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游戏的人几乎都有这样一个体验,本来是想打两把游戏,暂当怡情,但一入其中却立马就沉迷得一发不可收拾。
逐渐地,深陷其中的自己发现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早就超过了预期,想要脱离却欲罢不能,甚至会心存侥幸地自我安慰,只有在爽了一把之后才猛然惊醒,并追悔莫及。
类似的,生活中常见的小视频、买买买、吸烟等与此也是如出一辙,于是我们时常感叹生活中到处是诱惑。
而在诱惑面前,人总是会毫无抵抗力地束手就擒,只有在逾越尺度之后才恍如圣者,但事后的反思只会增强人的自责与负罪感。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有时候我们习惯把自己对某种事物喜好作为个性化的追求,似乎该事物达到了与自己生性完美的契合,但科学并不认可这种唯心的看法,科学对大脑的研究发现,对某种事物持续的沉迷本质上就是多巴胺上瘾。
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用来帮助大脑传递脉冲,与人的欲望和兴奋感的产生密切相关。
许多事物作用于人都会刺激多巴胺的分泌,但有几种尤为明显,甚至让人沉迷得醉生梦死,而这些正是饱受诟病的游戏、网购、色情、吸毒等。
具体成瘾机制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敏化反应:任何能使我们大脑分泌多巴胺的行为都会增强我们的敏感性,这会使我们对这种相关刺激的体验更加执着,这是上瘾的初步阶段。
脱敏反应:多次重复兴奋性刺激行为会使大脑产生耐受性,表现在人对这种刺激出现了适应性调节,这时欲达到以往的兴奋效果就必须得加大刺激,这就是为什么瘾君子后期得加大毒品剂量来获得满足的原因。
脑前额叶功能退化:这时人的自我控制能力明显减弱,在面对后续刺激性事物时显得不堪一击,理性抑制不了冲动,甚至会走向极端。
那么,这种看似矛盾的生理现状表达为什么会出现在人的身上呢?
只能说,这是由于进化失衡,其实我们的身体更适合上百万年前的原始狩猎采集生活,却进入了现代化工业社会,而我们的进化速度远远跟不上社会变迁的进度。
在原始生活条件下,我们的大脑早就进化出了对某些事物生而具有的敏感性,这些事物一定是有利于人类生存与繁衍的。
如今,人普遍有噬糖贪吃的喜好,这其实还是受那原始而古老的基因操控着。
要知道我们的祖先生活在物资匮乏,珍品奇缺的残酷环境里面,获取食物远比现在艰难。
那么,一遇到能吃到就立马不管不顾地大快朵颐显然是更有利于生存的,尤其是对糖的情有独钟,因为糖就象征着能量,每多摄入一些能量,就多了一分生存的希望。
类似的,对性的急切需要,还有对游戏参与的痛快满足……
这些有利于人类生存和繁衍的行为不可能被生来就被告知,只有演变成本能的冲动——受激素调控的冲动。
在发达的物质社会,人的迟钝天性明显无法适应环境变化的节奏,我们还是毫无节制地进食,无时无刻不情欲勃发。
对于经济发展来说,这就是巨大的商机,因为有需求就有市场,餐饮业利用了人对美食的贪婪,通过配制并售卖各种让人眼花缭乱的佳肴美食来获利,色情交易这种见不得人的事情也总是在地下悄无声息地发展着。
甚至在了解上瘾机制后,人也可以出于某种目的自发地利用和操控这种机制,医生可以借助药物来为精神失常的病人提供治疗,而不法毒贩却妄想通过罪恶的毒品交易来暴富。
当然,我们也可以利用多巴胺来作为对自身行为的正向引导,但相比于眼、耳鼻、舌、身的及时行乐来说,这是一种更为艰难的延长满足。
我们可能会有攻克难题后的狂喜,但这离不开之前绞尽脑汁的思考,我们也会有事业有成后的油然自得,但这离不开前期的艰难创业与苦心经营。
如今,我们习惯划分普通人与成功人,但其实许多所谓的成功人并不是天赋过人,而是往往能过做到延长满足,成瘾机制无法奴役他们,相反,他们把成瘾机制利用到了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