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儿童青少年咨询中的教育鼓励成分:
可以有一些。比如案例中,生活不下去了,你看到爸爸妈妈这样的关系,你是怎么感受的?
16岁,172cm,马上成年,不是那么小。鼓励你很勇敢,用袁隆平、孟晚舟的例子,但鼓励不是这样做的。她可以通过媒体看到,我们不是用英雄人物来鼓励,这个很远,还可能是个很大的压力。要看到来访者本身资源、强大的地方。
2、技术用的很多。妈妈用的歪门邪道,咨询师用的是心理学的技术。实际上技术对技术,是个投射性认同。而是要深入到感受层面。这个家庭里没有妈妈,用头撞墙让自己发晕。妈妈缺乏时,大孩子就要顶替到妈妈的位置。这一点要提出来。“我感到很悲哀,你的家庭没有妈妈”。爸爸用外遇逃离家,逃离责任。家庭中只有孩子来当大人。
3、你觉得爸爸为什么要有婚外恋呢?这样的妈妈让一个男人怎么相处。而因为自己的一番话,爸爸就拒绝了寻找情感慰藉的地方。自己找咨询师也是寻找情感慰藉。这里有共鸣,也有内疚。慢慢地,她不再去干涉爸爸的婚姻问题,自己也越来越独立,而妈妈感受到了,要终止治疗,不能让孩子独立。
4、拔头发、划手腕都是很痛的。
5、设置,比较随意。家长想进来就随意进来了。有时候咨询师真的很难做到。但是咨询师不能不说,不能因为难就不说。安排一个家庭治疗,如果不配合,就是个体治疗“你们在我邀请的情况下可以来,不邀请的情况下不可以来。”“可能一个月我要邀请你们来一次,我需要你们的帮助,因为他是未成年人,父母的帮助对于孩子的痊愈有很大的作用,甚至比治疗师的作用还大。”设置让人觉得孩子是有个体空间的,随便侵入孩子就是一种侵犯。强调爱的部分,不说责任。你们把孩子送来治疗是有爱的,有能力的,责任心强的。咨询师把强大的自我借给来访者,让他强大起来。
6、青春期的孩子80%可以自己度过,但是遇到父母也是奔溃的时期,比如中年危机、更年期、或者是一直就是个有毛病的人。
7、妈妈是个替代的人,在行为上宠着,情感上是虐待的,有的甚至直接叫那个去世孩子的名字,把去世的孩子镶嵌在下一个孩子身上。
8、我们要有所不同,对投射过来的有所识别,我不认同他。这样就不类同与前面的咨询师。我一定要有所不一样,才会导致关系有所变化。永远带着好奇,否则就被家长杀死了,治疗师杀手。投射性认同的人有控制感。要建构。
9、人际关系最主要的模式就是投射性认同。
10、对婚姻也要有开放的态度。这个婚姻是有问题的,不一定会有改善。
11、母亲和孩子是恋人关系,没有分化。
12、和脆弱待在一起,我们是容器,接纳脆弱,成为一个整合的人。
13、篮球上高兴,代表生命力旺盛,有攻击性,生命要有攻击性,也是创造力的一部分。
情感卷入:病人流泪时我们也流泪,我们要知道这个眼泪是为来访流,感受他的痛还是触动了我的心灵。是否是自己情感的卷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