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公务繁忙,近来,读书欠佳,仅就印象深刻的几页文章谈谈个人感受。谈谁呢?辜鸿铭
这个人物我一直很好奇并且带着极大的崇敬之情来看待。民国是个才人辈出的特别时期,中国近现代文明的集大成者几乎都在这个时代结构中发挥出自己的能量。辜鸿铭之所以特别引起我的兴趣,跟他的性情以及对于中国文化的深刻而又超越时代局限的认识有关。我们所知,这个学贯中西的博儒一方面精通数国语言并且多次在国际演讲舞台上展露才华,但同时又保持着长辫讲学,并且极力维护中国传统文化的地位和权威(其实权威这个词用的不妥当,但是很能表达出他当时心意上的那份热切),这几乎打破了一个通俗的认识,就是一个深受西方文化影响并且作出极大贡献的学者不应该在形式和生活作风上如此古中国化。这跟留学留日的许多其他学者都有不少的差别。他是第一个将四书翻译成英文的翻译家,并且翻译的过程中更多通过意译的方式,甚至会增加许多原文中不曾有的内容来加强对文意的理解,这点是引起颇大争议的,无可厚非的是这20世纪初的中国文化来说是种勇敢而有意义的尝试。他最知名的著作《春秋大义》没有读过,因此这里不在夸夸其谈,没有谈论的资格,之所以讲这点,是因为他多次在世界舞台上用各种语言演讲这部著作的内容,这包括德文,希腊文,英文等等,并且引起重大的瞩目。那么问题来了,他是怎么掌握这么多语言并且能如此熟练的运用在生活和做学问中呢?
我查阅过相关资料,这跟他少年时读书的方法有关。史料记载辜鸿铭十岁被一个叫布朗的英国人带到欧洲去学习,刚开始这位先生对他的教育方式特别简单,就是背诵原文经典。他选取了莎士比亚等经典原著让他背诵,而且刚开始并不讲解其中内容与含义,只让他从天到尾一字不落的记诵。辜很是刻苦,对于先生的教育方式虽有疑惑,但并不反抗,直到一部作品能完全记诵以后,先生才逐字讲解,辜在理解上和对语言的掌握上就有突飞猛进的进步,几部作品下来,先生就开始边边讲边让他记诵,短短几年竟然对文化历史语言都有了深厚的功底,以此方法,其他语言文学都在他如饥似渴的学习中得到更广阔和深度的掌握。甚至母语系的相关学者都自叹不如。
关于这种学习方法,我一直也有疑惑,有人说木心是连接旧时代和新社会的最后一位绅士,这讲的是他有深厚的古文化功底,这种功底的塑成,其实与少小的古式学习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新文化运动时期,批判旧式的教育就是只限于四书五经,不求新不与时俱进,内容陈旧,方法笨拙,并不能真正的顺应时代的发展,不能革新人民心头和视野的沉垢,可是如鲁迅,王国维等一大批杰出的文化大家,正是在这样的教育中之后才有了足够深厚的沉淀去书写时代,去发展文化,去革新学问。也许从某种意义上,这种古朴的学习方法正是最牢靠的方法,特别在时代脱节的现代。我们简化古文字,总在用现代语言解读,总是在搭建古与今的默契的桥梁,反而欲速则不达,根基浅了,楼就建不好。不如走走老路。
辜的生平于我而言是段传奇,甚至令人感动。如果可以因为去赞赏他引起一种了解的兴趣,并且能多翻看一下古籍或者记诵一些内容,那就很是荣幸了,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