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颐妈
跨越过了三十岁的年龄,尤其这一年半载,明显感觉身体素质状况不如以前。周遭同龄人也都合计好了似的,开始刷健身、刷养生、刷保养。不得不说,人到“中年”,连体重管理都从单纯的减肥转向了健康管理。然而,跟小颐妈一样的人却不少:一时兴起,坚持甚难。
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坚持锻炼身体如此之难,在这件事情上,“21天培养一种习惯”的规律似乎是不管用的。一旦停滞一周、两周,即便是坚持了三、五个月的锻炼习惯都很有可能就此停滞不前。小颐妈本人最近也感觉非常疲软,明知道要锻炼要锻炼要锻炼,可是还是没有动力,即便知道目前身体亚健康状况必须要锻炼,可是还是会舍不得坚持。
今天又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忽然有了一种想法,之所以我们无法坚持锻炼,是因为我们的想法和思维一直停留在了某个层面,那就是:锻炼身体。难道这有什么问题吗?是的,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因为我们知道的是要锻炼身体,所以这件事情跟我们的“心”无关。身体需要锻炼,关“心”屁事呀?!可是“坚持”这件事情很大程度是“心”决定的,心不甘情不愿,自然不会支持身体去锻炼。
一想到这里,我便豁然开朗。
因为与“心”无关,所以我不想锻炼;因为与“心”无关,所以我锻炼的时候不停看时间,肌肉疼痛的时候我不停地想怎么还不结束、什么时候结束。
可,这样的锻炼对我们真正有效吗?
无效!浪费时间、浪费生命。
那我们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并且最终解决锻炼促进健康的问题呢?
第一,身心一体,并且心理锻炼前置于身体锻炼。做好心理建设,给自己设定奖励与激励,促进自己先从心理上接受锻炼这件事情,再带着接纳的心态去锻炼,千万避免经历“在心理上极其排斥”的身体锻炼。
第二,丰富锻炼形式,不局限于健身房、瑜伽馆。能固定到健身场所锻炼是件好事,但是不能局限于此,一旦自我设限,你便会错过很多可以锻炼的机会,与此同时,也很可能会导致你产生很强的自我焦虑——一想到自己办的年卡好几个月都没用上一次,心里便是分外焦虑,这种焦虑并不能促进你积极地弥补,而是很大可能会让你自动放弃,自然而然你就在“不去锻炼-焦虑-继续不去锻炼-继续焦虑”中不断循环。关于丰富锻炼形式,可以借鉴的是:做家务、在家里乱蹦乱跳、和孩子打闹疯玩。
第三,强调锻炼后的心理收获大于身体收获,比如体重下降指标。我会发现有时候一些乐观的胖子反而啥病没有,倒是一些不断纠结体重的身材标准人士反倒身体素质不好。虽然这其中也有先天基础、生活习惯等众多影响因素,但是我们要知道的是,心理因素是影响身体素质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所以不管是怎样的锻炼都是要让人开心的、释放的,只要心情美好,即便锻炼的量不够也不用计较,坚持为王。在这一点上,我还想说明的是,千万能促成锻炼对我们造成身体、心理上的伤害,如果一定会造成伤害,那不如保守地不要做锻炼这件事情,如果你一定要问为什么会造成伤害或者什么情况会造成伤害,我也无法回答,我想表达地只是锻炼这件事情一定要达成开心快乐的积极情绪输出。
以上三点,大家共勉,小颐妈也要努力锻炼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啦,一起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