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日子,焦虑简直就如贴皮膏药一般,紧紧黏住了我,甩它不去。黏性最强的时候,它竟至于将我沉沉困住,夺走了我吸收快乐与获取幸福的能力。
有那么半个月,除去无法推掉的工作及应酬外,我只愿自己呆着,拉上窗,爬上床,眼巴巴熬着天色,等它从明亮转暗淡继而变为漆黑一片。
被自己持续的焦虑折磨到寝室难安、体重直线下降后,我打开好些天都没登陆的微信,将自己的状况说与了一位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朋友听。
不一会儿,他的电话就过来了,“现在就去干两件事,第一,立刻从被窝里爬出来,先把肚子填饱;第二,打开电脑,看美剧《西部世界》。要从头到尾带着思考地看完。看完后,等我下班,和你交流。相信凭你的悟性,一定会有启发性的收获。”
“我很害怕”,“人造人”多洛莉丝经常这样说
去年10月,《西部世界》上映,上映后,收视率飙升,有一段时间,曾刷爆朋友圈,但却自始至终没能引起我观看的欲望,因为我简单地将它归为了科幻片。
一年后,带着“自救”的心理,在朋友的建议下认真观看,结合自身困境,有了不一样的思考。
电视剧讲的是在遥远的未来,一座巨型高科技成人乐园Delos建成,其中有西部世界,罗马世界,中世纪世界三大主题版块的人造人(也就是机器人)世界,它们提供给游客杀戮与性欲的满足。人造人由游乐园开发,他们在游乐园里被叫做原住民,而花钱进入乐园玩乐的真实人类叫做新住民,人造人按照乐园开发者设定的角色、性格演绎着同样的情节,新住民可以在这个世界对人造人为所欲为,甚至奸淫掳掠都没问题。
人造人可以按照乐园开发者设定的程序有限“反抗”,但他们向新住民各种攻击不会对新住民造成伤害。被新住民杀戮的人造人,每天晚上则由乐园管理人员们回收、清洁、修复、记忆清零,第二天再进乐园中按既定情节“生活”,迎接新一波乘着火车进入西部世界的新住民。但慢慢的,这座巨大机械乐园的后台监控渐渐失去了对人造人的控制,游客被人造人杀死,所有想逃离者都被锁定……
看完后,突然明白了好友让我看这部剧的用意所在。因为,他一直信奉,作为心理咨询师,主要的作用是引导、帮助求助者探索、解决自身问题,而不是代替求助者解决问题,求助者需要自己探索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实现自我成长。
《西部世界》实则是一部觉醒剧,一个人工智能在程序员设定之下周而复始,按既定情节“生活”,但即便作为人工智能的机器人仍然都会涌现出一些新的、非人类的代码,萌生一些“自主意识”,继而产生一些自主行为,可见,作为现实存在的人类,就更加无法承受一层不变。
我们的无意识里,都有追求变化的渴望,因为世界本质就是变化的,但我们的意识里,却又都在追求一成不变,因为处于一成不变的状态里,人一直活在舒适区里,自在又安全。
很多人的焦虑,就在于追求一成不变。
电视剧中,女主角机器人多萝莉西有一句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我很害怕”,这就是她自主意识或者说无意识的一些前兆,很多人的焦虑,就来自于这个自主意识,想改变,却又特别害怕。
我们身处的外部世界,却始终处于瞬息万变的变化之中。变,是常态,唯一不变的,唯有变化本身。从小里看,我们周围的关系圈子无时无刻不在改变,那些爱我们的人,很可能,下一刻就会由最亲密的人沦为最陌生的人;从大里讲,“互联网+”时代来临后,社会的运营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原有的工种即将消失,人工智能代替人类似乎已不遥远。
我们控制不了时代的发展,也控制不了大势的切换,也控制不了行业的倒塌,更加控制不了身边的人来人往、你去他留。因为这一切,都属于外部世界。
很多人焦虑,就是我们自己将控制权交给了无法掌控的外部,但其实,唯有向内求,才能资源无限。我们的内心冲突都是我们不断地将自身能量用在了外部。
我们焦虑,因为年龄增长,工作却没有达到自己想要的高度,我们焦虑,源于苦苦经营维护,人际关系依旧触礁,也因为我们总活在别人的评价里面。
我们阻止不了社会前进的步伐,改变不了别人离我们而去的事实,我们也无法影响别人对我们的看法,但是我们可以控制自己。你不能躺在床上去解决焦虑,你应该用那些可以忍受的痛苦性的行动去解决焦虑。用高频持续的行动去缓解焦虑,不做、干想,就特别容易焦虑。
这个世界很公平。很多事情不通过你自己的痛苦卓绝的努力是不可能新生的,要想新生肯定要有成长的阵痛。在这个变化的时代,我们首先不要去期待这个变化会慢下来,而是得学会拿上一块冲浪板去追逐浪头,体会这种冲浪的快感,怎样在一波波的变化当中驾驭变化,在变化当中寻找机会。
“我很害怕”,多萝莉西说。她的害怕,影射着人类的普遍心理状态。
但实则,我们会焦虑,不外乎控制不了和准备不足。控制不了的是外部世界,控制不了,是必然,那就放下;准备不足的是内部世界,我们却可以采取行动,做出改变,通过持续努力,让不足变为富足。
“那些没有做到的事情,究竟是没去做,还是做不成?”
没等到朋友给我回电话,我就留言给他说,先忙他的事儿,不必担心我,给我时间,去自我调整,因为我似乎已经找到了答案。
他回复说,好,拥有拯救自我勇气的人,终究都不会被生活亏待。相信你。
我并非全然相信我自己,我只是想试着去放下对外部世界的执念,自己努力做改变内部世界,收获自己挣得的成长。毕竟,有的路,得自己学着走。
最焦虑的那段日子,失眠也就尾随而来,脑子停不下来,躺在床上,开始去想四五年前,有哪件事情没做好,我开始分析,那些没有做到的事情,究竟是我没去做,或者没有坚持去做,还是我做不成?
客观公正地讲,我并不是一个经常“混日子”的人,工作后,再忙,每天也一定是要坚持学习的。但是,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事物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往往很慢,很多自己感兴趣的事,最终都被扼杀在“看不到希望”而停止的厄运里。因为看不到乌云镶着的那层金边,很多事情,做着做着就没有了持续的动力,因而就作罢了。
但是,这个世界上,要想让种子结下果实来,哪里又是一朝一夕的事儿呢?
等我整理好自己过去四五年来没有做好的事儿,我才明白,很多事情,真的并非是因为自己做不成,而是因为努力不够,持续的时间不长。
为了缓解焦虑,高频持续的行动是良方,不做、干想,就特别容易焦虑。我这样告诉自己。
有了这样的认识,我制定了一个100天的学习计划,准备给自己的焦虑,“下下猛药”。
所谓猛,就是行动时间延续不能拉太久,每天都能有可量化的任务。
等到第一阶段完成后,自制力渐长,可视目标达成,再继续精进去着手下一阶段的任务。
我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心理学和英文翻译,报考了今年11月份的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考试、人事部二级口译资格证书考试;另外,喜欢读宋词的我,计划100天里,每天背一首词,每天坚持跑步、做瑜伽1小时。
两项考试,都是我一直准备渴望攻克的,但努力却一直不够。运动,也是我的热爱。选择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儿,更容易坚持。
作家史铁生在《我与地坛》里写道,比如你起早熬夜准备考试的时候,忽然想起有一个长长的假期在前面等待你,你会不会觉得轻松一点 ?并且庆幸并且感激这样的安排?
给自己奖励,也很重要。于是,我和自己约定,能够坚持100天不间断,顺利通过考试的话,元旦就报团参加欧洲12日游。
这半个月来,我严格按照自己的学习计划执行,高频率行动。
第一,每天5点起床,运动1个小时。早起习惯,从小就养成了的。
第二,6点到7点半,跟着BBC做新闻视译与跟读练习。
第三,7点半到8点,早餐。
第四,8点20分,出门上班。车上,近半小时,阅读心理学考试书籍及收听相关音频。
第五,午休时间,完成一篇300字的英文翻译。
第六,下班6点半到家。6点半到10点半,认真学习4个小时。
第七,10点半静坐,睡前,背诵一首宋词。
周末,周六去教英文,晚上时间见朋友,周日一整天就在书屋度过。
这样的状态,已经坚持了15天。通过高频、持续的行动,前一段时间的焦虑不知觉中,果真是消除了很多。希望100天后,目标都能达成,然后,再攒足力气去迎接下一个100天。
躺在床上,解决不了你的焦虑,你要行动起来!
如果你也同我一样,处于对未来的无比焦虑之中,希望你也可以尽力去发现自己最喜欢做的事,而后设定一个期限,坚持在这个期限内,每天都去付出行动与汗水,试一试,或许,一段时间后,你就能收获一个不一样的自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