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拉与太阳》
科技难以想象,人性犹可期待。
《克拉拉与太阳》是石黑一雄在获得诺奖后的第一部小说。它讲述了一个AI机器人,在进入人类世界后,不断地学习和感知人的情感,并与人类朋友们一起经历悲欢离合的故事。
这部长篇无意让读者惊叹于现代科技的酷炫,作为一个伟大的作家,他和前辈一样着力于探讨人性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小说有着时髦的外表,却有着一个冷静观察的老灵魂。文学或许不能解决问题,但一定是在严肃地思考真相。
01
人性并不纯粹,但仍有无数爱的瞬间让人动容
我想并不会有人反对我的观点:人性并不纯粹。在现代的社会,我们喜欢爆炸性的内容,有资格冲上热搜的一定是人间至善或人间至恶。下面的评论铺天盖地,若有些观点的“逆行者”,基本难逃被口诛笔伐的命运。我们冷静时都大喊“对事不对人”的口号,但当情绪上头,口号已被抛诸脑后。但,此时,我们往往忽视了一个人间真相,人性并不纯粹。在这里我们不对在心理学中还存在争议的“反社会人格”进行讨论。坏人和好人只在童话世界里有区分,大部分情况下,我们只看到人有利他性和自私性。在《克拉拉与太阳》中,石黑一雄将这个讨论放置在一个极端的境遇中,乔西是个患了重病,随时可能迎接死亡的女孩,在她身边有各样关心她的人,人性的表现在这样一个生命倒计时的设定中被典型化。
妈妈一边悉心照顾着病重的乔西,一边却想着购买与改造克拉拉来替代乔西,以抚平自己的丧女之痛。已经离开这个家庭的父亲极力反对母亲的这一想法,他认为应该勇敢接受生活中的变化,表面上坚信乔西是无法被替代的,但事实上他的反对是因为他的恐惧,恐惧AI乔西真的替代了他的女儿,那么乔西就会真正地消失了。而乔西的青梅竹马尼克从小和乔西互相爱慕,且约定在今后的日子里他们要共同构建生活。但尼克愿意为乔西做任何事的同时,又害怕乔西变了,变得陌生,从自己的世界里淡出。作者并没有做任何道德上的评价,他只是感叹,“在那样的特殊時刻,人们心中的快乐会夹杂着痛苦。”小说精彩处之一便是如实表述人性在如此境遇下的矛盾和复杂,他们即便在表达利他性的爱意时,也参杂着些自己的软弱与局限。在石黑一雄笔下人性是个万花筒,色彩斑斓且变幻无穷。
如果说人性的智慧是能够辨别善恶美丑,那么人性的光辉就在于拥抱所有。
当人意识到人性的复杂性,不把所有事物黑白两极化,那么我们不仅可以不对人过分苛刻,可能还能走上和自己和解的道路。朋友是个有童年创伤的人,小时候父母不在家里,导致她缺乏安全感,她的心里一直有着委屈和怨气。成年后,她用同样的方法回击了父母。但当她有了自己的孩子后,她意识到做父母的无可奈何,她原谅了父母的同时,也与自己的内心和解,她获得了更多的爱。在文中,当乔西的妈妈面对自己可能失去第二个孩子的命运时,对着克拉拉情绪大爆发,喊着:“她以为我喜欢和她分开,他妈的一天又一天吗?”我读到时,心里一阵泛酸,成年人的崩溃只在一瞬间,这一刻她可能觉得自己委屈,但正因为此,我们才知道她对克拉拉背负着多么大的重任。我想抱抱她,这个真实的场景每天都在发生,但唤起的却是我们的爱和怜悯。
人性并不简单,但人总是被爱所感动。
02
“乌托邦”可能并不现实,但仍然有意义
文中石黑一雄的精彩并不止于此,他塑造了一个近乎英雄的人物,有意思的是她根本就算不上一个人,她是个AIFriend。她的出场设定是服务型的机器人,这意味着利他性是她的本能,她靠太阳来获取能量,因此太阳对于她而言是神明一样的存在,“太阳总有办法照到我们,不管我们在哪里”,我在她身上看到了一种宗教性的气质。她是一个人性的“乌托邦”,她同情眼前这个患病的少女,甚至当乔西伤了她的心时,她也依旧爱着乔西,处处为她着想。她相信太阳能治愈人类,赋予他们生的力量,于是在她的一生里,她一直在追逐太阳,虔诚地祈求祂能够治愈乔西,即使她知道乔西健康意味着她要被抛弃,最后她不惜降低自我机能为代价,与太阳做交易,这无疑是一种近乎宗教的牺牲精神。
有意思的是石黑一雄极尽笔墨描述她几次追逐太阳到谷仓时的画面,神圣的光线洒落大地,在光阴交错中,太阳硕大的披风展现着她独特的魅力,她的行踪对于克拉拉来说都是一种神秘的暗示,她在这些景象中回忆、触摸和感悟,整个画面神圣且充满爱意,令人动容。这些画面可以看作是克拉拉的祈祷,在这些或明或暗的世界里她忏悔、祈求和感恩。最后她也被遗弃在了这座堆满废品的谷仓里,她不愿意被移到其他AI的身边,她独自一人感受阳光,回忆她的一生,就像一个陌路英雄,功成身退,留给世界一个背影,慢慢消逝在嘈杂但已恢复正常的时间中。
作者将这种英雄主义的精神放在一个AI身上无疑是一种特别的设置,或许他想表达纯粹的利他主义在真实人性那里不可能存在,它只能是一种乌托邦。
我不禁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既然这种”精神的乌托邦“不现实,但为什么一直未从人类的愿望中剔除出去?在很多伟大的文学作品中都能见到这样的人物,比如《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阿列克赛、《巴黎圣母院》中的卡西莫多。在现实中,我们很难遇到这么纯粹的人,甚至也不太相信这样的存在,这也是为什么反乌托邦反而更流行,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依旧被这些形象感动到,因为那是人类尊严的所在。
就如克拉拉,她让我们重新学习了什么是善良、什么是承诺、什么是友谊,这些都存在在每一个人心里,是人性光辉的一面,它提醒我们,即便这个世界再残忍与无情,但人的心始终都能如星星,自带光芒地在黑暗中闪烁,照亮自己也照亮别人。
03
科技无法企及的地方
这部小说依托高科技时代为背景,对于石黑一雄在高科技问题的态度上,我们可以参考他在诺奖颁奖仪式上的演讲。一方面他和所有人类一样,感叹于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这是从前的人类无法想象的,它们“将为我们带来惊人的、足以拯救生命的利益(石黑一雄语)”,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作家,他同样对此感到担忧,“同时也可能制造出野蛮的、类似种族隔离制度的精英统治社会以及严重的失业问题(石黑一雄语)”,科技带来或好或坏的改变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里。这些在文中亦有表现:硕大的机器带来便利的同时,向天空喷射黑雾污染环境;人工智能机器人为人类服务的同时,使大量的保姆受到失业的威胁。当然有这样观点的不止石黑一雄一人,这样的思考在现在几乎成为了共识。
正因如此,我相信,仍有科技无法代替的地方,那就是人心。
在文中,就这个问题,石黑一雄给出了明确的回答——人心无可替代。如果说程序是制造,那么人心是创作,克拉拉可以学习乔西的一举一动甚至她的情感,但她依旧是克拉拉,而不是乔西。在现代科技下,有人提出这样的假想,将来或许人可以在临死前将所有记忆下载,然后植入另一具躯体里,以这样的方式让自己永存。就我而言,或许我是不愿意的,因为正是生命的短暂与死亡的必然,才更显人的独创性和珍贵。
有些事科技或许能做到,但并没有太大意义。
我赞叹科技的便利,但更感叹人类的智慧与人性的缤纷!
花了三天时间阅读这本书,读完后,我听着自己有力的心跳声,我知道,它因热爱独特的自己而快乐起舞,即使那不纯粹。
作者 | 东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