槽点多到不知从何吐起的平昌冬奥会终于闭幕了,可闭幕式同样不安生,竟然展示起了葬礼!这下网友们彻底坐不住了,大过年的给人看葬礼这不是诚心寻晦气吗?
公平点说,葬礼的事还真不怪韩国,这锅应该国际奥委会来背:2016年里约奥运会闭幕式上第一次出现了缅怀逝者的仪式,没想到国际奥委会一拍大腿让它成了闭幕式的固定环节。
固!定!环!节!那4年后同样处于春节期间的北京冬奥会,难道也要满台丧葬用品?萃花只想问一句,现在退出还来得及吗?
开个玩笑,退出当然不可能,不就是缅怀吗,这事中国人干了几千年。缅怀屈原我们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缅怀介子推我们清明节扫墓、吃寒食……干嘛非得认准丧葬文化?
嫌这些不够大气庄重?那我们还有盛大隆重又能体现民族文化传统的祭祀!过完年正值开春耕种之时,作为农耕民族,正是缅怀制耒(lei)耜(si)传五谷的炎帝神农氏的好时机,一场祭祀神农(先农)仪式分分钟满足国际奥委会的要求!
至于具体怎么操作,十分重视农业生产的雍正皇帝曾经完整示范过,或许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一些灵感!
《雍正帝祭先农坛图》为清朝宫廷画家所作的纪实性绘画作品,记录了雍正在先农坛祭祀神农的场景。
先农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神农、祈求丰收的地方,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到雍正年间已经有300多年历史,所以画卷起始就是一片古木嶙峋、松柏参天的景象,树木掩映交错,线条劲健。
视线稍往右移,画面上方的高台就是祭祀的主场地——先农坛,因为古人信奉“天圆地方”,所以祭坛的形状也是方的。
坛上最明显的是那顶金黄色的大帐篷,里面摆着神农氏的牌位,帐篷前一红一黄两张台子上,则是祭祀必不可少的祭品与祭器。
祭品是我们在学文言文时经常看见的“太牢”:猪、牛、羊,而祭器则是自商周以来就一直用于祭祀的尊、豆、簠(fu)、簋(gui)等器具。
不过这些器具虽然还保持着商周时期的名称和外形,但已经不是我们印象中的青铜器,因为从朱元璋开始,就规定祭祀用的器具全部仿照其形状用瓷烧制!
礼部言:“今拟凡祭器皆用瓷,其式皆仿古簠簋登豆”诏从之——《明史志》
从画面可以看出,坛上只分两侧站着9个大臣,本来是皇帝行礼的地方现在空无一人,雍正尚未登上祭坛,祭祀还没开始。
所以祭坛下方只有身穿红衣、负责在祭祀仪式上奏乐献舞的乐舞队,和他们外侧排列整齐的陪祀百官,在静候着皇帝的到来。按规定应该站在乐舞队内侧的陪祀王公,同样尚未到场。
红衣乐舞队中,紧靠甬路两侧、服装与其他人有所区别的是武舞生。祭祀开始后,他们会率先登场,跳一种在周代祭祀时就必跳的“干戚舞(武舞的一种,手执斧、盾进行舞蹈)”。
既然有武舞生,那文舞生肯定也不能缺席,手中拿着长羽毛的就是文舞生,他们将在“干戚舞”之后上场,舞动手中的羽毛,跳一种同样是在周代祭祀时必不可少的“羽舞”。
目前武舞生和文舞生都已经就位,演奏祭祀乐曲的大型乐器编磬和编钟也都已经安装完毕,只等雍正到来,祭祀仪式正式开始!
那万众等待的雍正现在在哪里呢?
视线顺着甬路再往右移,在画卷中部位置,出现了众多身着朝服的官员,他们站在甬路两侧。甬路中间,身着石青色祭服的雍正皇帝,正由几十名围成半圆形的侍卫簇拥着,向祭坛方向缓缓前行。
跟随在他身后的,就是姗姗来迟的陪祀王公,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些人似乎并不怎么虔诚庄重,除了前面几排步伐还比较整齐,后面的竟然像逛庙会一样三五成群、交头接耳,果然皇亲国戚到哪里都要搞点特殊!
虽然因为场面宏大、人物繁多的原因,画中人物实际尺寸非常小,但可以看出作者的描绘仍然非常细腻,须眉毕现,具有明显的肖像画的特征。
祭祀场景描绘完毕之后,画卷结尾再次出现一片茂密的松柏林,林边一座坛门,所用界笔工整,高度还原现实中的先农坛,极见功力。
《雍正帝祭先农坛图》构图严谨精确,人物描绘细致生动,敷色明快华丽,堪称清代宫廷绘画的上乘之作。但因未标明款识,学术界对作者归属观点不一,郎世宁、陈枚、金昆众说纷纭。
不过萃花觉得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萃花从这幅画中看到了平安度过北京冬奥会闭幕式的方案,祭出青铜器,奏响编钟、编磬,“干戚舞”“羽舞”轮番上场,谁能说我们不是在缅怀?
更多内容,请关注”艺萃”
本文为艺萃原创,转载请私信艺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