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夜,寒风刮过脸颊,只剩满脸泪痕,静坐在天台边缘,摆弄着那悬空的双腿,我这是在跟世界告别,而脑海里只有一个声音在回荡,“你别再来烦我了”。
今夜开开心心,原本想缓和一下关系主动联系了她,没想到最后彻底闹翻。还是那句“你别再来烦我了”,当头棒喝,直戳心底。年少时的冲动,初恋的撕心裂肺还有承受不住来自现实与理想的差距,我来到了天台,痛哭流涕,差点选择了一条不归路。
年轻的关系难免磕磕碰碰,几年前就暗恋着这一名女生,后面就是表白与被拒绝的循环,直至初三。当时她开口说,高中能同一所学校,就答应我。开始我满怀期待,就不知怎么初中毕业晚会后,她就不理我了,当时就是抛下这句“你别再来烦我了”。
现实与电视情节一般,我超常考上了重点高中,而她没考上。如你所想,我去她会去的那所高中报了名,两个人之间又有了少许话语。源于一种感动的情怀这里面,她慢慢把我当成了依靠,我却不满于接近但又没公开关系,整天胡思乱想,心烦意乱。终于在学期末吵了一架,就没再联系。
现在我的存在证明我并未纵身一跃,当时我在QQ说说上发了一条心情“再见,这世界!”,没想到引来了好友一片骂声,其中还有老师,有的给我打来了电话,想通后起身时才感觉到,我是多么畏惧这个高度,当时完全沉浸于混乱当中。
这件事情让我收获许多,但后面再总结自己的经历时,总不自觉地去规避某些事实,理由有3:
(文章晦涩难懂,实际都是规避行为)
1、 现在与那女生还是朋友关系;
2、 没有人确知这回事;
3、 不愿面对冲动而幼稚的过去。
我开始接触心理学,开始分析这一段不愿提起的往事。
在心理学上,这种规避行为就是换位思考、真实自我和社会自我的体现。而轻生行为,则是一种存在感和自卑感的体现。
我们为人处世都会慢慢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对方角度去看待问题,从内心去分析和把握问题的结果对方会产生什么反应。很明显当我周边的人知道这回事,他们感觉不安的同时,还会担心起来。(不会,轻生让我学会感恩)。
原本我只知道从心和从众,接触心理学知识后才明白,这就是真实自我和社会自我的表现。小时候叔叔阿姨给我们糖吃,我们当然吃啦;长大一些时,爸妈告诉我们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吃,不然会挨揍,那时我们想吃却会和叔叔阿姨说,不用谢谢。
随着慢慢长大,我们真实的内心会被裹上很多社会的标准,这也是我们一直说“勿忘初心”的根源。说谎了不敢让人知道,做错事了总是掩饰,做傻事却不敢承认,就是怕自己陷于难堪不安,此时真实自我被社会自我所取代,逃避现实换来了心中的愧疚感,像我规避轻生的事实。某种场合看某人不爽,如果不是社会自我的存在,那后果不堪想象。这两种自我并褒贬之分,但我们心中有这个定义后,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效率地做出不让自己后悔的选择。
人活着,就需要存在感,有生理上的也需要心理上的。这个问题很大,我们浅浅分析。科学实验早已说明,人不可同时被剥夺多种感觉,这是在生理层面的,而心理上没有存在感,将让人陷入深渊。心理存在感存在于我们的潜意识中,即使获得爱与认同,反观之就是自卑与恐惧。无论为权、为钱、为色还是为势,都是这种潜意识的外在表现。
我失而复得,与那女生越走越近,然后一下子被推到九霄云外,脆弱的内心崩塌又找不到人倾诉时,存在感瞬间丢失。接着而来就是沉重的自卑感,不断地否定着自己,最后就是逃避让自己真正的不存在。这其中复杂没有边际,毫无理性可言。
轻生念头转变成理性的思考,我更感恩存在于这个世界。在我们成长过程中,需要把握住真实自我还有社会自我,更需要我们去寻找我们的定位,即存在感。
愿我的分享,对您有帮助,谢谢阅读。
文 | 番薯满
版 | 番薯满
图 | 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