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两个爱好,听音乐和阅读,从小到大,从来不曾变过,音乐带给我心灵的释放,而阅读带给我领悟百味的人生,看过的书不计其数,涉猎甚广,也贯穿中西文化,一直认为自己文笔还可以,从学生时代到成人,时不时的会记日记,从来不曾感觉哪儿不对,直至新媒体时代的来临。
当微信公众号兴起,当一个又一个写作营如雨后的春笋冒出,突然发现,写文章不再是作家的专利,在公众媒介在发布文章也不再是困难重重的事,文章写的好,可能一天之间就会有几十万人阅读,看到众多的大伽宣称自己是从小白开始走上写作之路,我也怦然心动了。
我也去报了写作营,我也每天坚持听课,记笔记,打卡,完成作业,一个月的课程结束了,我看到有的同学在头条过了原创,拿了青云,实现了写作变现的终极目标,而我自己,只是了解了行业的运营模式,下载了好用的写作工具,及结识了一些优秀的同学,对于写作,我还是原来的我,依然白的发亮。
我也曾思索过我遇到的问题:
无法从生活或工作中捕捉到写作主题,不知到底写什么?
好不容易确定主题,却不知如何写出深刻苦的内容,也就是没有思考的深度
以前记日记,思维都是信马行缰,想到写到哪,现在写文章对于搭建逻辑框架,还很生疏。
这些想法让我身陷囹圄,总是无法摆脱,我又渴望改变,九月份时我加入了一个读书会,读书会要求是二周看一本书,每周写一篇不少于五百字的读后感,书籍以文学类作品为主,于是我总算在迷雾中找到一个方向,先从写读后感开始锻炼吧,初始写也一样是自嗨式写作,甚至有时无话可说,东拼西凑,几个月后,差不多写了十几篇读后感了,这期间也学会了用思维导图,也有去拆解优秀的文章,然后之后的读后感就开始有意识的先用思维导图搭出框架,找相关素材,这样练习了二篇后,我终于找到一点点写作的感觉了。
正是通过写读后感,我发现,我无需再去为寻找什么主题而苦恼,你所看的书已经帮你将主题的范围缩小了很多,你只需从书中提炼出你所要的观点,然后去进行或抒发,或议论。在确定了这个大方向后,我在听书的过程中,发现原来还有一种写作叫写听书稿或拆书稿,我一下子对这个写作方向发生了浓厚的兴趣。经过分析后,我至少有以下几个优势:
1:阅读速度快
可能是从小开始看书,看的小说特别多,那些跳读和精读的流程,自然而然的就熟悉了,我的阅读速度不需要去刻意练习,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一本书的阅读。
2:理解能力强
在看书的这些年里,我发现理解能力确实和阅读量是息息相关的,当你看的书越来越多,你的理解能力自然就上去了,但是有一个前提,你阅读的书的质量也要逐步上升才行,如果总是看很浅显的书,理解力达不到一个高度。
我之所以有这样的感悟,是基于前段时间看了一本文学书籍《城南旧事》,和一本工具书《金字塔原理》,当我和小伙伴无意中提到这二本书时,有几个同学表示前者那本文学类的看不太懂,不知在讲什么,后面那本书,看不进去,太枯燥了,我当时还挺诧异的,我感觉还好啊,无非是趣味性没那么强,阅读体验一般,但正是这二次其它人的反馈,让我意识到,我阅读的理解力相对还可以。
3:有一定的概括能力
在读书会写读后感的日子,有遇到过共读一些散文类书籍,比如龙应台的《目送》,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林清玄的散文等, 这种文体写读后感不知从何写起,于是我开始做读书笔记,每看完一个章节,会去总结它的中心大意,这种学习习惯就此保留下去,在后面读大部头的《巴黎圣母院》这个学习方法对于抓住文章的脉络有极大的好处。
以上是我在阅读中的优势所在,但是想完成一部优秀的听书稿,将写作小白的我,转变成真正的写作者,我还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正是基于此,在看到弘丹老师的全年阅读写作营中有一些都是我极感兴趣的课程,我毅然报名参加了2020年全年阅读写作营,我希望通过这个机会,能有以下的收获:
1:通过一个优秀的平台,结识一群优秀的同行者,大家互帮互助,共同前行。
2:通过每天打卡,坚持阅读-输入,思考-创造,写作-输出,将一本书看正的看懂,看透,将书中的精华转变为自己的东西。
3:学会如何写听书稿,拆书稿,文案稿,好比游戏通关,能从第一级开始,一直通关打怪。
4:做到写作的终级目标,变现,2020年于我来说,是真正觉醒的一年,希望通过努力,坚持,用成长型的思维去应对工作和生活,修炼内心,成为更好的自已。
以上便是我参加30天听书稿写作训练营的原因,写作是通的,好比烧菜的大厨,当你娴熟于家常菜烧法,其它的菜,只需听人家讲讲,或是自己网上搜搜,看看步骤自然就会了,而我现在需要做的是,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的厨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