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风说帖 佰里
浅析早期的火枪存在诸多缺点的情况下,为何能被我们坚持使用下来,以及武器背后的利弊权衡和武器所带来的战争改变。
看到这个标题,可能很多人都觉得我在说废话,这还用问吗,弓箭落后,火枪先进高杀伤,怎么还会被弓箭淘汰呢?
我们印象中枪肯定是比弓箭先进。但我们今天的讲的是早期火枪,早期的火枪分为火绳枪和燧发枪,从外形上看好像跟我们平时电视上看到的枪没什么差别。但是实际杀伤力那可是天壤之别,杀伤力大部分时候还真就不如弓箭。
早期的火枪,并不像我现代枪械那样有着复杂的内部结构,它就是一根密封的钢管,外加一个点火装置。相比较弓箭,它反而存在着很多缺陷。
首先它的精度极差,早期火枪为了保持枪膛的内壁光滑(滑膛枪),弹丸和枪管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弹丸是可以无阻碍发射出去。但是是弹跳着打出去的,弹丸出了枪管往哪走可不一定。
18世纪的普鲁士军队曾做过一个试验:在不同射程内对一个宽约30米、高约两米的模拟敌军部队的帆布进行群射。当距离75码时(1码约等于0.9米),仅有60%的子弹射中这个帆布,而距离150码时有40%击中,距离225码时就只有25%的子弹能射中了。
一名英国军官曾这样描述当时的火枪:如果一个士兵在 150 码外,被敌人用枪击中,那他真是倒霉到了极点,如果想射中200码外的人,你还不如射月亮呢,因为打中的概率都差不多。而弓箭由于它的箭头和箭翼可以保证在空气中稳定飞行,如果勤加练习还可以做到百步穿杨呢!
其次火枪的装填速度特别慢,从装填到发射需要很多个步骤,包括撕开包装火药的纸,将火药倒入药池,将弹丸从枪口填入,然后再用一根棍子将弹药夯实,打开枪机保险卡销等等,听着都晕更别说操作了。打一枪得两分钟,即使是最熟练的射手,一分钟才可以打那么一到两枪。所以在影视剧中我们经常能看到,火枪手在打完一轮之后,还没等第二发装填完毕,对面的骑兵就冲了过来。
还没完呢,火枪的使用还得看地形,火枪想造成有效杀伤基本只能平射,如果在攻城的时候敌人躲在城墙后面火枪就彻底没辙了,它又不像弓箭,可以通过抛物线射杀城墙后面的士兵。如果遇上下雨天火枪就彻底成了烧火棍了。
美国学者杜普伊依据单件兵器的射程、精确度、可靠性等计算出了滑膛枪的杀伤指数是10-19,而弓箭的杀伤指数则是33-36,远高于火枪。
在当时的人看来这玩意简直就是一个彻头彻尾失败的发明,这么一件不可靠的武器,那我们又是怎么一直坚持使用下去,还发展出了现代枪械。古人肯定不会那么傻,这说明火枪有着其他武器无可替代的优势而且它的缺陷能被弥补,并能将它的威力发挥到极致。
首先,火枪发射出的弹丸发射有着极高的速度,杀伤力比弓箭更为致命,它能够轻易击穿铠甲,瞬间将人击倒,正所谓“利能洞甲”如果距离足够近这个优势则更加明显。相对于弓弩来说,火枪的制作成本还十分低廉,以中国古代为例,制作一把弓需要“干、角、筋、胶、丝、漆”六材,这六种材料必须要在特定的时节采集才能达到要求,另外箭头的制作还要保证它的长度,重量,以及棱角的弧度都要一致,所以弓箭的制作工序繁杂且耗费时日,需要官方专门培养的匠户去制作才能达到统一标准。而火枪的制作就简单很多了,一根密封的钢管,外加一个击发装置就够了,火枪的弹丸也仅仅是一颗铅制的球,民间都能将它手工迅速生产出来。
至于我们上面说的火枪精度差,装填速度慢的缺点通过战术的的改变就能将其弥补。于是出现了线列战术(俗称排队枪毙),就是士兵密集的站成一排举枪,听口令同时开火,弹丸打出去之后形成一道密集的弹幕,射向对面的敌军部队,造成大量的杀伤。前排士兵打完一轮之后撤到后面继续装填,第二排士兵接着开火,以此类推,等最后一排士兵打完之后,撤到后面的士兵已经装填完毕,又可以接着开火,如此循环往复,形成不间断的火力输出,这种战法有效的弥补了火枪精度差装填慢的硬伤,在机枪出现以前这种战术能将火枪的火力优势发挥到了极致。
火枪装备后东西方都出现了这种战法,如中国明清时期的“九进十连环”,日本战国时代的“三段击”本质上都属于这种战法。明朝中期的北京保卫战中,装备火枪的神机营在德胜门外,对冲锋而来的蒙古骑兵开火,几轮射击下来,当场击毙数千名骑兵,将北京解围。当年康熙爷平定准格尔,在乌兰布通之战中用九进十连环战术轮番射击,对准格尔骑兵造成极大的伤亡。美国南北战争中的皮克特冲锋一战,在短短1200米的距离上,北方士兵当场射杀了3万名冲锋而来的南军士兵,截止到这个时候火枪成了名副其实的“人头收割机”,彻底替代了弓箭,一跃成为战场上的万兵之王,然而火枪的优势并不仅限于此。
火枪最大的优势就是它扩大了征兵范围,极大的降低了人力成本,使得人类以后的战争方式都因它而改变。一名士兵需要日复一日的训练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弓箭手,而现在一名拿着火枪的农夫就可以轻易杀死一名久经战阵的骑士。不再需要那些身强体壮的士兵拉弓射箭了,只要火药和弹丸足够,端着一把枪就可以不停的将杀器投放到上百米外,它的杀伤力来自于火药燃烧的动能,而不是士兵的体能。这就使得一个农民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被训练成致命的战士投送到战场上,以当年奥斯曼帝国的为例,奥斯曼帝国是冷兵器部队,他们的士兵需要使得长枪,御得快马,拉得硬弓,将一个农民训练成合格的士兵需要1年以上,精锐部队的训练需要3到6年,而同时期的欧洲军队,使用的是火枪,只需要训练齐步走,左右转,等基础的队列就可以上阵杀敌,训练时间只需要短短的4个星期。火枪部队的训练时间又短,杀伤效率又高,投送到战场上结果可想而知。
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战场情况不再是这样了
而变成了这样
所有士兵排着整齐的队形缓慢的向前移动,然后停下来,听指挥官的口令朝一个方向同时射击。战争进入了排枪时代,也就是俗称的排队枪毙。士兵们不再传厚厚的铠甲(穿了也没用了),战场上也不再是崇尚士兵的个人勇武,而是强调纪律和队形,通过整齐的队列统一行进,讲求步调一致,这个时期纪律性比较强的民族战斗力都比较强,比如德国的普鲁士军团。整齐划一的步伐和动作成了一支军队高超战斗力的体现,我们现代阅兵为什么要求士兵走的那么整齐,起源就是在这里。但是由于成本的降低也使得战争规模越来越大,也让人类卷入到了更大的灾难之中。
//参考文献:《火枪应用的历史演变及社会影响》史志学刊 NO.5.2015
公众号:风说帖(LPF25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