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还是蹒跚学步、牙牙学语的宝宝時,你是多么肆無忌憚地出錯呀!摔过多少跤,说过多少狗屁不通的話,可是你焦慮了嗎?
沒有,反而是开开心心、咿咿呀呀的,就很快把什么都学会了。
曾几何時,你竟然开始对出錯感到如此厌恶,甚至达到一种超乎寻常的恐惧的地步!这究竟是怎么了?
按照弗洛伊德本我,自我,超我的理論,本我為与生俱來的,人的嬰幼兒時期,也是本我表現最突出的時候;超我是父親形象与文化規范的符號內化,超我傾向于站在本我的原始渴望的反對立場;自我則本着現實原則對本我、超我、外界環境進行調節,最終行使"我"的意志。
昨天是周末,7岁,念一年級的孩子,依然学习自我管理,計划管理着自己的時間和学习任務;每逢周日,便是他一周以來,可以好好补眠睡到自然醒的日子了。一如以往,孩子睡到十點多才起床,一起床就和我們对時間,說:"我上午要和朋友們一起下樓玩,中午吃飯后两點写作业。"作业是周五按量和時間計劃分配好的,當然也有請媽媽我,做過確認同意其可行性的。
爸爸尝試打破常規、与其溝通:能不能我們上午去一趟沃尔玛,购买学习用具、零食和生活用品。孩子沒同意,回應说晚上去。爸爸說中午公司有聚餐他必須去參與,故孩子任命我为代表和爸爸一起去超市購物了。去匆匆、回匆匆,返回的路上還聽到爸爸一直在講電話⋯⋯
一路狂飆式爸爸把我放到小区门口,二話不說就接着趕目的地了。我拎著一大袋東西上楼、慢慢整理歸納起來;發現絕大多數都是孩子的物品居多,分門別類地請這些物品上架、呆在它即定的位置,方便孩子拣选、使用。
停下來後,我才發現孩子還沒回家吃午餐;电話孩子上楼一起午餐後,我独自安靜的坐下来,感覺自己好像哪裡不适也说不上来;原本以為,自己只是一陣兵慌馬亂后的疲累。期間又听到孩子有朋友上楼来玩了,孩子們的打鬧嬉戲似乎也沒有了往日的童趣,更多的是时空上的干擾不宁和躁动不安。我下意識拿起手機一看快兩點了,我给在外聚餐的爸爸去了个電話;聽到電話那頭提示無人接聽、請稍候再撥,内心那份不安的情緒,好像被什麼助燃器莫名地点燃了似的,内在有什麼東西在翻滾着、如岩浆般炙熱⋯⋯
情緒張力越大,越容易沦陷不己,越不接纳自己的情緒,就越容易焦躁不安;那麼对他人的情緒包容度就越低,对他人的要求就越高。
快兩點了,孩子推門進來問:"媽媽,我朋友還在這一起玩,我想改成三點写作业,好嗎?"
"不行。"我斩钉截铁地回答。
"為什麼啊?我今天的作业不多了⋯⋯"孩子試图再溝通。
"不行,出去。"我加了兩个字,干脆利落。
"媽媽,你為什麼生氣啊?我都不懂你了!你相信我,你就同意嘛,我一定會说話算數的。"孩子脸上有些茫然無助,说完一直站在我面前直視著我。
我貌似被當頭棒喝,一句"我都不懂你了"好像把我从自我情緒的沦陷中喚醒了。
我一把环抱着孩子说:"对不起,媽媽不是生你的气!媽媽自己感覺不舒服,所以說話時口气沒那么好。"
"那你生誰的气啊?"孩子的共情能力真的是潤物細無聲呀!
"我可能是在生你爸爸的气吧。"借由孩子的共情,我也共情着自己。"他不陪媽媽也沒有说什麼時候回來,打電話也不接,可能媽媽就生气了。"我诚实于自己,勇敢地解读着自己。
"那我陪你吧,媽媽!"孩子抱紧了我。
"謝謝仔仔,媽媽自己會好的,我想自己安靜一會儿,你放心去玩吧,玩開心點!"被孩子的話温暖了、感到了,忍不住狠狠地往孩子脸上親了兩口。
是的,我的情緒我負責,我尝試傾听自己的需求。我向内探索,跟著直覺,问自己这樣的感覺来直儿時哪裡的記憶碎片?不久,我的眼前闪过一個小女孩,孤單一人在院子裡的片段;聚少離多的父母总是沒有任何告知便會忽然不見,陪伴我們的爷爷,也就只會任意主張安排任務干活⋯⋯
本我最初的聲音是:我需要爸爸在日常事务中有尊重我,一起分擔的意愿;在時間上要有交集和相互陪伴的体認。而超我的聲音是:男主外,女主內;男人周末有應酬出去玩一下也正常。自我经由感覺、转化、提取,整合的過程便發生了。于是,我又一次下意識拿起手機,給爸爸留言,真實地呈現我內心的感受。
对生命说yes,允許生命力如水一般通过我而流动。
养育孩子,是一個养育自己的過程。為了孩子一生的幸福,我們不停地折腾自己,当做到对孩子接纳時,我們会惊喜地发現对自己也接纳了。看見了自己的情緒,給自己足夠的耐心和允許,去让这个整合的过程自然发生;情绪是一种内在能量的运动,没有好坏之分,是我们的大脑给情绪取了一个名字,并加以评判好坏。去体验每个情绪运动的过程,感受它的运动,没有故事,没有对抗,没有评判,没有试图让它消失,感受并享受之后,便是安定的开始。
在和孩子共同成長的過程中,我体悟到孩子在教我們重新认识本我,我們在教孩子如何认识他所处世界的文化規范。如果我們和孩子能夠教学互長,将有助於孩子建构自我,也有助於我們清理內在碎片,重塑自我。
人生最糟糕的不是出錯,而是沒有勇氣面对出錯背後那个有情緒的自己。
一个真正勇敢的女人,是一个能夠容納、接受,不會否认或切掉自己任何女性特質的女人。
接受自己的美好很容易,可是要接受自己的憤怒、孤單等所有的負面情緒就是很不簡單;当你学习拥抱自己的黑暗面,你就会变成一个迎接光与愛的完整女人。
以孩子為师,育兒育己,重塑自我。
我可以,你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