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随着《中餐厅》的热播,阔别荧幕许久的黄晓明在中餐厅中的表现引起群嘲,B站上有一个段子,黄晓明:“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闹太套!”华晨宇:“我管你什么想法,我是我自己的表达!”,不知道什么原因,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这句话会让我联想到父母身上。
最近热播的《小欢喜》,剧中的英子因为父母离异,所以她很乖巧懂事,剧中的妈妈宋倩性格强势,为了监视英子学习,甚至安装了可以控制上下的玻璃帘,英子既不想让妈妈难过,也想要自由,妈妈想让她考清华北大,但英子真正感兴趣的是南京大学的天文。
但宋倩总是用一堆理由说服她,强迫她接受自己的观点,英子被逼的跳河自杀,以此来威胁父母,英子告诉宋倩,就是因为想要离开她的掌控,所以才想南京大学,在诊断英子抑郁症的时候,宋倩觉得自己是为英子好,两人从小相依为命,总是把最好的留给英子,要求严格也是为了让她有一个好的将来,剧中她因为英子开心而开心,仿佛英子不开心她就不配拥有幸福生活,其实很多父母都不明白,为什么他们一心为了孩子好,但孩子却越来越叛逆,其实叛逆也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为了反抗父母而叛逆,一种是像英子那样有明确的喜欢的东西的叛逆,前者你可以用“我觉得”的态度去解决,后者是要去沟通,尊重,理解的态度去支持。
其实每个人都经历过一段叛逆时间,我也有,从初中开始,我一直都在寄宿学校上学,跟父母沟通的也不多,给家人的形象都是懂事很少反驳父母,学习成绩尚可,直到高考第一次模考,以当时我的成绩,根本就没有可能考上大学,甚至高考前夕,成绩比一模还要差,当时给父母打了好多次电话,哭诉,不想参加高考,反正也考不上,然后我父母就一直问:“将来有什么打算?如果不考大学。”我说:“可以去工厂打工,一个月几千块钱也可以补贴家用。”我爸说:“家里就算在贫穷,也不会缺了你的学费。”我说:“爸,你怎么就不明白,我考不上的,不要浪费钱了,我真的一刻都受不了了,从小到大你们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就不能听我一次吗?不要逼我了,我不是读书的这块料儿。”我妈说:“算妈求你了,你参加完高考在出去打工,我们也不指望你能考上,就想你有一个高中毕业证,即使打工也能多赚点。”可能是确实也没有想好做什么,就答应他们参加了高考,可能真的是受了上天的眷顾,高考超常发挥,踩了狗屎运居然考上了大学,来到大学后,我发现了原来火车是绿色的(当年的绿皮车),原来土地不全是黑色的,原来有各种方言,原来各地的生活习惯不同,生活方式不同,原来几千块钱很少,原来大学也可以兼职赚钱,原来......,踏入社会后,来到了北京,见识到了很多别人眼中真正的大学,北大清华等国内顶尖学府,有机会跟更多的精英沟通交流,用自己赚的钱去全国各地旅行,去不同的地方体验过不同的风土人情,吃过更多的美食,认识了更多的人,才发现曾经的叛逆只是基于我狭隘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正是因为有了当时父母的坚持,才有了如今在努力让自己变优秀的我,我想即使有一天我在这个城市混不下去,将来回到小县城生活,这种心灵的蜕变也是我最宝贵的财富,我浅薄的把它称之为见过一些市面。
最后我想说的是,父母基于他们见过的事物而产生的世界观,把他们认为最好的强加给我们,虽然这种“最好的”有的时候会让我们感到压力和不解,但他们的初衷都是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