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房地产销售,有的人喜欢带队完成业绩,有的人喜欢拿奖金,而有的人只想到点下班混底薪。
为什么同样是销售,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
这是因为我们的需求不同,导致我们的动机不同,最终让我们做出不一样的行为。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
——麦克利兰的三种需求理论
一、什么是需求理论?
麦克利兰认为,人的需求分为权力需求,成就需求,归属需求。
而对应的就是三种动机:权力动机,成就动机,归属动机。
1)权力动机
这类人喜欢管理团队,影响他人,而且不想被控制,比如公司里的领导岗位。
2)成就动机
这类人追求卓越,接受挑战,很在乎工作结果,比如房地产销售大部分人就是成就动机的人。
3)归属动机
这类人与世无争,只想在舒服的环境里和大家和谐相处,比如办公室文员,每天一边工作一边聊天,下午还一起拼单叫下午茶。
我是什么动机,跟我有什么关系?
二、为什么要知道动机?
我之前的工作是家具销售,月业绩分为三个等级:4万-10万-18万,如果小于4万则没有提成。
我做了一年,平均业绩是5万,最高业绩是9万,平均排名都是倒数。
我开始迷茫了,后来一分析,我是“归属动机>成就动机>权利动机”。
随后分析了家具销售这份工作:大家平时只冲业绩(高成就),没有沟通(低归属),我偶尔还要带新人(中权力)。
这么一对比,我与家具销售完全不匹配,我果断辞职了。
而我现在在一家互联网运营公司,日常和同事一起维护平台(高归属),每个月会有KPI排名,但是是自己去查的(中成就),主管会给我们分配任务(低权力)。
我来的第一月,综合排名第13名(总30人),比部分老员工都要好。
我们只有认识自己需求和动机,选择工作的时候才有方向,做起事来才能得心应手,而且知道如何激励自己。
知道了重要性,那怎么知道自己是什么动机的人呢?
三、我是什么动机?
1)自我反省
根据自己以往在生活和工作中的表现,反思自己是哪种动机。
比如你上学的时候,是不是每次都想考第一?每学期都想当班长?下课后总喜欢和前后桌讨论娱乐八卦?
2)咨询他人
你可能还不是很理解三种动机的定义界限,或者陷入了当局者迷的情况,那这种时候,你可以询问他人。
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个案例。
四、案例分享
有一个小伙伴学了三个需求之后,还是分不清自己是什么动机,于是就跑过来咨询我。
1)自我反省
首先还是要先让她自我反省,了解她到底是哪里不清楚。
她反省了之后,把三个动机对应的情况发给了我。
权力动机:喜欢当课代表,辅导同学写作业。
成就动机:每次考试要求自己考前三名,最差也不能超出第五。
归属动机:写作业的时候喜欢和大家一起讨论,很享受那样的过程。
相信很多小伙伴通过自我反省,得出来的结论和这个很像,发现自己好像属于所有动机,又好像什么都不是。
但是如果我们理解三个动机的定义,其实可以看出,这位小伙伴的分析其实是不匹配的。
她应该是属于归属动机。
喜欢当课代表并不是权力动机,反而是归属动机,她只是想帮助同学、和同学互动,并不是想管住他们。
想考前三,也不全是成就动机,你可能只是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不是想要超过谁。
而喜欢和同学一起讨论作业,又再次证明了她是归属动机。
2)模拟场景(粗略划分)
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你得模拟出一个场景,而这个场景,必须是被测试的人所熟悉的,能感知的。
如果你问一个八十岁的大爷开车喜欢手动挡还是自动挡,这种问题毫无意义,大爷并没有开过车,甚至还不知道什么是手动挡。
那要怎样才能模拟出被测试的人熟悉的场景呢?
告诉大家一个小技巧,你可以询问对方有什么特长。
我问了她之后,小伙伴说自己炒菜特别厉害,那么接下来,我就着炒菜,结合三个动机,模拟出了一个场景。
小伙伴选择第三(合作炒菜),再次验证了我的想法,她是归属动机。
一般到这里就结束了,但如果你迫切想让自己三个动机分出一个强中弱,那我们接下来可以换个角度继续提问。
3)另一个角度提问(详细划分)
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再出一个题目,去对比归属动机和成就动机,分出第一和第二;也可以对比成就动机和权力动机,分出第二和第三。
第一个模拟场景中,小伙伴反馈选择合作炒菜其实很纠结,她也想让别人尝尝她做的菜。而且从她的自我反省中,我们也知道她是一个弱权力动机的人,那么我们将针对归属动机和成就动机,进行下一步提问。
当然你不能再提炒菜了,因为她已经纠结——要自己炒还是和同伴一起合作呢?
我们要换一个角度,但是前提还是她熟悉的场景。
于是我问她:会什么运动?
我们可以确定,她属于
归属动机>成就动机>权力动机
现在我们也可以返回去她的自我反省,用这个结果对照着给出解释。
结语
你现在的工作开心吗?为什么?
你是什么动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