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四书》要比我预想的困难,也比之前预计花的时间久。书找了好几个版本。还是要感谢现在媒体的发达,在喜马拉雅上能找到名师大师对这些经典的解读。
《四书》包含 《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四部。从难易成度而言,《大学》篇最短也比较读懂,主要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论语》是孔子和其弟子的语录,因为谈话中会涉及一些当时的背景/人物/事件,所以如果没有一本清楚的注解教材,就不能清楚地理解对话的意思;《孟子》做为儒家文化的延续,全篇主要说了两个字“仁”和 “义”,相比《论语》,感觉《孟子》更多是说执政、为君、为臣之道,并且因为《孟子》是孟子本人修订,所以每段文字说服详尽,容易读懂;《中庸》,中国人说了两千多年的中庸之道,看完才明白,《中庸》和我们平时所理解的中庸相差好多,《中庸》是孔子的孙子子思所记录的,讲顺应天理,按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要按照自然规律自然法则来做事,而并不是投机主义所讲的左右逢源,什么人都不得罪。《中庸》是四部里比较难的一篇。
关于论语,市面上有很多的书。最早也买过彼时很红的于丹的论语。后来看了辜鸿铭的《论语》,最后在对比朱熹所注的论语,发现还是得读名家的书。有幸在《喜马拉雅》上找到叶曼老师的《四书》讲读,跟听下来,比自已看书明白了不少。
叶曼老师讲书时常提到宋太宗赵光义,半部论语平天下,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从“学而”篇开始,共二十章,告诉弟子怎样学习,怎样办事,什么是仁,什么是礼。孔子注重礼教,曾因季孙未给他送胙肉而离开鲁国。孔子弟子众多,在对弟子们的教育中能因人而教,对于同一个问题,面对不同的弟子,解释劝介也不相同。也可见孔子对于一个问题考虑的全面和透彻。现在回想下同一问题的这些“子曰”,却像是后来西方人总结出的那句话:没有绝对的真理。不能死板的套用,要分人分时才会有用。
孔子思想延续千年,最近两年,又渐渐被人们提起,每每看到有引用论语的篇章,都让人觉得说理简明透彻,为人处事的道理老祖宗早已为子孙们总结过,我们却走了一个大弯才发现家里的宝贝。
四书 读一遍只可能了解它所讲的内容,而不可能掌握到精髓。就像叶曼老师所说的,每次再重读,都会有新的感悟。有些章句拿来对照自已的生活很有帮助,比如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比如“益者三友,友直,有谅,有多闻”,看到这样的句子有种醒悟的感觉,就像是之前心里蒙蒙昽昽的,似乎明白又似乎不明白,突然间被捅破了窗户纸,豁然开朗。
多少代传下来的书,还得多读一些。
说句跑题的话,对于那句“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老夫子真的说的是女子么?我有些怀疑啊。因为古代女和汝是通用的啊。并且还有“汝子不可教也”,有“汝子”一说。难道夫子不会是说的“唯小人与汝子难养也”么?
好想去问问孔老夫子。
看了几个版本的,因为是古文,读起来确实有一定难度,推荐几本书,有兴趣可以对照解读,自已感觉,古人注释的书,大家注释的书还是要比市面上那些跟风写出来的好太多。
书目推荐
《论语 大学 中庸》——宋 朱熹 集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孟子》—— 宋 朱熹 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孟子译注》——杨伯峻 译著,中华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