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讲一个故事:
小家跳槽后,发现运营总监和他之前的老板很不一样,仔细观察后,发现总监和原来的老板相比,有这样一些习惯:
每天记录工作日志,今日事今日毕;
下班后收拾好桌面,每天都会制定计划;
在非常杂乱的事情中能够抓住要点;
各种工作都赶在前面做;
自己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他都可以听进去……
小家明白了,为什么在之前的公司里面,一点动力都没有,而在这里会感觉到慢慢变得顺畅了原因就在那些点滴的习惯中。
他通过对比,发现两个老板最大的不同,就在习惯。
所以,要反思一下自己有没有好习惯,问问自己,这些习惯给自己带来了什么。
自我反思:
我会每天早上列工作计划,事情若是多,我还会用四象限作区分;
我会做到今日事今日毕,列出清单后,执行力比较强;
我会时刻保持桌面和电脑桌面的整洁,因为只有整洁我才能有一份清净的内心;
我会坚持每天写作1000字,反思自己。
习惯的非凡意义
我们每个人一天的行为,有98%的时间,是被习惯所支配的。想想看,如果我们能像小家的领导一样,拥有好习惯,你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状态,再来想想,如果你每天推卸责任、懒惰拖延、手机控、不读书,又是什么样的生活习惯?再来试想,假设你拥有5点起床的习惯,而我每天睡到10点,10年后,咱俩的差距有多大?
深入到认知科学,习惯是大脑神经元有效运作的结果。如果做一个行为,开始比较难做,不过一定会越做越顺手,因为通过反复训练,神经元就能形成通畅的网络。所以,当神经元网络形成后,外表看,就是形成了习惯。从个人成长的角度来看,个人成长的本质是价值积累,是你自身价值从现状到目标的过程。自我管理是实现自我管理的高效积累,拥有好习惯,个人成长就会加速。所以,我们给“习惯”这样的定义:
习惯是通过持续训练而养成的惯常思维和行为方式,是有效的个人成长的保障和加速器。所以,当你能够站在价值的角度看待习惯的时候,你会对习惯的认知更有价值感。
你是否可以从下面三个例子中找到什么?
每当晚上6点下班的时候,自己都会很着急,不专心;
吃完饭的时候会把桌子擦干净;
别人给我提建议的时候,我就会觉得他们在质疑我,然后发脾气……
这是三个表层习惯,可都有他的共同点,这就是习惯的本质。
习惯的本质是一种无意识的惯常行为。通常情况下,人们会在某个时刻,无意识的发生。
我们都知道,能力通常会被划分为四个阶段,这正好对应着习惯的四个阶段,他分别是无意识无能力——有意识无能力——有意识有能力——无意识有能力。真正养成的习惯,会出现在“无意识有能力”的阶段。而在习惯养成的阶段,就是我们“有意识无能力”的阶段。这个最难通过的阶段,就需要有一些策略度过,只要度过这个阶段,习惯真正成为自己成长的一部分,就完全不用训练了。这也是为什么改变坏习惯对我们也很难的原因。