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最近热议董卿制作的朗读者节目,尤其是《告别》那集。由我们熟悉的儿童作家曹文轩老师开篇,用其一贯地的温和与执着诠释着生离死别;而结语则由当代文坛巨将王蒙老师担当,独立睿智地娓言了生老病死。
文字的百花园,原本就应你多愁,她善感,他唯美,我灵动,正是文字多样的魅力所在。
但是近些年,却感觉文字中调㑆甚至是浪荡之风大盛。从邪风劲吹的“腰封”事件,到满嘴无厘头的《大话系列》,再至《武林外传》,虽背后也许埋藏着另类的酸甜苦辣,不能说不好,毕竟文字的本质是社会文化的透射。可若一播再播成了泛文化,而且这文化还在持续伴随着青少的成长,就有些欠缺沉稳与淳厚了。看看满大街,充盈着“确定一定以及肯定”“釆姑娘的小蘑菇”之类句式,无节操没下限的调侃顺嘴可出,久之,实在有些厌烦了。
网红薛之谦也说,他虽然一直都在坚持创作优质的音乐作品,可这些作品带给他的关注度远远没有他开的火锅店和网店多,没有人会在乎一场认真的雪,人们更愿意看到明星们的无下限搞怪。他曾写过《马戏小丑》没想到自己变成小丑之后,才真正尝到走红的滋味。
到《知乎》上一阅,更可怕:调侃、不羁、嘴贫铺天盖地,不会说话者众,从者竟更众。无论是否才华出众,若不如此,好像就不属于妙语连珠,就不够机智,当然更谈不上惊世骇语,怎么取众者之宠与追捧。好像都怕赶不上流行大潮,连我这中老年妇女,也被大流裹挟,刻意展现着些自以为是的俏皮,深度没有多少,反而浮躁居多。
但终有人,始终是追求严肃与庄重的,读史、读传、读严肃;静读、细读、深读。董卿谈到曹文轩老师曾为〈朗诗者〉一书中文版做过这样的序:
“我一直将庄重的风气看成是文学应当具有的主流风气。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学应当对此有所把持,倘若不是,而是一味地玩闹一味地逗乐,甚至公然拿庄重开涮,我以为这样的文学格局是值得怀疑的。我们在流动不止的世俗生活中,已经很少再有庄重的体验,一切看上去都是可笑的,都是可以加以戏弄的。中国文学应该引领国民走向雅致,走向风度,走向修养和智慧。”
曹文轩,这位我学校孩子们的老朋友,曾来到青岛,来到香港孩子们中间,传递着他所坚持的庄重、儒雅,一样孩子们接受并喜爱,可见庄重是有空间、可以大有可为的,关键看整个社会如何宣传和引领,“朗读者”栏目开了个好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