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问一百个小朋友:你最讨厌什么时候的爸爸/妈妈呀?排名第一的答案当然是“发脾气时的”,排名第二的呢?
一定是“讲道理时的”!
而讲道理这种事情,又以妈妈为执行主力——大概是因为爸爸们更喜欢用巴掌?
反正,我有时候都挺烦我自己的,那种难以控制的“讲道理”欲望,每每不请自来,在所有温馨美好的亲子相处时刻,蹭地冒出头来,不怀好意地对着我和芒果微微一笑,就开始唠叨:所以呀,宝宝……
宝宝一头黑线。
然后呢,另一个问题:妈妈最喜欢在什么时候讲道理呢?排名第一的答案大概是:宝宝做错事情的事情。
排名第二呢?当然是“讲故事的时候”啦!
亲子共读的时候,真的是道理满天飞的好时光啊。
平时干讲无趣,好不容易手里拿了本书,有情节有图画,有孩子满含期待的眼睛,竟然让我觉得连说出口的道理都连带变得生动有趣了呢!
(此时传来芒果的冷笑三声)
完全是错觉。孩子期待的是你手里那本书,怎么还迟迟不翻开下一页?怎么还迟迟不开讲下一页?讲完了这本就应该讲下一本啊妈妈你还在傻乎乎地说什么呢醒醒啊!!!
我是个自我反省能力超强的妈妈,自得其乐地讲完道理醒悟过来之后,接下去大概会有三本绘本得以不受道理的荼毒而被平静讲完——因此芒果直到现在还没有厌烦我讲绘本。
我应该感到庆幸。
绘本不是用来讲道理的。
绘本不是用来讲道理的。
绘本不是用来讲道理的。
哦。那,绘本是用来干什么的?
同学,绘本不是用来干什么的!
就好像我们没法回答:世界是用来干什么的?绘本就是另一个世界。你从里面得到什么,完全取决于你在这世界上的经历,你对这世界的理解。你不能拿世界干什么,因为世界不是一个工具。绘本也不是。
它不能被拿在手里挥舞,装点你的道理,它们不能让你的道理看起来更漂亮。道理是个拖累人的家伙,会反过来让绘本黯然失色。
所以,好的绘本作家都不讲道理。
《和甘伯伯去游河》,甘伯伯撑船去游河,兔子、猫、狗、猪等很多小动物和两个孩子想上船,甘伯伯和他们都说好了规矩,结果大家都没遵守秩序,在船上大闹一番。船翻了。
有个妈妈读到这里,就开始讲道理:所以啊,宝宝,我们要遵守秩序,不然船就会翻掉咧。以后甘伯伯再也不带大家去玩了。不遵守秩序的宝宝,都没得玩咧。
继续施施然往下翻书:甘伯伯带领落水的大家游到岸边,还请大家散步去他家里喝茶,提议大家过几天再来坐一次船。
什么?!?!
我了解,脸被打得啪啪响的感觉是满崩溃的咧。还好熊孩子并没有学会嘲笑你,不然更崩溃。
然而孩子从中得到了多大的快乐啊。山羊乱踢是天性,鸡扇翅膀是天性,猫追兔子是天性,兔子乱蹦乱跳是天性……符合天性的事情,孩子们都喜欢。作家化身甘伯伯,深深地明了并宽容甚至纵容这种天性。
那孩子的天性是什么?是大吵大闹,并且天生具备对“讲道理”这类攻击免疫的技能。
对,和小动物们一样一样的。
但孩子还有一个和小动物不一样的天性。孩子们情感丰富。
因为孩子不太会说话,不太会表达,我们有时候会忽略了孩子们内心的情感。
因为难以表达,不被理解,他们在生气时感到孤独,在悲伤时感到孤独,在快乐时感到孤独。
真的,童年是特别孤独的,要是没有兄弟姐妹,没有一对略有点童心的爸妈。
可是,亲子共读是打开这个孤独世界的一把钥匙。
共读——读书,共情。
孩子们说不出来的话,绘本能帮他们说出来。你去读绘本里的那些小动物、小孩子,你就读懂了自己的孩子,读懂了他们想说而说不出来的那些话。
《小绵羊生气了》,莫莫因为吃不到一个苹果而生气跺脚,结果地面开裂,他掉进了黑暗的地底下。地底下一个人也没有,他呼喊也得不到回应——
我知道这时候你想干什么!你不要讲道理哦!你不要说“生气的时候不听劝就会受到惩罚”哦。这里说的是,当一个孩子生气的时候,他被情绪切断了与世界沟通的所有渠道,他孤零零一个人在世界的孤岛上,又害怕又无助。
什么道理都不要讲,你只需要轻轻问一句:亲爱的,你生气的时候,也是觉得这么孤单么?
那种被情绪禁锢,无法与世界沟通的痛苦,需要你和孩子在共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一起体会、回忆、感受、打破、重建。这种情感的共同经历,比什么都珍贵。
无论通过何种方式,孩子的情感获得了充分的认知和认同,他才会知道原来情感是可以表达、沟通、流动以至互相呼应的。他才会有表达自己情感的动力,而不总是默默吞咽、堆积情绪。他才会有体味别人情感的能力,那个,叫做同情心。
勤于讲道理,你会收获一个对“道理”具备免疫力的孩子。
勤于在亲子共读的时候讲道理,你会收获一个对“道理”免疫并且对阅读逐渐失去兴趣的孩子。
共情是不需要刻意的。有些时候,甚至不需要语言补充。
芒果两岁的时候读《一直爱你,永远爱你》,读到老鼠妈妈给老鼠宝宝盖上被子,送上一个晚安吻的时候,他就会过来亲亲我,抱抱我,他表现出来的那种小宝宝对一个妈妈由衷的依恋,无声地诉说着他从这本书里得到了多么温暖的慰藉。
三岁的时候读《小夜熊》,小夜熊找不到妈妈了,眼泪哗哗地流,他凝视着那几页黑暗,好久都没有说话。这个时候,我抱着他,一起读下去,读到妈妈回来了,带回了很多很多鱼,可以去换小夜熊想要的自行车。在他的要求下,这本书我们读了很多次。在入园前后的时光里,这本书一定给了他莫大的勇气,是比我跟他讲无数次“不要害怕上幼儿园”要有效得多的。
四岁读《月夜鲸鱼》,小鲸鱼游遍世界上所有的海,要去找爸爸。在遇见逆戟鲸的时候,他听见当年大战逆戟鲸的爸爸对他说:沉到海底去。他沉下去了,成功甩开了所有的猎食者,并且和爸爸玩了一夜的喷水游戏。第二天早上,小鲸鱼发现爸爸又走了,他朝天空喷了一口水,甩甩尾巴朝无边无际的大海游去。
芒果从来不问我,我也从来不问他:“为什么小鲸鱼的爸爸又走了?”我们一起讨论大海里多有趣,小鲸鱼学会了如何对付逆戟鲸,是多么厉害,他最后喷了那口水,又是多么自豪。
这个时候,“长大了就要学会独立”是讲道理;“长大了能自己做好多事情,比如芒果会骑自行车了,会滑直排轮了,是多么自豪”,这是共情。
讲道理,是把你知道的东西塞给孩子。共情,是把他能体会到的感情说出来,一起分享,聆听彼此心里最真实的声音。
是真实的,是自己的,才会有力量。
养育一个温暖的孩子,从亲子共读的共情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