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静待花开
从一个活波可爱的6岁女孩,眨眼间变为躺在病床上,插着各种管子的“沉睡人鱼”。此情此景,让至亲(亲生母亲)好友,如何面对?
近两年来超级火爆的日本推理小说家东野圭吾,这次又抛给了读者一个“没有答案的结局”:到底,失去脑活动的人算不算死亡?
没错,今天的这本书就是东野大神的第二本“非推理”小说,沿袭了《解忧杂货铺》的温情路线,引发了当代人关于生与死,人性与理智的双重思考。想必你已经猜到了,这就是《沉睡的人鱼之家》,2017年6月由北京联合出版社出版。因为关乎敏感话题,一经上市,即引起了诸多争议。
“快告诉我,女儿是我杀的吗?!”
不可否认,在看书的过程中,我被多次戳中泪点。也许是同为母亲的缘故,很容易同理到熏子面对刹那间女儿躺在病床上被判“死刑”的心情。无助、绝望、敏感,甚至疯狂到极点!
“这个世界上有必须让人疯狂去守护的东西。会疯狂守护孩子的,那便是母亲!”
而那一次微弱的抖动,让她毅然拒绝了“器官捐赠”,转而坚定地认为:“我的女孩还活着!”即使她再也无法喊出一声爸爸、妈妈,再也无法离开各种治疗仪器,再也无法抱抱那只硕大的泰迪熊,再也无法穿上泳衣在水中自由徜徉……但,她不是还在呼吸吗?她分明是活着的,医生们怎么能就这样从她的身体里取出器官,难道不知道她会疼吗?
世界上,什么最能撕碎人心?是眼睁睁看着至亲爱人被病痛折磨,却无能为力!
在儿子吹熄生日蜡烛的那一刻,熏子崩溃了。固执地将女儿强留在身边的决定,给她带来了太多的冷嘲热讽,非议指责。“你这是在玩弄尸体。”“变态。”好吧,她终于撑不住了,面对赶来的警察众人,她那已经碎成数片的心底发出了刚才的那句怒吼:“到底,是谁杀了我的女儿?!”
死亡不只是一个时刻,而是一个过程
当熏子在凌晨3点的睡梦中醒来,看到女儿瑞穗站在身边的时候,我又一次湿润了双眼。
这三年来,虽然脑死亡的女儿在父亲公司BMI技术的帮助下,能够自主呼吸,活动四肢,与人打招呼,微笑,听故事,甚至大小便……但,个中的酸楚只有做母亲的最为了解。每时每刻,面对曾经熟悉,如今默然的面孔,熏子的眼里怎会生出希望的火花?
她不是没有想过那些需要器官的家庭和孩子。因此,她会参加街上的募捐活动,与家长们攀谈。也许就是在那些细小的时刻,日复一日的挣扎发生了微小的改变。就像落进池塘的小石子,激起改变的涟漪,越扩越大,最终将平静的水面变为波涛汹涌的浪潮。
无神论的我,从来不相信神鬼之说。因此,那个凌晨3点瑞穗与母亲的对话,我理解是熏子的一种释然。她终于从女儿死亡的过程中走了出来,接受了现实。
在看似充满痛苦的三年时光里,熏子得到了什么?
健康的人们,无法想象熏子与女儿相濡以沫的日子,是如何的平静而又平凡。即使无意中邂逅了走错门的小朋友,都会带来“小小的喜悦与快乐”。
“只要和今天相同的明天能够来临,就能感到满足了。”
“像这样细小的喜悦感,一个一个拾起来便是了。”
在这部充满压抑与灰暗色调的作品中,这一抹亮色为每个人的心中注入了希望与温暖。
世上有两样东西不可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心。
《白夜行》中,东野大叔这样说过。这本“人鱼之家”虽然缺少了推理与悬疑,剧情相对来说也很平淡。但向内观察人心的初衷,作者从来没有改变过。谁又知道,生死之间,需要作出选择的那一颗心,承受了多少的考验与纠结?要选择爱的坚持,还是听从理性的召唤?孰对孰错,又将如何评判?
最后,瑞穗的心脏在新的身体中继续跳动着,以另一种方式继续活在世间。那些深爱着她的亲人们,仍会继续守护、想念着那个天真活泼的6岁女孩……
所谓活着并不是单纯的呼吸,心脏跳动,也不是脑电波,而是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痕迹。要能看见自己一路走来的脚印,并确信那些都是自己留下的印记,这才叫活着。
在东野大神的《变身》中,我仿佛找到了书中的答案。
—END—
静待花开
一个执着于阅读的80后宝妈
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