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飞逝,眨眼间,爷爷已经逝世一周年。今天就是爷爷一周年的纪念日,早上跟随爸妈一起回老家参加纪念仪式,路上爷爷生前的样子一一浮现在眼前……
爷爷生前对我非常疼爱,街道上有新开的新饭店他总会第一时间带我去品尝,冬天我的手凉,爷爷就把我的手踹到他手里直到暖热为止。爷爷走的时候很匆忙,让我们每个人猝不及防。阴阳两相隔,永世再无期,只有在梦里与爷爷相遇。
2020年我们度过了一个很艰难的一年,由于疫情的影响,很多家庭失去至亲,要面临生离死别。中国传统教育很忌讳“死亡”这个词,中国家庭更缺乏死亡教育,年幼的时候我们失去亲人,不知道怎么面对,而且非常痛苦。
死亡一直以来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生老病死,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据统计,每年约有5000万人死亡,换算下来,每1秒钟就会有1.8个人死亡。也就是说,当你看完上面这句话后,已经有十几个人离开了这个世界。
死亡,每一天都在真真切切的发生,中国的“死亡教育”几乎处于空白期。中国的家长不会主动去跟孩子谈论死亡的。除非,不得不面对。在亲人离世时,因为不知道如何给幼儿解释“死亡”,家长索性通过善意的谎言,去欺骗孩子,甚至,美化死亡。很多家长认为,孩子那么小,不懂什么是“死亡”,什么是“生命”。
在“死亡”这件事上,孩子获得不了最真实的答案。逃避死亡的话题会发生孩子自杀事件,据统计说中国每年至少25万人是死于自杀,这当中有大部分比例是青少年,他们因为学业压力,感情受挫呀,就用自杀来解脱。这个跟从小缺乏死亡教育有很大关系的。如果生命的离去代表着失去,那世间还有什么是永恒的?什么才是正确的生死观?我们究竟要怎么面对死亡?
死亡指丧失生命,生命终止,停止生存。而死亡最直白的解释是: 一切生命特征的丧失且永久性的终止,而最终变成无生命特征的物体,且不具备逆转性。
很多国家,死亡教育从幼儿园起开始普遍实施。有些学校不仅作为一门单独课程来上,还渗透到生物课、科学课、社会课等各个学科。美国是死亡教育的发源地。从1976年开始,已经有1500多所中小学生实施死亡教育课程。
死亡教育课程都上什么内容呢?有接受过专门训练的殡葬行业从业人员或护士和孩子们讨论,人在死时会发生什么事。这个过程中,还伴有表演形式,体验突然成孤儿的凄凉感。他们会去到癌症患者宁养院,目送着临终者离开人世。一切的生物都是他们探讨死亡的范围。从叶子春夏秋冬的变化,我们可以告诉孩子们所有的生命都有消亡的一天,这个跟花开花落一样的自然规律,死亡是自然也是必然发生的,不必害怕,从而我们要更加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应当和绿叶般为自己曾经是生命的一部分感到骄傲。
2009年的时候我在河南大学校园内的led显示屏上看了部日本电影《入殓师》,当时我18岁,我第一次听说这种职业非常好奇,清楚的记得那场电影我是站着看完的。影片以一名入殓师新手的视角,去观察各种各样的死亡,凝视围绕在逝世着周围的充满爱意的人们。电影中所传达的精神内核,对生死的探讨,对生活工作,对人生激励感动了我。从那场电影中我知道死亡其实是生命的回照,是生的反面,也是生的补充。
向死而生的意义是,当你无限接近死亡,才能够深切体会生的意义。如果我们能向死而生,承认并且直面死亡,我就能摆脱对死亡的焦虑和生活的琐碎。只有这样,我才能自由地做自己。”
韩国在2015年的时候兴起了“临终体验馆”,大概流程是先拍遗照,然后在不同的空间里写遗书,然后有个关于死亡的讲座,听完讲座后找到自己的遗像走一个阴间楼梯,然后穿着寿衣躺在棺木里。据参加者说,在写遗书时没有人不落泪的,很多人到临终才醒悟,无限的遗憾。
在抖音上我刷到国上海有一家死亡体验馆,据说在那里可以非常真实的死亡以及重生,收到不少人的欢迎和青眯,体验价位高之为24000。
很多人对于生命是无知的,如果我们这一代能够理解向死而生,我们可以让下一代更正确的认识生命的过程。在亲人离世的时候不至于在悲痛中难以走出来,在面对生活烦恼和人生挫折的时候我们不至于没有勇气,我们可以更从容的过好自己的这一生。如果对你启迪的话,分享给你爱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