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不止一次地在心里想,如果有一天,我终将离开这里,我会想念什么?
我一定会想念青岛蔚蓝的天空和辽阔的大海,想念在这个美丽的城市里那些陪我走过的人儿,那些动人的故事。如果我在梦中又回到了这里,那场景一定是校园里的春夏秋冬,那个等我的人一定是办公室里的她。
第一次见沈老师是2012年,我已记不清第一次相见的模样了,那时的我也不曾想到这个端庄知性的老师将陪我走过6年青春岁月,成为我青春里最重要的老师。
如爱尔兰诗人和散文家叶芝所言:“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她如同人间四月天,点亮了我生命里的层层云烟,于我,沈老师是青春里的良师,更是一生的益友。
一、因材施教,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
沈老师是我硕士研究生的导师,也是我本科的班主任老师。从大一开始,为了熟悉班里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她按照学号每周都约2名同学一起去教工餐厅吃饭。起初,轮到我们去吃饭的时候都很害怕,不知道该跟老师聊什么。但是跟老师聊过之后,班里31名同学都排着队等下一次。
一个学期下来,沈老师不仅对班里每一个同学的基本情况了如指掌,而且非常清楚我们每个人身上的不同点,她知道A是个有新闻理想的女生,B是个踏实肯干的孩子,C一直想创业,D对明清的小说很感兴趣。每每与沈老师聊天,总是惊讶于她如此清楚同学们不同的兴趣和方向,更惊叹于她对于不同发展要求的学生所给予的不同指导,这一点在我读研之后体会得更加深刻。
作为一名古代文学的硕士研究生,研一上半学期我对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并不是很清楚,看到有的同学已经有了明确的研究大纲,我很焦虑地去办公室找老师,直言自己的困惑和顾虑。沈老师认真地听完之后,问我目前正在看什么书。正好我暑假在家看了朱光潜的《谈美》,觉得收获很多,就跟老师交流了这本书的心得。
“不要一上来就着急定题目,真正的研究需要很宽的知识储备。我们的硕士点是古代文学,但并不意味着我们仅仅局限在古代文学的范畴里。既然你喜欢美学,就可以按照这个思路继续去读书,从大美学的范畴去领悟中国古典美学的大美…….”老师很认真地跟我说着,并给我列举了李泽厚先生的《美学四讲》、《美的历程》、《华夏美学》三本书。
我认真地读着老师推荐的书目,一边读书,一边做笔记,李泽厚先生的三本美学著作深深地震撼了我。研一上学期,我每天晚上都沉浸在李泽厚先生博大深厚的美学思想里,同时被他严谨的治学态度所折服。
我常想,如果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沈老师便是帮助我发现兴趣的导师!在沈老师的指点下,我虽然没有显著的学术成果,但是我从这些优秀的学术大家身上明晰了什么才是学问,并对专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沈老师对我如此,对其他学生亦是如此。她总是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质针对性地指导,采用个性化的培养方案,既尊重了学生兴趣,又兼顾了教学目的。她就像叶芝说的那样,“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沈老师的因材施教让不同的火苗慢慢壮大,闪烁着自己的生命之花。
二、润物无声,做好每一项简单的工作
“多读书,书中自有黄金屋。”这是沈老师最常说的话。她的办公室更是堆满了书,满满的四个大柜子全是厚厚的书,桌子上、沙发上、地板上,所见之处全是书。
有一次我在查文献,看到了亚里斯多德的一句话“灵魂乃天赐,圣洁不动情”,不知该如何理解,便在QQ上问沈老师。次日上课,她给我带了一本亚里斯多德的《灵魂论及其他》,让我看完去找她。我以为这一个小小的句子,老师可能随便说两句就把我打发了,却不料她如此认真。我也只好硬着头皮去翻亚里斯多德的原著。
事后,老师跟我说:“这样的问题,以后都可以回到原著,从原著里找答案是最好的捷径。”
其实,老师说的“捷径”一点都不便捷,为了一句短短的话,重新啃一本难懂的著作在我看来实在是“笨拙”的做法。但是正是这种“笨拙”,让我又一次理解了什么是学问的严谨,我们该如何治学。
还有一次上课,我远远地就看见老师扛了一个大大的三脚架往教室走,心中大为不解。到教室后才知道,沈老师为了让我们学会如何在答辩中阐述论文的核心思想,她特意从传媒实验室借来设备,一一地为我们每个人都录下我们答辩的场景。课后她孜孜不倦地为我们分析论文以及答辩的不足之处,并把视频发给我们。
当我在电脑上反复地看着自己答辩时的一言一行,我才真的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很多毛病自己在讲台上是察觉不出来的。老师用这样的方式让我们从当事人的角度转换为旁观者,从参与者的身份里抽出身来,客观地分析自己的优劣。这才是她真正的目的。
沈老师把每一件可以原本可以“省心”的事情复杂化,把每一个小事都做得极其认真,她的严谨和专注于无形之中影响着我们每一个同学。杜甫的那句“润物细无声”是我们对沈老师教育方式的深切感悟。
三、亦师亦友,关注每个阶段的成长
在我们心里,沈老师是导师,更是好友。她不仅在学习和专业领域对我们潜心指导,也操劳着我们每个阶段的发展,从刚刚入学的师妹到已经工作了多年的同门,她都在关注。
“读研的时候,老师是我学习的指明灯,我遇到问题了总去找她;工作了,老师仍是我的指明灯,我遇到问题还是找她。”师姐说,“虽然已经毕业3年了,我也参加工作了3年,但是好像一直还在老师身边。我习惯了隔段时间就跟老师打电话,跟她说开心的趣事,也聊工作的烦恼。”
我深感如此,遇到一个好导师,就像是有了一个没有什么事情做不到的“多啦A梦”,她总是那个让人安心的陪伴。读书遇到困难了,找她;爱情遇到问题了,找她;想要开始新的尝试又不知该如何着手,找她;遇到瓶颈期心灰意冷的时候,找她……真的想谢谢老师的陪伴和指导,从治学到做人,她一直是我们前行路上的北斗星。
在我读研的这段时间,经常看到不同的同门回学校看老师,有升了职回来道喜的师兄,也有遇挫了向老师求助的师姐。沈老师总是耐心又非常认真地听完,然后极尽所能地提供帮助。
每每看到师兄和师姐回来看老师的场景,我总会想,当我离开这里的时候,也一定会像他们这般思念可爱的导师!
像人间四月天一般,她是陪我们走过青春的导师,也是我们相伴一生的挚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