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7日 周一 曲靖 晴
这次党日活动到罗平钟山,除了钟山革命历史的学习外,印象最深的还有永康桥之游,虽然短短不过一个多小时,但给我的震撼与思考却是一整天。
在山高谷深、水流湍急的黄泥河上,一桥飞架南北,连接滇贵之地,这就是永康桥,初次相见,我已被它雄伟的身姿惊呆了。
真正是一座浩瀚的工程,在那个全靠手工的年代,在汹涌的河面上用一块块的巨石堆砌成一座状如飞虹的石桥,是多么让人惊叹的事情啊!
永康桥始建于“民国”六年,即公元1918年11月正式动工兴建,1920年竣工。桥为三孔石拱桥,桥身全长79.2米、宽6.74米、高42米,中间一孔跨径为21米,南北两边的两孔跨径均为8.4米。桥的护栏用长条石砌成,桥墩也是用巨大的青石块砌成。桥面中间平坦,由六排青石铺成,两头各有九个台阶,每个台阶由五排青石铺成,台阶高差平缓,方便车马行走。桥底正中悬挂着一枚宝剑。传说是为了镇住河妖,不让它再兴风作浪。据说,自从悬挂了宝剑,河水再也没有漫过剑尖。
桥的两头都连接着云南贵州两省的古驿道。如今的驿道还在,但除了落叶和杂草丛生的石头路外,已难见行人,谁又能想到当时客商马帮迎来送往的热闹景象。石壁上“滇黔锁钥”四个大字,证明了这里曾经是云贵交通的咽喉、客商往来的必经之路。
据说,建桥之前,这是个热闹而又危险的渡口,是两岸滇贵人民进出的必由之路。顺着桥边往下行,有依稀可见驿道下行,走到河边,举目而望,永康桥更加雄伟高大。河水汹涌向前,击打着两岸峭壁岩石,发出轰隆隆的咆哮声。沿河两岸全是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石头,表面光滑却又沟壑万千,这是奔流不息的河水长期冲刷形成的风景线。
明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大旅行家、史学家、文学家——徐霞客,曾经到过这里,并在他的游记中有精彩的描写:“溪渡之险,莫如江底,崖削九天,崭嵌九地……北经矗崖下半里,下频江流,则破崖急涌,势若万马之奔驰,盖当暴涨时也。”
永康桥连接两岸的驿道,因山势陡峭,驿道都修成“之”字型蜿蜒下行。南岸出驿道约100~200米高处,有废弃石砌碉楼一座,木质建筑已毁,只剩圆柱形的碉楼掩映在树林中。 这碉楼,俯瞰永康桥及河流古道,视野非常开阔。
桥北岸贵州境内驿道的高处,亦有碉楼占据道路之中,可惜已毁,只有一面石墙门洞,上面“峭壁”二字依稀可见,门洞下方,有两处摩岩文字,其中“滇黔锁钥”四个大字苍劲有力。沿驿道还有二道碑刻,其中《永康桥颂碑》:“熙来攘往,共履康庄,峨峨亘古,砥柱狂澜。仁者用心,流泽无疆。”赞颂了此桥的修建,方便了来来往往的商贾和两岸的民众,并希望如此牢固的桥梁使天堑变通途,帮助人们从此共同踏上康庄大道,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也为了纪念、歌颂修桥铺路人的功德,遂取名永康桥。另一为功德碑,字已模糊不可见。两碑前还有人敬酒敬茶烧纸祭祀,想来是要保佑平安健康吧!
兴义人刘显潜倡导并主事修建永康桥,花费黄金五万两、大米一千余担,用工数万。永康桥的修建,极大地方便了当地群众,永康桥也成了贵滇两省友谊桥,连心桥。当然,随着罗平长底大桥建成,永康桥来往的人员逐渐减少,特别现代交通网络联接滇贵,繁忙的古代让位于铁路和高速公路。尽管如此,永康桥依然被当地两岸人民当成交流纽带而倍加珍惜,并被两地政府列为文保单位而妥善保护。
如今,古驿道还在,石碑摩岩还在,穿行古桥,穿越时空,静静地仿佛能能听到马的嘶鸣,人的吼叫……。
凌晨2时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