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妈妈说话老是缺乏耐性,自己也觉得有愧,可每次不自然的就会这样。今天在书上找了下原因:
1.积累与超限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源,但是矛盾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一定量变之后的表现。
我们与父母的矛盾是因为一件一件琐事而叠加起来的爆发,就像社会资源流动性受阻慢慢静止时会产生社会扰乱一样,我们也会因为琐事一点点的积累,加上宣泄受阻而爆发。
尤其是控制欲越强的父母,越容易发生矛盾。
2.社会形象成本。
人一般会很在意自己的社会评价,在群体面前我们会更加在意自己的社会形象,所以我们会自然而然的表现出更有礼貌的行为,并且更懂得克制冲动。
如果家庭中父母心中的孩子形象是正面积极的,那么他们就会更加在意自己的形象,他们会做更多的形象管理,让自己的行为趋向这个形象。
如果他们的形象在父母心中比较差,那么他们就不会在意起自己的行为对自己形象的影响,因为在父母面前他们维系社会形象的成本很低。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就会采用对抗的方式,他们没有需要维护的形象,因此其他方式让他们觉得吃力不讨好。
呵,看到这才意识到自己在我妈心目中的形象不咋地,所以才会不在意争执?
总结下来,我还是缺乏对父母更多的耐心和爱,为毛每次都控制不了情绪,嘴快图个爽呢?
还有以前认为只要管好自己的情绪就够了,现在看来还是要在多树立“正面形象"呀。
书中也给了一些"积极抗战"的经验:
1.我们更该考虑的是如何进行不伤害彼此的有效争吵。比如,清晰界定问题,不要人身攻击,不要炒冷饭,不要想着说服对方等。
2.哲学上认为矛盾是对立统一的,同样争执也是一种矛盾,缺少了一个对象,争吵就难以进行。
如果想要减少自己的愤怒最好是暂时离开阵地,克制住反击。人的愤怒情绪,具有应激性,在初期的破坏性很大,可能十秒左右的冷静,就减弱很多。
3.写争吵总结
如果想要让自己进步更快,那就需要不断地给自己反馈。
4.赋予家长良好形象。
外在评价是会影响内在思维的。我们都倾向于成为别人希望我们成为的那种人。所以,尽可能真诚地夸奖父母,是减少争执的办法之一。当父母感受到自己的行为与他人对自己的认知标签不协调时,他们会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整。
亲情就像空气,我们不会特意感知它的存在,但父母对我们的作用却如同空气般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