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流浪的地球》
观看《流浪地球》,和大家一样,我享受到了科幻片的视觉奇观,我也沁润于情节的跌宕起伏,但最为打动我的却是刘培强化为火焰的情怀和壮举。这种生死成全没有任何豪言壮语,化为灰烬却成了天上最亮的一颗星。这种义举是对政治的热血敲击,当联合政府权衡利弊的时候,刘培强以一己之力呈现了人情的力量和宝贵。政治总会以利益为前提进行某种最大公约数的选择,而刘培强却告诉我们,对万物的悲悯才是所有选择的最高标准。
当灾难来临,不少人想到的是夺命而逃,但郭帆却非要带着地球一起远走。由此我可以猜想,在郭帆的内心,一定有至柔至善的种子。没有人类的文明不是真正的文明,没有地球的人类也不是真正的人类。当家乡荒凉或毁灭地抛弃,即使有了远方的辉煌又何尝不是人生的悲怆?地球是人类之根,他乡移植出了大片的绿荫也不会有故乡泥土的芬芳。沙拉蔬菜再好吃,也比不了醋溜土豆带给你我的温暖和依赖。
相信郭帆对哲学理论未必有深厚的思考,但是,他的电影无疑具有史诗般的的哲学意义。思考的价值不一定要用专著或论文体现,讲台上的哲学不见得就比田野里的牛粪更有分量。在我的心里,《流浪地球》就是关乎生命和使命,存在和未来等问题的哲学教材!郭帆,一个八零后的年轻人,用电影的方式和年轻人的视角告诉大众,哲学原来具有活色生香的催情的魅力,也可以用一种大家亲近的形式来呈现。
不仅至柔至善,郭帆的内心应该还有至刚至强。迟早有一天,贝加尔湖可以钓鱼,这样坚定的意志和诗情画意的决心让我看到一个身影矗立在高山之巅,面对茫茫黄沙戈壁,恣意展望着塞北变江南的旖旎。人类的浪漫不计其数,但唯有此等浪漫将私家庭院注入进了历史的浩浩荡荡。在励志大师到处游走宣讲的今天,郭帆,这个来自山东小城济宁的小人物却教育大家:真正的励志不是殿堂里指点喧嚣,而是原野里的一声吼。干涸河床里的鹅卵石对青山绿水才有最为朴实和最为痴情的守候。
当然疑惑郭帆为什么把末日的景象表现得如此逼真。雪花肆虐中,人类伟大的建筑成了冰冻里的一条死鱼,繁华的城市到处是恐怖的提醒。有人说郭帆无非是借鉴了好莱坞的手法,但是,对灾难的模仿远没有对喜悦的效仿那么简单。你可以皱起眉头,但做不到眉锁春秋,深刻不可复制,郭帆的意识应该具有与生俱来的禀赋。从山东到海南,从杭州到帝都,像觅食的鸟儿一样飞,有脚也很少停留,这样的经历想必在笑的时候也有血在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