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互联网免费最深的记忆是360宣布杀毒软件免费使用,当年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360也因此奠定了他在杀毒领域的市场老大位置。但这只是开始,它并没有因为免费而亏损,相反通过了周边的外延产品和服务实现了很好的盈利,并最终在11年赴美上市。
当然360不是首创,早在20年前就已经有许多公司在实践这种模式了,但360却引领了这波爆点。
至此之后,互联网的角落文字、媒体、分析家大多都看好免费的策略,出版的相关的书也受到追捧。关键功能免费,获得大量用户,然后利用产品周边的增值服务来获取盈利的方式已经深入人心,甚至是政府也开始采用这种方式来发展,比如杭州。
当然免费会让很多人都很高兴,以前需要花钱的东西都免费了,或者变的极其便宜了,在生活成本不上升的情况,也可以享受到许多很好的服务。但同时这也对公司的挣钱能力提出了挑战,得想方设法围绕着这些用户,提供增值的可付费的服务来盈利。
我想许多人虽然用了免费的主体服务,却多多少少在周边的增值项上付过费。比如当你免费用微信的时候,表情包、提现等都是可以收费的项。
可能你会说虽然商家有意想从我身上薅羊毛,但却没有用成功过,因为他们从来没有从我身上挣到钱,小心翼翼地避过了很多消费陷阱,至今只享受免费带来的好处,而没有为其它周边增值服务付过费。
但别忘记了,这些公司还可以向平台的商家或者说服务的提供商来收费,有句俗话叫着买的没有卖的精,商家的收费最终会以各种形式转嫁到消费者的身上,只是没有觉察而已。
假设你像神一样的避过了这些显性、隐性和转嫁的付费方式。
江湖上还有句话叫,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大约轮到你还的时候到了。
亚马逊之前实施过一项针对不同的用户,商品价格分别显示的情况。比如同样的一个商品,它会分析你平时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能力,然后显示不同的购买价格。虽然后来因为用户的激烈情绪反弹而中止,但是后来美国最高法院有了一个判例,商家可以针对不同的用户实行不同的价格策略。据说亚马逊后来又小范围地恢复了这项措施,推测可能只在欧美区,因为国内网上还没见到这样的反映。
同样的商品或者服务针对不同顾客实施不同的价格策略,在航空公司已经被广泛的使用。
其实要想达到这一点,对哪些人实施不同的价格,价格相差是多大等等这些都离不开大数据,背后是一整套的大数据分析的结果。而这些大数据的收集就是你在网上活动的每一个足迹。
你浏览过哪些网站,你的资产情况,你的身份物质,甚至你的朋友的人脉状况,甚至你喜欢吃什么口味的食物等等都是数据。而且有专门的数据公司从事这项业务,不仅收集而且有偿提供给其它公司和机构。虽然你没用过亚马逊的服务,但一样不妨碍它来准确分析你的形为和消费能力。
以前享受过的所有免费服务,现在都在为这些源源不断地提供数据,而这些数据又反过来应用到你的身上,想办法从你身上薅羊毛。
现在只是大数据的初级应用阶段,还远没有达到应该有的高级智能水准,但先把你收集进来,随着技术越来越发展,能应用和能分析的会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精确。
当然你说不用免费的,用收费的就能避免吗?也不能,收费应用一样会收集你的数据提供给第三方。比如滴滴之前发布过拥堵数据、发布过公司加班数据,热点区域调配车辆等,这些都是基于打车这些你付费了的数据来实现的。
免费和收费其实最后用户都是要还的,你要问我怎么办?我只能说没有办法,有活动就会有足迹,有足迹就会有价值,有价值就会有人把它商业化,做为个体,在不牺牲生活便利体验的基础上,无论如何也避免不了。
确实没办法,还是坦然面对,该还当还吧。
题图:Pete Linforth
图片授权基于:CC0协议
微信号:如若不信(ruruobuxin)
如若不信:
在大数据面前,我们其实都是透明人,除非完全不用网络,不享受高科技带来的便利性,但这要做到这点几乎不可能。既然我们透明,就会有人看到商机,有商机就有羊毛可薅,还是那句话,出来混,总是要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