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习进程中确定的陆澄录的第三部分,因时间有限,只能择其中一段谈谈心得。
日仁云:“心犹镜也。圣人心如明镜,常人心如昏镜。近世格物之说如以镜照物,照上用功,不知镜尚昏在,何能照?先生之格物如磨镜而使之明,磨上用功,是了后亦未尝废照也。”
这一段的字面译文内容是,大弟子徐爱说:“一个人的心就像一面镜子,圣人的心就像是明亮的镜子,平常人的心就像是昏黄发暗的镜子,近代这些格物的学说都像用镜子照人一般,只是在照镜子上做功夫,却不知道镜子本身是昏暗的,这样怎么会照得清楚呢,阳明先生的格物学说,就好像是打磨了镜子使它明亮的来照物,因为是在打磨镜子自身上下的功夫,所以打磨后的境子本身变得明亮就一点不会耽误照物。
细细品味,这段话有这样几层含义:
第一,常人与圣人的差距就在于,圣人经过修炼,对于事物的认识更为透彻,对于事物的本质一下就能看透和把握,而常人则缺乏对事物本质的把握,认识问题不透彻不深刻。
第二,阳明先生的格物学说与其他格物学说的最大不同是,有些学说或者说学者,在治学过程中,只在照镜子上做文章,却不管或者说是根本不知道镜子本身是昏暗的,而阳明先生则是在打磨镜子上下功夫。联系到现实中,很多人做事,只注重效率和结果,却忽略了从心上下功夫,也见过很多人做事,只注重外在的装扮和表面的风度,却忽视了内心的修养与提升。而阳明先生倡导的是,凡事要从根本出发,用“心”去思考,思考物质背后本身的东西,即所谓事物背后的“道”。道是世界万物一切规律的总称。这样去思考事物背后的道就被称为“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