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前半年,四下结束时,我曾送给自己四个字:向下扎根。2020年伊始,五上结束了,我仍想送给自己四个字:仰望星空。
《仰望星空》这首诗,伴随了我的整个高中年代,我将它小心摘录在一个精美笔记本的扉页上,不知在多少个挑灯苦读的深夜,多少个痛苦不堪的清晨,多少个万念俱灰的时刻,每每吟哦起它,都会让我为之一振奋,豪情满怀,这首诗曾无数次点燃了我黑暗生命的璀璨星空……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辽阔而深邃;
它那无穷的真理,
让我苦苦地求索追随。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庄严而圣洁;
那凛然的正义,
让我充满热爱、感到敬畏。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自由而宁静;
那博大的胸怀,
让我的心灵栖息依偎。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壮丽而光辉;
那永恒的炽热,让我的心中 燃起希望的烈焰、响起春雷。
不知有多久,我已逐渐淡忘了这首诗。
不知有多久,我早已慢慢忘了仰望星空。
我曾以为,教育的过程犹如种地,教室是一块田,我们只需要脚踏实地,按部就班,耕作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然而,我不曾体味到教育的过程其实就是仰望星空的过程,就是追求真理、伸张正义、邂逅美好、学会善良的过程,就是一场让我们的心灵得以自由、宁静的修行。
悲哀的是,在教育这片沃土上,我种了四年地,当了四年的农民,目之所及,竟是纷繁复杂的纠纷以及鸡毛蒜皮的小事。付之了十分的辛苦,收之了五分的成果。
幸运的是,这学期的我终于开启了仰望星空的旅程,幸之又幸的是,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仰望星空。
教学设计———仰望课程的星空
审视过去的四年,我们是安逸而幸福的,有着学校引进的丰富的教学资源,一切都是现成的便饭,一贯奉行“拿来主义”式教学,将前辈们开发的课程,一股脑儿消化吸收再返哺给嗷嗷待哺的学生,这给初入职的我们的确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但却也一点点地蚕食、弱化着我们基本的教学设计能力。
教育、教学的本身就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设计活动,虽说教无定法,但教师上课前必须做好充分的设计和准备,才足够应对课堂和学生。五上恰逢教材改革,我们要遭遇全新的教材、全新的思想,这就意味着要颠覆以往的陈旧模式和思维,要创新,要创造,要在前无古人的基础上设计出自己的课程。难吗?难!难吗?也不难!
暑假开始,聂校长就身先士卒,带着我们开始了新的课程设计模式的探索,从国外教育家推崇的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到国内特级教师提倡的阶梯式、板块式教学设计的学习,再加以融合,形成了富有新港特色的“以目标为导向,以问题串设计为基础”的教学设计模式。
这个模式从诞生到成型,历经了不知多少次的否定和重塑,整个过程的艰辛,相信每位老师都深有体味,而我,作为五语组的带头人更是一次次地历经涅槃继而重生,一次次地由死去再活来,在死去和活来之间刷新着自己对课程的认知。而我,也从开始的一个课程设计小白,从拿到一个课不知如何下手成长到可以迅速形成一个思路,一个模式。
犹记得,第一次设计《白鹭》这课时,因为是新课文,又没有教参,因此我们只好依据文体,依据课本前的一句单元核心语文要素去猜测目标,并且从发生学的角度去研究作者郭沫若为何要描写这样一个平凡而常见的白鹭,要把白鹭比成一首精巧的诗,白鹭和诗之间有何联系?经过反复的讨论,大量关于白鹭资料和作者资料的查阅,最后确定了本课的核心目标和主问题。这节课设计完后,我们才拿到了教学参考书,经过对比,我们惊奇地发现,我们的设计竟然比教参还要更深刻一些,虽说目标有所拔高,但是孩子们跳一跳能够到的果子,这样的果子吃起来或许更甜一些吧!
整个一个学期,老师们的心里、眼里、耳朵里充斥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教学设计。我们的公开课是围绕教学设计展开的,大教研是分享和交流教学设计的。在一次次地观摩和学习中,我们愈发感觉到了教学设计的重要和不易。
11月份的大教研,我们组要展示和分享的课例是《鸟的天堂》和《四季之美》,《鸟的天堂》虽说是一篇经典的课文,但是放在本册的落点和之前有所不同,我们绞尽脑汁想着如何设计问题时,聂校长却说不着急,他带着我们仔仔细细、一字一句地做了解读,指导我们查阅大榕树的资料、查阅作者巴金的资料,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当查到一株榕树的覆盖面积竟然可达学校的两个操场,这株榕树的寿命已有五百年,而榕树的最高寿命可达三千年。课本上那些“真是一棵大树”、“榕树正值茂盛的时期”,这些往往容易被我们忽视的、一带而过的字眼竟然有了新的生命力,仿佛它们已在这课本中沉睡了百年,如今终于被我们“擦亮”,如同一颗颗蒙尘的星被重新擦亮而熠熠生辉,而同时被擦亮的还有我们的那颗自以为是、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固步自封的心。
一天,聂校长突然叫我和赞去办公室,我们一进办公室,他就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般兴奋地告诉我们他又有了新的发现,他先问我们作者在描写鸟的天堂的鸟儿们时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我们异口同声答:“动态描写”。他又问我们:“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接着,又是一番咬文嚼字:“起初、接着、然后、最后”,借助表格,我们梳理出了这一段鸟儿们的一系列动态变化,聂校长就是这样,从不放过课本中的任何一个词,每个词经过他的解读就会诞生新的意义,他总是告诉我们要慢下来,沉入到每个词里,每个句子中去,实在不会解读,就一句话一句话的解读,要慢一点,而这段描写鸟儿们的句子经过他这样的庖丁解牛般的解读,竟然如一场森林音乐会般的热闹。
大教研分享完这个课例时,有些老师觉得一些词是过度解读,而当我怀着将信将疑的态度拿着我们设计好的课去班里实际操作,孩子们说老师我觉得这段描写就像是在描写一场音乐会时,我彻底相信我们的课程设计了,孩子们的思维高度或许如星空,永远是我们无法准确用尺子可以衡量和测量的。
擦亮每一个课程,犹如擦亮宇宙中的每颗星,在擦亮星空的过程中我也学会了仰望星空,而在这段旅途中,给予我们帮助和支持最多的就是聂校长了,他就是那个引领我们“仰望星空”、追求真理的引路人,也是我们心中的“巨人”,正是站在了他的肩膀上,我们才看到了更多美丽的风景,也知道了有哪些风景我们未曾看到,哪些风景需要我们探索才能看到。
邂逅伟大人物——仰望历史的星空
在浩瀚的历史星河里,有的星早已陨落,有的星在冉冉升起,而有的星穿过时空的隧道划过了一道美丽的弧线,从此,刻下了不朽的神话。
陶潜如此,杜甫如此。
东晋时期的陶潜是灰暗的,身为名将之后,顶着父辈的光环,本想光宗耀祖,奈何心系柴桑,学成游历,辗转漂泊,阅尽人间疾苦,尝遍世态炎凉,屡仕屡辞,陶潜在继承父辈夙愿、为生民谋益和追求内心的安然宁静中一次次艰难地选择着,纠结着,痛苦着。然而,家道的日益中落,爱妻的离世,官场的乌烟瘴气,终于逼走了他,也成全了他。
从前的我,不解陶潜,觉得他逃避,觉得他消极。然而,遇见陶渊明课程,走进他的生命,愈发理解了他的选择,他不是逃避,他是何等的坚毅,在世风日下的东晋,他如一株孤傲的菊,在萧瑟的秋风中,傲然独立,任尔摧残,他独坚守着内心的悠然和恬淡,喝自己的酒,赏自己的花,种自己的田,吟自己的诗。他或许是别人眼中的异类,在东晋的那片天空黯淡无光,却努力着穿越几千年的岁月,将这束光,投射到了我们的心里。这光,是隐逸的光,也是灿烂的光。
唐朝诗人中,吾最爱李白,总觉得杜甫太过沉重,然而,走进杜甫课程才知杜甫的伟大,杜甫的坚守,杜甫的执着,他天资聪颖,七岁能赋诗,十七岁写下了脍炙人口、豪情壮志的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他胸怀大志,一生坚守着一个信念:“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然而,他的人生却因一场骗局,一次灾难,一桩人祸从此注定了满是悲哀。这悲哀是生活困顿、穷困潦倒,日日残羹冷炙的悲哀,是怀才不遇,遇人不淑,壮志难酬的悲哀。但凡他没有那么执拗,或许,生活得还可以更好一些,然而,就是这份执拗让他在自己的茅屋被秋风吹破时还想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正是这份执拗,这份信仰,让他如一只孤独的沙鸥,径直飞向蓝天,化作一颗孤独的星,历经千年的洗礼,再一次照亮了我们的心。
陶渊明课程和杜甫课程给我的冲击和感受是巨大的,是充盈的,是丰富的。那段日子,为了让课程更好地走进学生的心里,我们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每一首诗的背景,每一首诗背后诗人的遭遇我们都必须十分通晓。为此,我在微信读书上,下载了《陶渊明传》、《杜甫传》提前了解了他们的故事,但奈何课程跳跃的幅度稍微有些大,看书的速度跟不上课程的进度,我又连续收看了百家讲坛“康震教授讲杜甫”的一系列讲座,完后,再把杜甫的故事讲给孩子听。
然而,这个课程实施的程度不够深却是我最大的遗憾,如果,可以再来一次,我一定会带着孩子好好穿越杜甫的每一次遭遇和每一个故事,这个课程可以再走慢一些,再走细一些,让孩子们真正的走进杜甫的生命,用伟大人物的人格影响孩子们的生命。
不过,终归还是站在了陶潜和杜甫两位伟大人物的肩膀上,仰望了历史的星空,文学的星空,诗歌的星空,亦或是生命的星空。足矣!
唤醒学生心灵——仰望生命的星空
说到底,教育终究是对学生的教育,学生才是教育的主角。因此,学生的学习状态、生命状态最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前几天,看了一个教育报道:决定学生学习效果最大的因素就是“热情”。的确如此,有多少孩子对自己的生命是毫无感觉的,有多少孩子的心态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而孩子对自己缺乏热情,缺乏主体生命意识,一个很大原因就是我们对孩子缺乏一个准确而系统的评价,让他不知道自己长处在哪里,哪里需要改进。我们很需要一个专业的、系统的评价系统,帮助孩子认识自己完善自己。
为此,学校引进了“校宝在线”评价系统,开发了一系列系统的学生评价策略,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善假于物也”,好的资源就得学会利用,因此,我借用这个平台充分调动起了小组之间的积极性,每周在班级学生委员会的组织下召开一次民主评议会。由各个委员出面对本周的工作做一全面的评价,再由小组进行汇报总结,最后,评出一周优秀的小组、进步最大的小组予以表彰。优秀小组分享管理经验,有问题的小组内部进行反思总结。通过及时的反馈和评价,一些不太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就在每周一次细致入微的反馈中得到了改善。
除了完善的评价系统,多姿多彩的活动也是我们集体活力的源泉。比如:这学期的室外团建活动,通过一些竞赛游戏既让孩子得到了放松,也增强了小组内的合作精神和凝聚力。元旦晚会,孩子们早早就绘制好了宣传海报,并自发准备节目表演,活动现场的装饰以及ppt的制作都是由孩子们自己完成。他们每个人都犹如一颗闪闪发光的星星,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拔节般的成长和闪烁着的异彩。
抬头仰望,星空是如此的美丽。抬头仰望,星空是如此的耀眼。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说:“一个民族只有有那些关注天空的人,这个民族才有希望。如果一个民族只是关心眼下脚下的事情,这个民族是没有未来的。”这个知识时代,仰望星空也许不再是航天人的梦想,我们的教育或许也应该多有些抬头仰望,多有些抬头仰望,眼界就会放宽,会不断带着孩子探求到知识的本质,多有些抬头仰望,心境也会打开,不拘泥于琐碎无聊的纷争和杂事。
2019年,我曾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仰望星空,2020年,新的年代的开启,许下最真的心愿:希望可以继续成为一个“擦星人”,擦亮更多的课程,擦亮更多的生命。希望,可以继续做一个“仰望者”保持那颗热爱星空的心,去探寻更多教育的真谛。
仰望星空,心并不远,梦并不远,只要我们踮起脚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