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云仙子 2019-1-6 (日更第12天)
一
我的故乡在陕西。陕西的特色美食驰名中外,不信,你瞧:有牛羊肉泡馍、臊子面、千层饼、陕西凉皮、镜糕等等令人垂涎欲滴的特色美食。但我对陕西麻食却情有独钟,百吃不厌。麻食,是陕西关中的一种家庭特色小吃,尤其在西安及周边地区十分流行。
麻食,是一种类似猫耳朵的面食。手工麻食口味筋道,汤料味道浓郁,汤中配上自己喜欢的时令蔬菜,更是可以做出百变的花样。
虽说万变不离其宗,它总归是麻食,但可以尽着自己的性情变汤变菜,又能吃到特色的麻食,岂不美哉!
周日,休闲在家。小寒已过,天气会越来越冷。寻思着这大冷的天吃什么饭,既营养美味,又开胃暖和。
哈呀,对了,麻食子呀!
今天,云仙子手把手教你制作关中特色小吃---麻食子的正宗做法。
反正我平时就是这么做的。
二
材料:
其一:面粉
其二:各种时令蔬菜:如,蒜苗、韭菜、小青菜或者菠菜、豆腐、香菜、红萝卜、土豆、黄花、黑木耳、红薯粉条、蒜苔、芹菜(夏季可选豇豆)等各式各样的蔬菜,总之,啥菜都能放入。
陕西关中人喜欢吃麻食子,一图能多吃点菜,二来吃着煎火(陕西方言:暖和之意),尤其是天越冷,咥着越美!
其三:西红柿去皮、黄豆提前泡好,韭菜提前择净晾着。
工序:
1.和面,取盆挖面,面粉中适当撒一丁点盐,保证劲道;面要稍微和软一些,盖上湿笼布,醒30分钟左右。
在醒面的间隙,不能闲着,要趁机赶快备菜。
2.醒好后,面团擀薄成1cm左右厚的面饼,再切成1cm宽的面条,切好的条,用手在案板上稍微滚成圆柱形状。
3.案板上撒面粉,左手捏着圆柱长形状的面条(参照上图),右手拧一小块面丁,用大拇指在面丁上轻微摁一下,借着摁劲轻轻搓一下,面就会卷起来,像一个猫耳朵的样子,搓成一个个像花生米粒大小的形状,中间是空心的。
我有时速度快时,一分钟能搓60、70个,几乎一秒钟一个。
家人在旁边帮忙择菜时,还有个说话的人;独自一人时,我也会把做饭当成一种乐趣。一边听着邓丽君的歌,一边手舞足蹈地在案板上或者锅灶上忙活着。
4.各种蔬菜,切成开心果大小的样子,要分别炒熟。
(1)韭菜要单炒,为的是不窜味;
(2)各种蔬菜,切成开心果大小的样子,炒熟;
(3)西红柿要多拾掇几个,去皮,切小块,和洁白无瑕的豆腐放在一起炒既养眼又美味。因为,它们同为软菜,在锅中炒成酱,要加足够量的水;
(4)炒菜时要多放点食用油,然后,把以上所有的硬菜放在一起炒熟,备用;
(5)冷水锅先倒入黄豆,开始烧锅,煮麻食。
要多倒些水,否则,开锅后麻食膨胀变大汤会变稠。煮到8成熟时,可下入小青菜,关火,焖一小会儿。
然后,将鸡蛋磕入碗里,搅拌均匀,加少许盐。开小火,顺锅边倒入蛋液, 俗话叫揌鸡蛋絮。待鸡蛋熟后,麻食就做好了。
接着,撒入切好的葱花、香菜,再煮一分钟香喷喷的麻食就可以出锅啦!
最后,煮好的麻食、炒好的西红柿汤汁、所有的配菜均倒入麻食锅中,调好调料(盐、酱、醋、耗油等),大勺一搅,再淋上几滴香油,盛入碗中,浇一勺红艳艳的油泼辣子,佐一筷头青翠欲滴的韭菜……
酸酸的,辣辣的,人间美味!
上图
麻食不仅可以煮着吃(俗称烩麻食),也可以用清汤煮熟后,捞起现炒(俗称炒麻食)。
有时,麻食子做多了,一顿没吃完,下一顿,用油一炒,特别好吃。人们戏谑:吃一碗油炒麻食,给个县长都不换。
记得年少时,炎炎夏日,母亲劳作归来,午间会做一大锅香喷喷的麻食。如果中午没有吃完,母亲便用一个大盆盛着放在夏房的阴凉处,晚上收工回家,就可以不用做晚饭啦。我们一人盛一大碗,就这生蒜吃,凉凉的,特别入口。
三
麻食,也有叫做“麻什”、“麻食子”或者“麻什子”的,是西北地区(尤其在陕西和山西)的一道汉族传统小吃。
麻食这种面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代,当时叫“秃秃麻失去”( 元代《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也叫“秃秃麻食”(元代《饮膳正要》)。
贾平凹先生在《陕西小吃小识录》称作“圪咜”(陕北语)。
关中人称作麻食、猫耳朵。以荞面为料,现在,绝大多数都以白面为主要原料。
掐指蛋大面团,在净草帽上搓之为精吃,切厚块以手揉搓为懒吃。
这种饭食主要分布在陕西、甘肃、山西,是大家喜欢的日常简单饮食的一种。
麻食传承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爱国将领杨虎城是陕西人,当抗战胜利的喜讯传来时,他情不自禁的对夫人说:
“快给我买顶草帽,我要吃家乡饭,再买些酒菜来,好好庆祝一下。‘’
杨虎城将军的家乡在陕西省蒲城县,那里的家乡饭就是麻食。
草帽作为日常的雨具,在当地作为制作麻食的工具,为的是搓上草帽上的花纹。
四
云仙子手工制作的陕西关中正宗麻食,用手指头一粒一粒搓的,不用干净的草帽作为工具。
室外冷风萧瑟,室内温暖如春。在这样寒冷的天气,咥上一碗色香味俱佳、热气腾腾的麻食子,一碗饭下肚,胃是暖暖的,心也是暖暖的。
品尝五颜六色的美味麻食,享受七彩斑斓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