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初期有九门文化课,分科之后也有六科之多。为了平衡各学科时间,避免个别科目用力过猛,年级进行了课时划分,学生的自习课,甚至是午休前小自习全都被六个学科分掉了。所以,有时会遇到只有一节正课,没有自习做作业的情况。
而英语学科,知识体系庞大,如果不能每天训练接触知识,很容易落下。这就意味着只能在自己的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并且最好能够处理掉一部分知识性习题,比如填空题。然后,在自己科目的自习课上,进行题型限时训练。
结合自己的课堂实践和与有经验的老师的学习交流,个人以为高课堂应该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简化教学步骤。
学生其实是有一定的英语水平,并非什么都不知道,而高考大纲也并不是毫无边际,而是已经指出了教学内容要求。所以课堂不能再按部就班,而是要讲重点!抓住关键环节,果断舍弃细枝末节。从课堂听写,阅读翻译,知识点解析,练习巩固,读背留白几个点着手。
2.组织小组讨论。
课堂上学生其实有瞌睡和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可以借助讨论环节进行适度调整和激励。时间太短太长效果都不好,根据难易程度,基本可以锁定在5-8分钟。期间,老师要巡视,指导,并进行评价。
3.课堂训练要高效及时。
最近读了《考试脑科学》一书,更加确定学了就应该尽快用起来。大脑会自动舍弃无用的记忆,它对需要使用的知识比较敏感,而学完不用相当于没有学习。及时训练可以有效提升记忆效果。
4.课下进行习题纠错。
当堂学生完成练习和教师点拨讲解完题目,可以留课下进行纠错。(如果课堂有时间,当然也可以腾出来用于纠错。这样更好)纠错作业适合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灵活进行,也避免了难度较大的习题在课下效果不好的情况发生。
5.课堂读背并适度留白。
英语学科的学习离不开读背和记忆。因为,即使知道方法,做题还是需要由过硬的词汇和语感。因此,在课堂上留出时间让学生读背,不失为一种细水长流,积少成多的可行方法。
通过实践,我认识到了高考的惨烈,它不仅体现在对学生的筛选,还体现在对课堂教学的倒逼。课改让教师可以发挥的空间很大,但应试教育,却让教师的着力点越来越小。所以,如何让教师自己和学生生存下去应该是第一位的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