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很多家庭都要给逝去的亲人烧纸钱。有坟地的去坟头上烧点金银元宝,冥府银行发行的大额现金。
看着一打打的纸钱给亲人们送过去,我免不了会想,那个世界如果真的流通这些货币的话,早就通货膨胀了——老祖宗出门买盒烟都要拉着三轮去吧。
都说祭奠亲人除了缅怀逝去之人,还有个用就是教育活人。让小孩子学习怎样孝敬老人,让旁人看看自己家是多么孝顺——新闻上不是常有老人在世时无人过问,一旦去世儿女们就把葬礼当成了表演的舞台,大操大办。
当然,上新闻的都是个例,清明、七月十五、十月初一,这些都是我们传统的节日,利用这一天来到亲人墓前,说说话,回忆回忆曾经,这是很好的事情。
有坟头的都是过去土葬时代的事情了,现在开始了火葬,就那么一个小骨灰盒就够装了,这样不浪费土地。但我不明白为什么骨灰盒不能放在家里,而要找火葬场或者陵园寄存,更有甚者还要把骨灰装进棺材再次下葬。
难道一旦去世,就真的阴阳两隔了吗?生离死别之后,遗体烧成的骨灰就不能回到住了几十年的那个房子里了么?
我不太明白。
其实,清明佳节,各个家庭祭拜的都是两三代之内的亲人,更多的是子女去给逝去的父母烧纸钱。很少见到孙子去给爷爷奶奶烧纸,至于更上一代,也许根本就没见过,不认识,当然也无感情可言。
这么看来,缅怀祭奠的对象都是熟人。
虽然更长的长辈才是家庭、姓氏的来源,但我们不熟,所以只能多给父母烧纸,再让他们在那个世界把钱财孝敬一下他们的父母,如此层层上推,那边可是有些庞大的家族体系。
说到跟老祖先不熟,那可是真的不熟。要不然对考古挖出来的周口店那位先生的头骨,我们就要大办特办了——那才是我们真正的老祖先了。
当然不熟还要祭奠的情况也有。一种是祖上特别有名,比如现在动辄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的几十几百代孙,谁也搞不清他们这一支是嫡出还是庶出,反正祖上是大人物,就要祭拜一下。
另一种是祭奠先烈。这个更是做给活人看的,让人们知道我们没有忘记历史,始终记着如今的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但是从来没见过给先烈们烧纸钱的,大多数是列队站在那里,敬献花圈,然后宣誓奏乐。
我们知道先烈们都是穷苦人民出身,估计他们收不到纸钱,应该在那边还是穷苦人民吧。我觉的这个可能行很大,因为他们大多数并无子女,无人送钱,生活条件应该不会太好。
哎…
但转念一想我又不太担心了,冥府银行发行那么多少,应该对我们的先烈有特殊照顾吧。我们的先烈肯定会享受着冥府政府特殊津贴,在那边吃饱穿暖,彻底告别了他们生前努力要挣脱的悲惨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