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阳初,清光绪十六年(1890)出生于四川巴中,曾留学美国,为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事业奉献70年,毛主席盛赞他“以宗教家的精神努力平教运动”。晏阳初曾被国际社会尊崇为“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世界平民教育之父”,是20世纪中国教育家中最具国际影响的世界性人物之一。
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得到验证,并成功指导亚非拉许多国家进行农村改造,极具历史价值。
晏阳初旧居,是晏阳初先生在定县做平民教育实验时的住所。晏阳初先生在定县的贡献是非常多的,他提出了“除文盲,做新民”的根本宗旨,并且编写了《平民千字课》在全县推广,这使得在1980年做统计时,定县是全国唯一一个无文盲县。另外他还在定县推广种牛痘,在1934年全国天花流行,各地有大量人员死亡,有的村寨成了无人村。而整个定县只有两人发病。1936年,定县天花零发病率,这在当时是全国唯一。
在定县平民教育的实验中他总结出中国农村的四大问题:愚、穷、弱、私。并找到四大方案来解决:用文艺教育救愚,培养知识力;用生计教育救穷,培养生产力;用卫生教育救弱,培养强健力;用公民教育救私,培养团结力。
晏阳初先生一生阅历丰富,足迹遍布世界各地,他既要领导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工作,又要四处筹集资金。他主持的“定县试验”就涉及农村教育、经济发展、医疗卫生、社会组织建设。四个方面齐头并进,内容诸多。
在晏阳初先生的百岁生涯中,民国七年(1918)在法国战场开办华工识字班开始,他为中国和世界劳苦大众服务长达70余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他在乡村变革的伟大实践中,将平民教育运动、乡村建设运动思想以及自强不息的拼搏、奋斗精神杂揉在一起。
晏阳初先生的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理论,在我国今天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及精准扶贫的实践中仍有很大借鉴意义。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从晏阳初先生身上,我们可以汲取到新时代投身乡村振兴的奋进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