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的传统教科书,认为事物是有内在价值的,是无差别劳动的凝聚,换言之,任何东西都是有一个精确的估值的。
这并不符合事实。
正确的世界观,1000个人有1000个哈姆雷特。对于同一样东西,不同的人估价是不同的。根本不存在绝对的价值。
一件高级副总裁非常喜欢并为之炫耀的定制西装,在他18岁女儿的眼里,可能土的掉渣一文不值。
西装本身的价值并没有问题,只不过1000个人有1000种喜好。多元化而非独裁一元化,这才是marketing的精神。
说回我们小众市场的话题。
加入10000个客户,看待古北的问题。9700人认为古北的合理价值应该是6000元平米,300人认为古北应该值16000平米
请问,古北最终如何估值?
这是1999年实际发生的问题。
外国人分两种,欧美人和港台籍。
其重要的区别,在于法德鬼佬可以出很高的租金,但是从不买房。
港澳台胞实力稍逊,但是他们买房子,并影响到了买卖市场。
外国人的共同点,则是不遵循传统地段分布。外国人有外国人的聚焦点和喜好,和土著不兼容。这些板块的涨跌,主要看外国人实力的的涨跌,而不是中国的国运崛起。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港澳台胞购房的地段,局限在非常可数的几个地方,典型的譬如古北,仙霞,虹梅。这就造成了小众市场。
古北并不是没有交易,相反的,古北的交易非常旺盛。古北2000美金的房价,并不是有价无市,反而是有价有市的。轮流通性,换手率,易出售程度,甚至比市区房子还好一点。
至少,香港人台湾人处房情节较少,二手房可以反复买卖。
但是,古北是不折不扣的小众市场,10000个用户中,9700个用户是不承认他的,只有300个用户承认2000美金的价值。
当你指着一个花瓶,说这是你精心烧制的艺术品,值得1亿艺术价值。
如果你1个人这样说,你会被认为是疯子,受所有人的耻笑。
如果有3个人同意1亿,花瓶可以流通,别人会说,那是三个疯子。
如果有300个人同意1亿,花瓶300人之间流通,别人至少不会说,那是300疯子。
如果有300000个人同意1亿,古北的房子可以在30w台湾人互相之间流通,这就形成了一个市场,甚至我们可以说这个房子值2000,有价有市,小众市场。
如有3亿人同意你的估值,那你就成了大众市场,成了不折不扣的硬通货,等同于美金。
绝大数的人,并没有意识到小众市场的影响。古北后来的下场又如何呢?
当古北以2000美金平米交易的时候,一切都显得那么的美好,房子的确是有价有市,换手率和自主率都很健康,从任何一个银行指标分析,这都健康的不能再健康。可是银行家毕竟不是职业炒家,金融业对房地产的理解,有时候简直就是一个笑话。
1998年,金融风暴,大批台湾人南返。金融风暴对整个古北产生了毁灭性的打击,无数的中小台企破产,无数的老板急需卖房子回去拯救他们自己的工厂,企业。
可是,这个时候呢,古北的楼市是刚性断裂的。
刚性断裂的意思,你原本2000的房子,降到1900是没人接盘的,降到1800也没人要。
1600也没人要。
1500也没人要。
1200也没人要。
1000也没人要。
那要降到哪一个位置呢?2000大概叠到800,也就是人民币6000-7000的样子,这时候,本地的,土著买家开始进场,这些人觉得六七千还值。
也就是说,小众市场10000个客户,9700个认为你六七千价值,300人认为一万六,当这300人被打爆后,价格会产生断崖式下跌,下面是没有承接盘的。
这就导致了我们对小众市场的最主要论断:小舢板是不能抗风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