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命令中书监高允制订刑律法令,虽然高允年事已高,但是神志清楚,记忆不衰。由于高允家境贫寒,供养菲薄,孝文帝下诏令乐队每隔五天便派十个人前往高允处演奏,以便使高允心情愉快;又供给他早晨与晚间的膳食,每逢初一和十五日便送去牛肉与美酒,每月供给衣服、丝绵和绢帛,高允入朝晋见的时候,孝文帝还为他准备几案与手杖,向他询问治理国家政务的意见。
高允一生侍奉过五位皇帝,在尚书省、中书省、秘书省三省中担任过重要职位,五十多年,从未受到过责备。
冯太后和孝文帝都非常尊重他,经常命令黄门苏兴寿扶持侍奉他。高允仁义宽厚、简朴恬静,虽然处在极其尊重重要的位置上,但他的情况却跟普通士人一样。他每天拿起书来不停地吟咏浏览,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总是书不离手。
当献文帝拓跋弘夺取刘宋青州、徐州时,把当地望族全都迁到了代郡,他们中有很多人都是高允的姻亲,流离失所、饥寒交迫地来到这里,高允拿出全部家产赈济,使他们得到安置。
接着,高允又在他们当中根据才能品行的不同,把一些人推荐给朝廷。当时朝中许多人都因为他们刚刚归附而不加信任。高允说:“任用贤才,使用能人,为什么要分他们是新归附的还是早就归附的呢?如果他们肯定有用,怎么可以用这种理由去压制他们!”
高允身体一向无病,到这一年,稍感不适,但他的起居仍如平日一样。几天之后去世,享年九十八岁。孝文帝下诏追赠他为侍中、司空,陪葬十分丰厚,北魏建国以来,对活着或者死去了的官员的赏赐,从没有赶得上高允的。
北魏僧人法秀以邪术迷惑民众,打算在平城制造叛乱,苟颓率领禁卫军前去搜捕,将他们全部抓获。孝文帝回到平城以后,有关部门将法秀拘禁起来,给他戴上笼头,但是笼头上的铁锁无缘无故地自动打开了。
看守人员准备用铁链穿透法秀的颈骨,诅咒他说:“倘若你果真神通广大,就应该让铁链穿不进皮肉。”结果看守人员用铁链穿着法秀的颈骨示众,历时三天,法秀才死去。有些人趁机建议将僧人全部杀掉,冯太后不同意,这才没有施行。
法秀作乱的事情,牵连到兰台御史张求等一百多人,按照有关谋反的刑法全部应当灭族。尚书令王睿请求只诛杀罪魁祸首,而宽恕法秀残余的党羽。
于是,孝文帝颁诏说:“应当诛灭五族的,降为诛灭三族;应当诛灭三族的,降为诛灭全家;应当诛灭全家的,只诛灭本人。”因此而得到幸免的有一千多人。
北魏尉元与薛虎子攻克五固,斩杀司马朗之,将东南各州的变乱全部被平定。尉元回朝后担任侍中、都曹尚书,薛虎子担任彭城镇将,晋升为徐州刺史。
当时,戍守州镇的军队,都是将财物绢帛随军携带,不用上缴官府的仓库。薛虎子上表认为:“既然朝廷准备进攻江东地区,就必须首先在彭城贮存谷物。我考虑安置在州镇上的兵力,不少于数万人,充当军资粮饷的绢帛,每人十二匹,由于开支没有准则,士兵们没有等到替换下来,就无法避免地忍饥受冻了。这对于官府和私人来说,都是一种损害和浪费。现在,徐州拥有良田十万多顷,水源充足,土壤肥沃,清水与汴水流经全境,足够灌溉土地的了。倘若用军用的绢帛去购买耕牛,能够买到一万头,用来兴办屯田。在头一年里,可以暂且由官府供应军队的食用。用一半的兵员开荒种地,用其余的兵员屯兵戍守,边耕种边防守,并不妨碍保卫边疆。而一年的收获,要超过绢帛价值的十倍,短期的耕种,能够满足数年的食物需求。此后,军用物资要全部贮存在官府的仓库里,这样五年之后,谷物与绢帛便都会充盈起来,不仅可以使屯戍的士兵丰衣足食,而且会产生消灭敌军的气势。”孝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
薛虎子处理政务时恩威并重,军民都归向于他。沛郡太守邵安与下邳太守张攀由于贪赃枉法,被薛虎子检举弹劾,邵安与张攀便各自指使儿子上书,控告薛虎子暗通南齐。
孝文帝说:“薛虎子肯定不会做出这种事情来的。”经过追查,果然实属虚构,孝文帝便颁诏赐邵安与张攀一律自裁而死,对他们二人的儿子分别鞭打一百。
由于荆州的巴人和氐人骚扰变乱,北魏任命镇西大将军李崇为荆州刺史。李崇准备上任的时候,孝文帝敕令调集陕州与秦州两地兵马去护送他,李崇推辞说:“边地的百姓有失和睦,本来是由于怨恨当地刺史造成的。现在,我接受诏命去替代那里的刺史,当地百姓自然会安定下来。我只需要一纸诏书就足够了,不必麻烦陛下派兵保护,使当地百姓心怀恐惧。”孝文帝同意了他的建议。
于是,李崇轻装率领数十人骑马急奔到上洛,宣布诏书,安慰劝导,当地的百姓与蛮夷都心悦诚服。李崇命令边防据点将掳掠来的南齐百姓全部送还,因此南齐方面也将大约二百名俘虏送还北魏,两国边境军民和睦相处,不再发生战事。
很久以后,李崇被改任为兖州刺史。以往,兖州境内经常出现抢劫的盗匪,李崇上任之后,命令在每一个村庄都设置一座楼,楼内都悬挂着大鼓。在强盗出现的地方,要猛烈地敲击大鼓,最初听到鼓声的邻近村庄,以敲击一下为信号,听到一下鼓声的村庄就敲击两下,听到鼓声两下的村庄就击鼓三下,不一会儿,鼓声传遍百里,各村庄都派人防守险要地带。从此,只要强盗有所行动,没有不抓获的。后来,各州都效法这一做法,就是由李崇首创的。
北魏旧制规定:每年户掉为二匹布帛,二斤棉絮,一斤丝,二十斛谷米。另外,又增缴一匹二丈的布帛,存入本州州库,用来供应户调的需要。各州所征调的物品,可以按照本地所出产的缴纳。
后来,孝武帝下诏说:“设置官吏,发放俸禄,很早就已开始实行,自从中原战乱,这一制度才开始中断。朕依照旧有的典章制度,开始颁赐官吏们的俸禄。所以,每户户调应增缴三匹帛,二斛九斗谷米,作为官员们的俸禄。俸禄制度执行以后,贪赃达一匹布帛的处死。”
九月,北魏下诏,官员们的俸禄制度,从本年十月开始实行,每个季度发放一次。以前的法律规定,贪污十匹布帛,受贿二十匹布帛的人,一律处以死刑。到现在,凡是受贿一匹布帛的,以及贪污无论多少,都处以死刑。朝廷分别派出检察官,到各地巡视检查有贪污行为的地方官。
秦、益二州刺史李洪之自恃皇亲国戚、身份显贵,为官残暴贪赃枉法。实行俸禄制度后,李洪之因贪污事露,第一个就被揭发出来。孝文帝下令给李洪之戴上手铐脚镣,押送到平城来,然后召集文武百官,亲自历数他的罪状。由于他是朝廷大臣,允许他在家里自杀。
凡是有贪污受贿的地方官大约有四十多人,也全都处以死刑。那些受过贿赂的人,无不恐慌害怕,行贿受贿的事,几乎被杜绝了。然而,官吏和老百姓犯了其他罪时,孝文帝大都宽大处理。
很久以后,淮南王拓跋佗奏请仍按旧例,停止向官员发放俸禄,冯太后召集文武百官讨论这件事。中书监高闾认为:“自身深感饥寒交迫,慈母却不能保护她的孩子。如今,发放俸禄,廉洁的官吏更加清白,而那些贪官污吏也足以改过为善;如果停止发放俸禄,贪官污吏会更加肆无忌惮地贪赃枉法,廉洁的人却不能维持生计,淮南王的建议,岂不是很荒唐吗?”朝廷最后颁诏采纳高闾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