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或许是因为看了《季春奶奶》的影片介绍,昨晚的梦中再一次出现了奶奶的身影。而枕巾,依旧有了泪的痕迹。这就是所谓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吧!如果我没有记错,自奶奶去世后,这是她第七次出现在我的梦里了。
“奶奶手里的蒲扇摇晃着炎夏/一道道岁月已爬满了脸颊/爷爷坐在榕树下言语/都浓于一杯茶”。一首《南方 南方》把我带回了孩提时的盛夏,我的身旁,已经没有了奶奶手里不知疲倦在摇晃的蒲扇,再也看不见她那铺满严厉和慈爱的脸颊。就像每一滴酿成的葡萄酒都变不回葡萄,我也回不到年少。
我的奶奶这一生有十个孙辈的孩子,男女各一半。我,是她唯一照看着长大的孙儿,而她几乎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在我的身上,以至于从小就被塑造成“胖墩”的模样。奶奶似乎平生最骄傲的就是这个孩儿,得了机会就要向人夸耀我的乖好,即使我没有什么出息。直到她的离世,我也并没有带给她小小的骄傲。
其实,奶奶在整个家庭中是位充满争议的人物,她的性格也一再被家人所诟病。在我看来,奶奶并不是一个很好相处的人,但她却占据着拥有绝对话语权的领导位置。在奶奶去世后,节假日我们各个小家庭也失去了聚集的意义,爷爷是极其喜欢清净的,极度自律的他并不乐意因为节假日的欢聚而打乱自己的生活习性。整个家也变得“分崩离析”了。
说句大逆不道的话吧,我一直都在怀疑爷爷和奶奶的结合,到底是幸或是不幸。
奶奶目不识丁,性格带着泼辣野蛮,而爷爷曾是南方大学的学生,温文尔雅;
奶奶是生产队长,干活雷厉风行,名声在外,而爷爷是县城粮食厂的唯一会计,干活慢条斯理,处变不惊;
奶奶喜欢讲排场,是那种“不希望你过得比我好”但又“见不得穷苦人受罪”的人,而爷爷是那种“无为而无不为”,从不管人闲事的主儿。
这俩人的结合,倒也安稳地过了婚后的前四十年。时至今日,我仍弄不明白为何爷爷奶奶的关系后来会变得如此之差。或许是因为性格的差异被慢慢放大了,或许是因为他俩的生活习性在老年阶段更矛盾了,或许是因为我,奶奶离家太久了,不愿意回老家了,想看着我再长大些,成家、立业、生娃。
总说“不是冤家不聚头”,爷爷和奶奶的这一场婚姻,充满了戏剧性。可遗憾的是,在奶奶去世的时候,爷爷并未“执子之手”陪在奶奶身旁。但我知道,爷爷是始终爱着奶奶的……
2
自从父辈分家后,爷爷或者奶奶其中一个便开始跟着我们家生活。而父亲正是因为接了爷爷的班才得以进城的,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老爸参加工作那年仅有17岁。因为父母都要上班,在我学会记事之前,都是奶奶照看我的,那时爷爷提前退休回老家了。
以至于奶奶老给我讲那些陈年旧事,什么“在你八九个月大的时候,让你在茶几上坐会,我去热个奶糊,没等我转身你就掉下来了,摔得哇哇大哭,头破血流”、“小时候你多听话啊,谁抱你都愿意,也不哭,咯咯直笑”、“九岁你才能完完整整吃下一个鸡腿,多不容易啊”……
现在想来,场面也颇为搞笑。奶奶啊,您会不会带小孩的呀?
后来妈妈跟我说,“那个茶几是瘸腿的,有一根支柱少了一截…”
“还好,住在后院的二傻没抱过你,二傻居然想把他妹妹放到井游泳…”
“不是你九岁才能吃下一个完整鸡腿,而是之前你一口烂牙,鸡腿都要撕成小块再吃…”
在我开始上幼儿园的时候,奶奶回老家了,这下换成爷爷照看我。父母依然在忙着生计,但庆幸的是,从那时起,他们便一直陪着我成长,让我身心健康,几乎没有吃过一天的苦。
在爷爷的照看的那几年,是我最怀念的时光。因为那时的我,也曾经帅过、也曾经瘦过、也曾经把发型梳成那背头的模样。哪像现在,“惨不忍睹、苦不堪言、痛不欲生…”,这也是我再也不愿翻起词典里形容模样的贬义词的原因……
因为爷爷一直崇尚“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放羊式的照看方式。我的童年其乐融融,和整栋楼的小朋友都能玩到一起,想干嘛就干嘛的那种,自由自在。顺便提一下,我五岁便开始在麻将台上糊了第一把牌,五岁、五岁、真的就是五岁!!!
这主要得益于爷爷的娱乐方式——“他打牌,我喝可乐”。看得久了,也就懵懵懂懂地“懂了”。还记得那天爷爷说“坐着别动,我去趟洗手间”。要知道,玩过麻将的人都能体会到, “圈中上厕所”是一件多么令人抓狂的事啊!
“我来替爷爷一会吧,接着玩。”
“你这小孩懂啥,喝瓶汽水都能把吸管塞住的…”
“试试呗,别断了咱们的瘾啊!”
“难道还怕这小屁孩不成?”
摸第二张牌的时候,那小心脏可受不了,又喊又跳的,还没麻将台高的人儿,居然糊了!
爷爷听了喊叫刚好出来,裤头都没扎好,上来就是一个耳光,啪!
那幕场景我记忆犹新。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做人要低调懂不?然后,就再也没有然后了。我失去了成为赌神的大好机会。
3
告别了“无为而治”的爷爷,我进入到小学时代,而奶奶也重新回到了身边。从奶奶回来的那一天起,便没有了以前的自由,我只能趴在窗台看着别的小朋友玩。虽说自由少了,但我的性格却被圈养地温顺起来,还有,我也从此过上了“好日子”。
看着那时跟藤条般瘦削的我,奶奶心疼得不得了,对父母和爷爷的照看方式给予了严厉的批评,开始进入到奶奶的“贞观之治”时代,她誓要把这些年他们对我的“缺失爱护”一次补足。
那还有什么可说的,就剩一个字了——吃!
“家里不是有零食么?吃。吃完了去买!接着吃。”
“渴了喝水不?”我奶奶那时最反感的就听到这句话,“不是有可乐汽水牛奶椰汁么?喝什么水啊!”
“奶奶,我吃不下了!”接着的一句更熟悉,“这才哪到哪啊?你不吃多点怎么茁壮成长啊!怎么成为毛主席口中祖国的花朵啊……”
现在是后悔都来不及了!这胖子虽说不是“一口吃成的”,但你知道罗马城是一天天砌成的吧,这坚固不催啊!现在想瘦下来,看来我得先问问建罗马城的人,你这得从何拆起啊!
什么叫“万般宠爱于一身,兄弟姐妹无颜色”,这就是真实的写照。以至于堂姐堂哥堂弟堂妹们一提起奶奶,便开始异口同声地大倒苦水,说我不是分薄了奶奶对他们的爱,而是奶奶压根就没考虑分给他们!
一个人如果给另一个人那么广阔又气势汹汹的爱,不仅会对另一个人的一生产生巨大的影响,也会给其他人带来那么广阔又气势汹汹的“妒忌”。
有多少人的奶奶至死仍把孙儿一直当作当年的小宝贝,可孙儿长大后,对奶奶却无可避免地愈来愈疏远。这是究竟是什么变了?
是啊,摇晃着蒲扇的您,趴在您双膝上听歌谣的我,还有那棵乘凉的大树,那块断裂的大石板……这一切,都不在了。
4
在陪伴我成长的时光里,奶奶从来未曾打骂过我,就连发脾气也都只向着我的父母。在之前的文章里我曾经写到,在我们家所有的“婆媳大战”中,奶奶始终保持全胜,而且每一场大胜都是“碾压”式的。带着这样的脾性,逐渐地,她开始变得“不可理喻”,也变得“不被他人亲近”。但她对我,爱护有加,始终如一。
我念高中时开始住校,周末才能回一次家,奶奶总希望我在家待的时间长一些,多吃点好吃的。记得有一次,妈妈的娘家人来家里作客,妈妈便想把养的鸡杀了用来做菜。不想奶奶一口回绝了,说要把鸡留到周末,等我回来再吃!还说了一些难听的话。尴尬而难堪的场面让我妈下不来台,泪如雨下,而客人也知趣地离开。
没有受过教育的奶奶或许不懂得什么是人情世故,不懂得什么是为人处世之道,也不懂得去照顾妈妈的感受。但在她心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我”!在她眼中,这些食物就是满满当当的爱意,如果你不去接受,她还会生气呢!是啊,这也是她表达关心的最好体现了——实实在在,又能填饱肚子。
可以说,我妈妈在奶奶面前没有少流眼泪,受的委屈也不少。但奶奶是非常感激我妈妈的,因为妈妈善良、孝顺,有着很好的脾气。奶奶生病后的那些日子,一直都是妈妈陪伴在身边,擦身、伺候大小便、按摩……而这些时日,我都不在身边。
后来我到了外地上大学,能回家的次数就更少了!但每周至少我都会打一通电话回家,跟父母、跟奶奶说几句话,也跟家里人说说自己的情况。时至今日,我仍保持着这个习惯。现在对于我的学生,我也是这样去嘱咐的。
每次通话,奶奶不会说别的,每次都是那一句,“你在外面要好好照顾自己,要多吃点有营养的东西,奶奶在家里挺好的,放心。”而我每次都是以一种敷衍式来回答,“好的,知道了!”现在才会懂得,奶奶的那句话饱含着沉重的爱意,而自己的回答竟如此廉价!
后知后觉,就是成长的代价吧。
5
在我大学快要毕业的那年,奶奶的身体状况开始急剧变化,愈来愈差。之前每个假期见到奶奶,虽然她没有停过一天的药,但精神矍铄,我根本就没有考虑到情况会差到哪里!而正式因为我的不在乎,让我付出的情感代价也是不可挽回的。
奶奶病重的那段时间,我刚毕业离校,毅然地选择放弃了家乡的公务员,留在了大城市。那时候,我并不知道奶奶的病情多么严重,家人的刻意隐瞒让我在后来知道真相时大发雷霆,却也无地自容。我当然知道,这一切都是为了不耽误我的前程,想让我在刚踏入社会时安心工作,想必奶奶也是这样的意思吧!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那种撕心裂肺,我却不愿再偿。
奶奶去世的那一天,刺骨的寒风深入骨髓,守灵的夜晚,我们燃起了火堆。
那一天,冬至。
我是什么时候赶回家的呢?冬至的前一天。记得那天我还很嘚瑟地回母校参加了百年庆典。
当我赶到奶奶的病床前,她已经认不出我是谁了!在此之前,我一直以为奶奶会好起来的,奶奶的情况没有那么严重,奶奶还会陪在我们身边。其实,病魔真的不会给我们留那么多“以为”的空间,死神也是想来就来,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
下午的时候,奶奶还能坐起来吃点东西,还认了一圈的家里人,但情况仍旧很差,神情非常痛苦。但我们一家人都在。
厅里的摇摆钟敲响了十二点的鸣报,刚从医院回家的我们便想,过了十二点了,入冬了,奶奶一定能挺得过这个冬天!
凌晨一点十分左右,奶奶睁开眼对爸爸、叔叔们说,儿啊,我不想死在外面,我想回家,好吗……
后来经过和医生商量,家人们决定遵循奶奶的意思,拔了呼吸机,星夜回家。其实,那时奶奶已经知道了回天乏术,而医生,也在医学上做了最后的努力。
回到家后不久,奶奶便离开了人世。因为家里车少人多,我和堂哥,在奋力奔跑了十余里地后,最终未能见到奶奶闭眼的瞬间。进屋时,已是哭声震天。
泪水强忍到了第二天,舅爷爷带着奶奶的娘家人前来吊唁时,我扑在姑姑的怀中嚎啕大哭,泪流满面。
跪在奶奶身旁,这一次,没有了蒲扇、没有了歌谣、没有了奶奶。
奶奶,对不起。
6
爷爷刚刚过完了八十九大寿,那时学校并没有放假,我也没有请假回家。电话那头的爷爷,声音开始颤抖,听力也大不如前了。
放假后我立马回了趟老家,爷爷现住在小叔那里,由婶婶照顾,虽然也会与家人怄气,但他的“无为”却也省了不少事。年近九旬的爷爷,会经常头晕,行动也不方便,也没有了往常的胃口,酒就喝得更少了。要知道,八十岁之前他还是每顿饭半斤的酒啊,真海量!
奶奶去世后,爷爷更不爱说话了,之前还会去隔壁打打麻将,溜溜弯。现在除了在家听听收音机、看看电视,剩下的时间都留给休息了!
这次回家,我带着哀求的口吻对爷爷说,“如果您有什么不舒服,一定要告诉我们,想我了就给我挂电话,不要怕麻烦,好吗?”
爷爷说,“都一把年纪了,毛病总会有的,就跟机器一样,用了快九十年,也差不多了!不要担心。”爷爷的乐观反而让我感到了深深的不安。
其实,说出“生老病死”这四个字,就是人生最无力的一次呐喊,苍白而惨淡。
毛姆说,生命的尽头,就像人在黄昏时分读书,读啊读,没有察觉到光线渐暗;直到他停下来休息,才猛然发现白天已经过去,天已经很暗;再低头看书却什么都看不清了,书页已不再有意义。
我离开的时候,爷爷躺在太师椅上,静静地冥想着,或许,是在怀念打麻将的那段快乐时光吧!
7
如果可以
请爱我少一点
因为我害怕结束
少一点我也十分满足
爱我久一点
会更好的
我只要一点就足够
......
(改一下,诺顿的诗)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