
推荐理由:
这本书的英文书名叫 simple and usable,直译过来就是简单好用,它的内容也确确实实做到了。
篇幅方面:短小精悍,一共185页,坐一趟飞机的时间就可以刷完。
内容方面:从遥控器、手机、插座等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品切入,引发思考,引入设计法则,真正意义上做到了深入浅出。
设计方面:全书都是一页文字一页配图,文字插图比达到惊人的 1:1。趣味十足,对读者极其友好。更惊人的是,它并没有因为大量的插图而降低内容的质量,反而通过让人拍案叫绝的案例配图,让文字和图片相得益彰,达到了 1+1>2 的效果。
一言以蔽之,从来没有一本书可以像《简约至上》一样,表里如一到如此极致。
文中金句:
简单的设计能够为用户留出足够的空间,他们会用自己的生活来填充这些空间,从而创造出更丰富、更有意义的体验。
03-《点石成金 访客至上的Web和移动可用性设计秘笈 原书第3版》
英文书名:
Don't Make Me Think
尚老师评语:
点人成设计师的宝典
推荐理由:
之所以把大名鼎鼎的《别让我思考》放在第三位,是因为文中列举了大量的网页设计和 App 设计的案例,对于没有设计过这类产品的读者难以产生共鸣,很容易看完之后雁过无痕。
但有了前面两本书的铺垫,第三本书我们就可以开始登堂入室了。
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本可以让任何人,注意是任何人,成为体验设计师的书。
当然有个重要的前提,就是把书里的内容融会贯通,并亲身实践。
书中趣味知足的漫画配图、原汁原味的美式幽默还有犀利精炼的语言,都让人印象深刻、回味无穷。
读完全书,让人感觉玩着玩着就把知识学到了。
文中金句:
我们认为的“精心准备的文字”,在用户看来更像“以每小时 100 公里的速度驶过的广告牌”。
04-《设计心理学1-日常的设计》
英文书名:
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
尚老师评语:
设计师的圣经
推荐理由:
本书作者唐纳德·诺曼 (Donald·A·Norman),在体验设计师心中是祖师爷般的存在。
唐老爷子一生功勋卓绝,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博士,哈佛大学博士后,加州大学心理学教授…
不仅如此唐老爷子还著作等身,写出了《设计心理学》《情感化设计》等享誉世界的佳作,现在挂在互联网人嘴边的“用户体验”、“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情感化设计”等经典概念都是由唐老爷子提出和推广的。
唐老爷子在这本书中,放下行尊的身段,化身为一名循循善诱、平易近人的伴读人。
他从日常物品的设计出发,通过引发读者由浅入深的思考,来精准诠释复杂高深的专业术语。
《设计心理学 1》作为迈入这位鼻祖的设计殿堂的敲门砖,再合适不过。
文中金句:
通常,优秀的设计比糟糕的设计更难被注意到,部分原因是优秀的设计很好地契合了我们的需求,融入我们的生活,难以被察觉。相反,那些糟糕的设计因为自身的不完善,而更加引人注目。
05-《用户体验要素: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设计(原书第2版)》
英文书名:
The Elements of User Experience
尚老师评语:
设计师案头书
推荐理由:
实话实说,这本书我第一遍没有看懂。
当时的我对体验设计一知半解,也没有太多的行业经验。因此对书中提出的用户体验五层次的框架看得云里雾里,很多篇章的内容都是一扫而过。
但是,经过三年的工作体验之后,再回看,顿时让人恍然大悟。
因此,《用户体验要素》是一本让人又爱又恨的书。
恨它,是因为它对初学者的不友好,如果没有数年的工作沉淀,难以将书中的内容吸收领悟;
爱它,是因为它提供了一套看懂数字化产品的简洁框架,这套框架甚至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实不相瞒,我的专栏《尚老师产品思维 21 讲》正是脱胎于这本书,我对它的钟爱,可见一斑。
文中金句:
当工作中使用到的工具合乎规则、容易使用、不令人沮丧和没有不必要的复杂性的时候,人们会更喜欢自己的工作。如果你是其中一员的话,这种工具会使你在结束一天的工作回到家时,带着很大的满足感,而不是累得筋疲力尽。
06-《设计中的设计》
英文书名:
Designing Design
尚老师评语:
高山仰止的白皮书
推荐理由:
本书作者原研哉 Kenya Hara,无印良品(MUJI)艺术总监。
其实我觉得上面这一句推荐理由就够了。
补充一下把这本书放到最后阅读的原因,是因为设计和艺术的区别。
不同的人对两者的区别有不同的理解,这里我借用原研哉在书中的精彩论断:艺术是情感表达,设计是解决问题。
在我们读完前面五本偏设计类书籍之后,沾染一点艺术大师的气质,能够更好地反哺设计,升华设计。
文中金句:
并不是仅仅只有制造出新奇的东西才算是创造,把熟悉的东西当成未知的领域再度开发,也同样具有创造性。
结语
如果你也喜欢这份书单,请把它分享给更多的盆友~
我是你们的大脑教练尚老师,我们下篇文章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