恍若徜徉于古风画面的胡同,处处散发着凝练而不乏清新的灵动。
这是我每每打开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总是身不由己地迷恋其中的感觉。
林海音原名林含英,是台湾文坛“祖母级人物”,出生没多久,就随父母迁居北京。
《城南旧事》是林海音以其7岁到13岁的生活为背景的自传体小说,小说以朴实、纯真的笔调,描绘了20世纪20年代,主人公小英子在北京城南经历的童年往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孩子眼中的老北京,尤其是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及其周围人们悲欢离合的故事。
1
简洁的白描,却灵动乍现!
“驼队来了,停在我家的门前。”开头一个“停”字,一下子就把我的思绪拉满,也把小英子拉到了骆驼面前,去看去问去想。
“看它们咀嚼草料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短短几句白描,不仅把骆驼吃草的香甜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还把小英子的童真童趣也表现的生机盎然。
骆驼是沉得住气的动物,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慢慢地嚼,偶然躲避车子跑两步,姿势就很难看。这让作者深有感触,于是,写《城南旧事》的时候,她就默默地想,慢慢地写,最终慢火熬出了回甘的味道。
文中的景物描写也是寥寥几笔,就让其有了动感。安居之后,她眼中的早晨是这样的:太阳从大玻璃窗透进来,照到大白纸糊的墙上,照到三屉桌上,照到我的小床上来了,我醒了,躺着看那道太阳光里飞舞着的许多小小的、小小的尘埃。时间在她笔下有了脚,小心翼翼地,从东往西一点点地挪;太阳也不闲着,和着小小的尘埃跳舞。
看似闲淡的一笔,却给人极大的心灵冲击。童年是美好的,但这于人的一生,此美好多么短暂,更何况13岁就遭遇了“爸爸的花儿落了”的林海音、惠安馆内被世俗逼疯了的热情善良的姑娘秀贞,还有三岁被卖14岁就入了青楼虽阅尽沧桑却葆有善良有主见的兰姨娘、为了生计被迫为人帮佣当奶妈自己女儿却被卖儿子溺亡的宋妈,作者定格的是美景,更是心灵中的一道光,引导着她们无畏前行。
不仅写景凝练,连人也用白描。秀贞出场:梳着油松大辫子、倚门站着,看来来往往过路的人!粗笔勾勒,却给人一种安静的美,与世人嘴里的疯子判若两人,强烈的反差越发激起悲剧的震撼。
通篇小说运用白描手法,语言简洁凝练,可人与景的飘逸灵动,偏偏就从这不着修饰的简洁明了中跃动起来,让人迷恋不已。
2
平静的叙述,却主题灵动!
有人说《城南旧事》看是小说,但又不失为散文。从林海音自叙童年的回忆来看,颇有散文的飘逸,从故事情节和人物的活动来看,就是一篇自传体小说。
不管算哪种文体,《城南旧事》都是在用平静的叙述,表达着灵动的主题。
《城南旧事》以一个孩子的视角,看似一双童稚的眼睛,但却用极其清新的笔调,含蓄委婉地表达着难能可贵的女性意识觉醒的主题。
在小英子的眼里,什么景儿都是美的,什么人儿都是好的。那个做贼的他,在她眼里不是坏人,她明白他是事非得已才走到这一步,她一遍又一遍教他念:“金红的太阳,从海上升起来……”
不错,这是小英子对他的期待,对那个社会的期待,她相信黑暗一定会过去,光明一定会到来,每个人都会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那样就一定能有一起看海去的惬意!
小英子帮秀贞找到了她被人扔掉的女儿,看秀贞带女儿逃出惠安馆。虽然俩人没能成功,但毕竟秀贞和“小桂子”已经觉醒,开始向那个不公的制度发起了冲锋。
兰姨娘,饱经沧桑的兰姨娘,不甘受黑暗的压迫,勇敢扯黑暗一个口子,大踏步地冲向了自己主宰的幸福。
最具悲惨命运的宋妈,是那个时代广大农村妇女的代表,她得知自己的儿子溺死,女儿被丈夫卖掉,且打听无果的情况下,听从了小英子妈妈的劝告,但她不是回家去和丈夫再生孩子,而是“回去和他算账!”
宋妈的结局模糊但很清晰:驴脖子上套了一串小铃铛,在雪后清新的空气里,响的真好听。
苦了半辈子的宋妈,已经觉醒,那清脆的铃声,就是她美好未来的象征,究竟是什么希望,作者并没有点明,随我们自由徜徉,但我相信,她的美好绝对和他那黄板儿牙丈夫无关。
每读一遍《城南旧事》,我都会禁不住心酸,为每个人的故事;但又忍不住泛起丝丝温暖,为作者从容的描绘、平静的叙述,以及凝练而灵动的内容,读这本书恍惚觉得正置身于一古风画面的胡同里,金黄色的夕阳,静静地悬在胡同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