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翻开这篇《黄油烙饼》,依旧止不住感动和难过。
那个特殊的年代,吃大锅饭,浮夸风,放卫星,苦了几代人。
小主人公萧胜三岁时候就跟着奶奶生活,爸爸妈妈工作经常调动,去年爸爸回来看他们,带回来走后门搞来的黄油。
可是奶奶一直没有吃,萧胜没吃过,他也不想吃。
八岁时候奶奶不在了,爸爸回来办了丧事,带着萧胜一块离开,到张家口外马铃薯研究站。
萧胜在那里同爸爸妈妈过了一段很丰富的生活。很多稀奇的事吸引着他,会让他渐渐忘记一些事情,但是,当有些特定的东西出现了,就会勾引起他对奶奶的想念。
他采蘑菇时候,因为曾经吃到过奶奶做的蘑菇,就会想到奶奶,止不住流泪,他知道奶奶是饿死的,人不是一下子饿死的,是慢慢饿死的。
一天开三级干部会,食堂里飘出来很多往常闻不到的香味,听到大人们议论各种好吃的,还有黄油烙饼,萧胜好奇地问爸爸:“他们为什么吃黄油烙饼?”
“他们开会。”
“开会干嘛吃黄油烙饼?”
“他们是干部。”
“干部为啥吃黄油烙饼?”
“哎呀!你问得太多了!吃你的红高粱饼子吧!”
正在咽着红饼子的萧胜的妈忽然站起来,把缸里的一点白面倒出来,又从柜子里取出一瓶奶奶没有动过的黄油,启开瓶盖,挖了一大块,抓了一把白糖,兑点起子,擀了两张黄油发面饼。抓了一把莜麦秸塞进灶火,烙熟了。黄油烙饼发出香味,和南食堂里的一样。妈把黄油烙饼放在萧胜面前,说:
“吃吧,儿子,别问了。”
萧胜吃了两口,真好吃。他忽然咧开嘴痛哭起来,高叫了一声:“奶奶!”
妈妈的眼睛里都是泪。
爸爸说:“别哭了,吃吧。”
萧胜一边流着一串一串的眼泪,一边吃黄油烙饼。他的眼泪流进了嘴里。黄油烙饼是甜的,眼泪是咸的。
这一段话字数不多,看得我止不住地流泪。
这两瓶黄油,奶奶一直放着,她可能是舍不得吃,更可能是不知道怎么吃,也可能家里面根本就没有什么面粉,可以配着黄油,烙一张饼。
萧胜吃到嫩黄嫩黄的黄油烙成的饼子,又想到奶奶,想到奶奶对他的爱,又想到奶奶是饿死的,心里再次忍不住地难受,如果奶奶吃到了好吃的黄油烙饼,是不是就不会离开自己了。
萧胜对奶奶的想念没有随着时间消逝,这份想念越来越深重,刻进了骨子里。
有时候我们总是认为,很多的事情是小孩子不知道的,可是实际情况却是,孩子们比们想象的还要有心和懂事。
他们善于观察的眼睛一眨一眨地看着周围,看着这个世界,他们小小的心里面装满了好奇和疑问,他们感受到父母的亲情,感受到祖辈的疼爱,这些情感会牢牢地记在他们心里,并且将这份爱回报给爱他的人。
有些事情大人们很少对孩子们提起,就像死亡,很少会有人认认真真地对着七八岁的孩童解释些什么。我们总是认为孩子还小,很多的事情还没有经历,有些事情没有办法给他们说的很清楚。就像我们小时候,也没有对我们讲过什么是死亡一样。
小孩子的聪明就在于,他们或许理解不到这是一件悲伤的事情,但是他们心里面知道以后再也见不到疼爱自己的那个人了。
很多年之前,有个邻居家的儿媳妇,年纪轻轻突发不知名的病,都没有等到救护车人就没了。留下一双儿女,小女儿才上幼儿园。
邻居家儿子在新疆打工,说是因为没有人照顾孩子,很快又娶了一个媳妇。听说要把那双儿女带到新疆去。
某天我下班,看到小女儿在路边走着,瘦小的身躯,一直低着头。
“小秋!”听到我喊她的名字,她微微抬起头,侧眼看向我,一副怯怯又很茫然的样子。当时看的我心里就很难过。
就算只是很小的孩子,她也一定明白,世上最疼爱自己的那个人,永远不在了。
从此她对妈妈的记忆,只保留到幼儿园那个阶段。她年龄小,她不说,但不代表不知道。
大人们记忆力好啊,但是很快就忘了已经逝去的人,并且迎接了新的人,但是孩子心里会记得。我相信就算是最短暂的陪伴,她永远也不会忘记自己和妈妈在一起的日子 。
记得看到网上一个人说,他的妻子在生女儿的时候去世了,女儿一直喊婶子为妈妈,他一直以为孩子什么都不知道,直到有一天,女儿和一些同龄的小朋友在外面玩完回家,他问女儿玩的开不开心,女儿说很开心,后面好像是说其他小朋友更开心,因为她们有妈妈。
我看到这些心里是承受不住的。
那些幼小的心灵里面怎么能装下那么多超过了年龄的,沉重无比的事情。
说来还是孩子的内心世界最纯洁,只要真心的对他们好,他们都会记得,昨天玩的开心的朋友,今天还要去找他玩。
不像大人们,感情已经冷漠,时间一长,就不记得别人对自己的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