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说读书带来了什么,我还无法回答,因为我依然幼稚,工作上时常磕磕碰碰,但我深刻的知道,书本给予像我这样躁动的人,长久的安宁。
ONE | 兴趣是阅读的第一动力
以前猪总是嘲笑我读的都是无脑故事小说,他最看不上的就是武侠和侦探,然而这两样偏偏是我的最爱。高中时候花了七百块钱买了金庸全集,那时候一个月的生活费才四百不到,爱不释手,直到现在都能回忆起来第一次读到阿紫随着姐夫跳崖时候的心情,心酸、悲痛、惋惜,久久不能平静。爱情让一个恶毒的灵魂也能说出民族大义这样的词汇,让一个无恶不作的妙龄少女决绝至此。两情相悦是美好的,至少是曾经拥有过,这种爱而不能的情感,让16岁人生观单一我难以消化,我那时还不能理解世界上的事,其实多的是求而不得的单相思,多的是。这期间还一直反复的读《福尔摩斯探案集》,后来接触到东野圭吾,阿加莎克里斯丁的侦探系列,靠着一股子热爱读完了《东方快车谋杀案》、《无人生还》的英文版,才感觉到英文原版小说好像没有那么老虎吃天的困难;几日之后,我认认真真的给自己选了一本英文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领略了茨威格细腻的笔触和汉语以外的语言的魅力,更通透的了解了一个女性在爱情中角色的转变,由痴恋的无暇少女到成熟独立的风尘妇人,精神世界更完整了。以下截取书中我最喜欢的中英文段落,
“Everyone,everyone, has been eager to spoil me; everyone has loaded me with kindness.
But you, only you, forgot me. You, only you, never recognized me.”
“但是你是我的什么人呢,你从来也没有认出过我,你从我身边走过,就像从一条河边走过,你踩在我的身上,就像踩在了一块石头上面,你总是走啊,走啊,不停地向前走着,却叫我在等待中逝去了一生。”
中文翻译沉静疏离,英文原版如此美又如此有气势,是一个作家对女性爱情和灵魂的伟大讴歌,实在是无法想象这样深入骨髓的描写来自一个男性作家,书中有更多的经典段落,一个暗恋过、明恋过的女孩、女人、妇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他比女人更了解女人,比一个灵魂更知晓她成熟绽放的时刻,比一个热恋中的情侣更饱含热情,更温柔冷静。
塞林格在《破碎故事之心》里写到,“爱你是我唯一重要的事,莱斯特小姐。有人认为爱是性,是婚姻,是清晨六点的吻,是一堆孩子,也许真是这样的,莱斯特小姐。但你知道我怎么想吗?我觉得爱是想触碰又收回手。”
这个故事倒很平淡,通俗的来说就是一个印刷厂小工对电车上一见钟情的姑娘的脑海中的告白。但中英文的两段话放到一起,越品越觉其中滋味,英文美,中文翻译的更妙。
“Loving you is the important thing, Miss Lester. There are some people who think love is sex and marriage and six o’clock-kisses and children, and perhaps it is, Miss Lester. But do you know what I think? I think love is atouch and yet not a touch.”
TWO | “寻求”是阅读的第二动力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也开始读一些以前怎么也提不起兴趣的唠唠叨叨的书,比如《谈修养》、《西方美学史》、《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之类,起初是出于想要对自己的知识盲区或多或少做一些弥补。同样发生变化的,还有看电影的偏好。多年前喜欢的《罗马假日》、《公主日记》类似的浪漫主义,通篇爱情不切实际幻想的类型,已经无福消受了,18年看过的最喜欢的是《荒蛮故事》,每一次都要惊叹第六个故事的写实之犀利,已婚夫妻的一地鸡毛的生活。在此启发之下,我在简书上写下“负能量故事集”系列,虽然只有两篇,记录生活里苦闷的片段。回头去读,觉得自己写的还是不深刻,可能是篇幅不够,刻画不够精准的问题,再说的深一点,还是那些真正能代表生活的片段,我并没有抓住。
第一部跳出自己读书惯性的应该乔治奥威尔的《1984》,这本书躺在书架里至少有两年,每次翻开前几页就读不下去了,也不知道是什么触发了阅读的神经,终于有一天看了进去,找到了沉浸在小说世界里那种听不见别人说话的感觉,酣畅淋漓,余音绕梁,关于本书的具体内容不在此详述。
“他把裘莉亚的柔软的细腰很轻易地搂在胳膊里。她的身体从臀部到膝部都贴着他的身体。但是他们两人的身体却不能生儿育女。这是他们永远不能做的一件事。他们只有靠用嘴巴才能把他们头脑中的秘密传来传去。但是下面那个女人没有头脑,她只有强壮的胳膊、热情的心肠和多产的肚皮。
他心里想她不知生过了多少子女。很可能有十五个。她曾经有过一次象野玫瑰一样鲜花怒放的时候,大概一年左右,接着就突然象受了精的果实一样膨胀起来,越来越硬,越红,越粗,此后她的一生就是洗衣服、擦地板、补袜子、烧饭,这样打扫缝补,先是为子女,后是为孙儿,没完没了,持续不断,整整干了三十年,到了最后,还在歌唱。他对她感到一种神秘的崇敬……这些人从来不知道怎样思想,但是他们的心里,肚子里,肌肉里却积累着有朝一日会推翻整个世界的力量。
那时我窝在温暖的被窝,一只手捂着痛的刚刚有点缓和的胃,一只手握着kindle,床头放着特意买来的栀子花,散发着有点腻的香气,满脑子都是爱情,天知道读完这段话我有多震撼。一个强健的体魄,即使他有点皱纹有点衰老有点臃肿,即使它已经失去了线条有了色斑不再白皙,但脚踏实地的生活,去思考柴米油盐并不是一种世俗,相反,那是一种热爱生命的、给人以希望的一种真实的美,是人类自存在以来绵延不绝的力量根源。我幼时常常替小王子的玫瑰花惋惜哀伤,那时大抵是忘了自己仅仅是站立在泥土之上的凡人而已,脑子里都是些春花秋月,忘了土地,人,才是希望。
待到跟风读了《挪威的森林》,虚无恍惚让人厌恶的要紧,私心认为此书并不具备竞争诺贝尔文学奖的实力,与之相反,《当我谈跑步时我在谈些什么》的施小炜译本,反倒让我对村上佩服的五体投地,对一个跑者的各种小心思,以及想要跑马拉松的那种朝拜心情刻画的入木三分,每一句都恰到好处。时常翻看其中一页,都能情景再现自己的生活。终于我对于伟大作家的定义,不再局限于爱情的范畴了,大师们开阔了我的眼界。人生,要珍重的、要细细思量的感情太多,而我通过书本有了一点点体验。
《遇见你之前》和《月亮和六便士》这两本书我是同时看的,毛姆洞察力之入微以至于时不时的刻薄语气让人反感,却又放不下阅读,与甜蜜的乔乔莫伊斯形成强烈的反差,男女作家的鲜明风格互补。
《遇》的男主人公因为一场意外高位截瘫,即使遇见了傻里傻气却又美好的女主,谈了一场给予他尊严和信心的恋爱,却未能改变他安乐死的决心。与平常浪漫故事的happy ending不同,男主人的选择看起来又残忍又决绝,我一度固执的认为,美好的恋爱可以让人克服一切,肉体上的痛苦会因为一个优秀的爱人而变得可忍受,同生共死不能独活是一份爱情最基础的条件,古典如《罗密欧与朱丽叶》,荡气回肠如《神雕侠侣》,这些缠绵悱恻的故事无一不说明,真爱是不会选择让另一半独行的,我因此读完《遇》有一种阻塞感。回过头来继续读《月亮与六便士》,毛姆在这里对以上两本书特立独行的主人公进行了最好的注释,
“虏获斯特里克兰的激情是一种创造美的激情。这种激情让他不得安宁,不停地催促着他。他是个永远在路上的朝圣者,昼夜思慕着某个神圣的地方,而他体内的魔鬼是那么的冷酷无情。有些人非常渴求真理,为了得到它,他们不惜彻底混掉自己的生活”,
世上激动人心、让人粉身碎骨在所不辞的情感,除了爱情还有很多种;爱情可以让人生,也可以让人死,但并不是唯一能让人疯狂不顾一切的情感。斯特里克兰德和威尔,俘获他们的是正是另一种美。思特里克兰德是因为对绘画的狂热,威尔是因为对生命的热爱,残疾的躯体囚禁了他,无法全心全意去享受生活,就无法对人生致以最高的敬意。
掩卷沉思,此处又可引申到另外一个话题,佛家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此时此刻,借助书籍中的故事、生活中的浅薄经历,我初尝到其中一苦就如鲠在喉,求学业,求爱情,求健康,求事业,时常求而不得。
THREE | 审美是阅读的第三级台阶
再说到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的《雪国》,开篇第一句,“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夜空下一片白茫茫。火车在信号所前停了下来。 ”这完全是一部电影开篇的几秒钟的画面,我敢保证读到这句话的人,都会回忆起无数电影中的场景,一列火车,鸣叫着穿过长长的山洞,由明到暗再到豁然开朗,带你进入另外的世界。
其实我一直在想,无论是电影,绘画,摄影,写作,其核心实际是一个创作者的审美问题。
以摄影为例,好比一张足球比赛的照片,可拍摄的瞬间太多,然而最能调动人情绪的,必将是胜利的一瞬间人情绪爆发直到最高点,一名刚刚射进决胜球的男性球员,面向几万群情高涨的观众腾空而起,张开双臂倾听呐喊,接受朝拜,队友们扑向满身汗水的他,这样的画面才足以显示这个比赛的精彩和激烈。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灌篮高手》最后一卷的著名场景,樱木和流川枫穿过人群击掌,背景没有任何多余的人物和元素,作者给了两位主人公最精彩最详尽的刻画,线条采用虚线,仿佛两个人冲破了时空的限制,以最饱满最激烈的情绪击掌。整本书两个死对头的唯一一次不带任何敌对情绪的庆祝艰苦卓决而来的胜利,井上雄彦设计情节的目的不言而喻,一个懂得传球的自我的少年,一个为了篮球背部受伤的少年,他们都完成了自己人生的突破,在篮球这个运动里,他们既青春热血,又成熟冷静。作者只用画面就把他对人生最幸福的时刻之一呈现:当一个人站在少年与成年的交界处,不惧世俗,不忘理想,除了纵情深刻的感受,还有什么需要去做呢?
我要感谢这些伟大的作品,无论书籍、绘画、电影、音乐,他们都带我去重新审视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一切,美的,丑的,坏的,好的,说不清楚的,或深刻或模模糊糊,某时某刻我忽然像悟出真理一样透彻起来,有时又陷入彷徨,那就再去寻找,直到找到答案。阅读带我审视文字,带我审视生活、走入生活,我不再仅仅沉溺于文学,因为生活比艺术更精彩,更未知,更哲学。
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