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出差,采访对象是一对夫妇,男主残疾,女主不弃。
一早驱车到达他们的住处,有一点意外,因为条件比我想象中好了点。聊天过程中得到的信息有:全家靠吃低保过活,每月六百;女主最近刚开始打点零工;孩子七岁刚读幼儿园;全家试图联系残联妇联等组织申请更高额的低保。
男主跟我强调,“我是残疾人,能找到的工作很有限,政府给的支持力度又不够,我们几乎无法维持生活,孩子越来越大,花销越来越多,今后的日子不敢想象。”
撇开我的采访目的,更能引起我思考的,是他们的贫穷。
出车祸致残,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件事确实值得同情。但是,同情不能当饭吃不是么?更重要的,是要考虑未来的日子该怎么过孩子的将来该怎么办。
我们单位楼下有位按摩师傅,盲人,但自食其力,并且手法很好;我知道的另一位残疾人,做书法老师教授书法;还有位高位截瘫的店主在淘宝上卖樱桃,生意做的风生水起。他们都在想尽办法让命运的天平不再那么不平衡,所以说,生活有一百万种过法,看你选择哪一种。
如今的世界,要说日子过不下去,真的该自省的。且不说男主,女主正值二十几岁的好年纪,选择工作的空间应该更大。父母的不努力,导致七岁的孩子才刚读幼儿园,却浑然不觉自己误了孩子。
面对这样的父母,我们该如何“扶贫”?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又该如何去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