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次,来到苏州城,依旧是一碗糖粥就可以在弄堂呆很久。光着脚丫走在石板上,不再觉得寒气入脚,半年里,走过了很多地方,海水的浸泡让脚底的皮变的粗糙,石板依旧不平,再走却丢了最初的痛感。
“石板晒了一天了,很暖和的,你光脚走了试试。”“恩。”“来,我帮你拎着鞋子。”“你骗我。”“那,我背你好不好。”“唔。”
弄堂口,同样的故事在不同的时刻里交错发生着。
朋友圈上,你又去了新的地方:现实里,我们不再结伴。
太相像的两个人,不用猜就知道对方在做什么。依旧是一个地方两张明信片,一张寄给彼此,一张自己留存。就再无其他的交流。下一次旅行的首站,一定是另一个人上一次旅行的末站。
有些城仅仅去一次是不够的。第一次来到苏州城便是与你相伴,甜蜜幸福感冲淡了观赏景致的兴趣,最后归去时记得最清楚的竟只是山塘街上的一客生煎,以及石板带来的清晰痛感。再后来,错过你之后,便不再随大批的游客去热门景点,穿梭在木渎,桃花坞的小巷之中,捧一碗糖粥就可以在弄堂呆很久。即使偶尔看见牵手而过的情侣,也不再被突至的记忆打回颓废的原型。
秋天的任何地方都不会让人感到燥热,慢慢路过坐在门前躺椅上小憩的老人,弄堂口相聚做针线活的妇人,坐在门堰上拨弄猫儿胡须的小孩。眼前的人儿总是忘记了间,却又好似未曾虚度时光。如同现在的穿梭于青砖黛瓦之间,舍去了时光的维度,慢慢地变成古镇地图上的一点。心念一座城久了,怕是也会沾染上这座城的气息。
每次来苏州时都会光顾山塘街那家卖双皮奶的小店,第一次背对背在留言桌上刻给对方的话,在第二次来访时便已模糊不清,那不长的两句话被后来的留言分割离析,如果你还在我身边,看到这一幕,有没有可惜我没有看见你写的字。“我希望走过的每一座城都有你”,你写的太专注都没有发现在我转身在看你,也顺带不小心瞥见了那句话。只是当时我无意伤感的那句,“愿旅途漫漫,你不孤单”,却被时光应验,只是那个照顾你的人换做了别人。他是你一次单人旅行中结识的朋友,自由职业,时间支配自由,你们时常结伴,而我,却把大部分时间付诸于策划文案。
很多时候的分别都缺少确切的理由,即使你并没有和他在一起,我们还是一样慢慢疏远。终于下决心辞去了工作,将原来的副业码字扶上正位。开始一步一步的路过你曾经去过的城,并尝试奔赴更多无你足迹的地方。迟到十年后,终于将花季时的梦,同你留言的那句一并实现。
此刻的木渎,下着绵绵细雨,含在嘴里的双皮奶似乎有些涩,正纠结着要不要咽下去,却决定再也不吃这家的东西。身后门上的风铃响了,并不想回头看来者是谁,反正料定一定不是你,再或是你又何干,相识十年了,却早早的无甚干戈。
“嗞”桌上的手机振动了一下,飞进一条消息。“听说你到苏州了,我恰巧也在,转个身,我们见一面吧。”当然,这是假想。
离开的人,关上了心中的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